2016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考试《公安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十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治安管理处罚法》把法定责任年龄分为( )。

  • A.免除责任阶段
  • B.减轻责任阶段
  • C.从重责任阶段
  • D.完全负责任阶段
2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  )等职责。

  • A.管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
  • B.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行业进行管理
  • C.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的场所和设施
  • D.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
3

下列关于公安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有( )。

  • A.公安政策是一种公安对策,它与公安法制、公安专业对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公安对策体系
  • B.公安政策是党和国家的意志在公安工作中的体现,是党和国家为实现公安工作任务而规定的指导公安工作的政治原则
  • C.公安政策是由党和国家制定的
  • D.公安政策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
4

公安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公安对策,它与( )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公安对策体系。

  • A.公安纪律
  • B.公安法制
  • C.公安专业对策
  • D.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
6

紧急状态处置权包括( )。

  • A.紧急优先权和紧急征用权
  • B.武器使用权
  • C.紧急排险权
  • D.戒严执行权
7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处理赔偿请求,赔偿请求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提供证据
  • B.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处理赔偿请求,赔偿义务机关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提供证据
  • C.被羁押人在羁押期间死亡的,赔偿义务机关的行为与被羁押人的死亡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提供证据
  • D.被羁押人在羁押期间丧失行为能力的,赔偿义务机关的行为与被羁押人丧失行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提供证据
8

下列关于近代警察管理体制的理解错误的有( )。

  • A.近代警察管理体制的形成受美、法两国警察制度的影响
  • B.世界各国警察管理体制主要有地方自治制、中央集权制、地方自治制与中央集权制结合制
  • C.地方自治制以英国为代表
  • D.中央集权制以美国为代表
10

贯彻执行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政策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 A.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的对象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
  • B.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 C.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说明对其他刑事犯罪分子可以从宽或不予处罚
  • D.从重从快的前提是依法,要做到准确、及时、合法
11

公安机关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就是要保护( )。

  • A.公民的生命权
  • B.公民的健康权
  • C.公民的名誉权
  • D.公民的隐私权
12

下列不属于企业保卫工作内容的是( )。

  • A.工厂
  • B.矿山
  • C.外国政府驻华机构
  • D.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
13

关于古代警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是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警察
  • B.当时没有专门的警察机关和警察队伍
  • C.警察的职能是由军队、审判机关和地方行政官吏分别掌管的
  • D.古代警察是指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执行警察职能的机构与官吏
14

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政府领导的关系,应遵循( )的原则。

  • A.党政分开
  • B.彼此保证
  • C.互相结合
  • D.民主集中制
15

公安机关要依法坚决打击、制裁哪些扰乱、破坏的违法犯罪行为?( )

  • A.社会秩序
  • B.教学科研秩序
  • C.工作秩序
  • D.人民群众生活秩序
16

积极的预防工作,是减少各种治安危害和维护治安秩序的基本措施。具体内容包括( )。

  • A.应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治安形势和违法犯罪发展趋势的教育,提高其治安防范意识
  • B.要在社会各个方面健全治安防范制度,加强预防设施的建设,检查、堵塞各种治安漏洞
  • C.要建立预警制度,通过治安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不断提高对治安危害的预见性,加强超前控制
  • D.通过管理堵塞漏洞,发现违法犯罪,提高公民的治安意识,建立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18

行政诉讼是与( )并列的三大诉讼之一。

  • A.民事诉讼
  • B.刑事诉讼
  • C.治安诉讼
  • D.经济诉讼
19

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途径之一是决策领导,决策领导就是地方党委对于公安工作中事关重大的问题有权作出决策,具体内容包括( )。

  • A.进行宏观公安决策
  • B.对重大问题作出必要指示
  • C.向政府推荐公安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
  • D.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20

行政诉讼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止行政机关违法
  • B.防止行政机关越权和滥用权力
  • C.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 D.防止冤假错案
22

人民法院的行政诉讼监督,主要是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 )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 A.具体行政行为
  • B.抽象行政行为
  • C.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
  • D.个人行为
24

( ),是我们党根据对历史经验的深刻理解而提出的,是指导人民警察同刑事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政策。

  • A.严肃与谨慎相结合
  • B.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太群众相结合
  • C.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 D.打击与防范相结合
25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是( )。

  • A.公安机关所作的警告
  • B.公安机关所作的罚款
  • C.公安机关所作的没收非法财物
  • D.公安机关所作的人事处理决定
26

拘传的适用对象为( )。

  • A.所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B.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C.已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D.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8

下列关于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观点正确的是( )。

  • A.这种结合是多角度、多方位、单方面的
  • B.在结合中,双方单独发挥作用,但要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 C.这种结合是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
  • D.公安机关和广大群众结合得好不好,责任在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两方面
30

下面哪一条不属于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原则?( )

  • A.高效务实
  • B.整洁实用
  • C.加强监督
  • D.着眼基层
31

关于社会监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社会监督是国家机关以外的公民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
  • B.社会监督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 C.社会监督不具有法律强制性
  • D.社会监督是国家机关监督的重要来源和重要补充
32

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 )。

  • A.当场盘问、检查
  • B.直接带至公安机关盘问
  • C.直接带至公安机关检查
  • D.在公安机关盘问检查超过24小时
34

党和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一项特殊使命是( ),它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 A.公安法制工作
  • B.治安行政管理工作
  • C.执行刑罚工作
  • D.国内安全保卫工作
35

我国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与民主职能的关系是( )。

  • A.两者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
  • B.专政职能是实现民主职能的基本保障,民主职能是发挥专政职能的社会基础
  • C.两者相互矛盾,相反相成
  • D.只有不同点,没有相同点
36

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主体是( )。

  • A.公安机关
  • B.检察机关
  • C.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 D.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单位保卫部门
40

公安机关的权力是一种特殊的( )。

  • A.国家权力
  • B.能力’
  • C.司法权力
  • D.个人权力
41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原则是( )、加强监督、着眼基层。

  • A.高效务实
  • B.实事求是
  • C.与时俱进
  • D.严格要求
42

下列有关警察本质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世界各国警察在本质上是共同的
  • B.世界各国警察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 C.世界各国警察在本质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 D.世界各国警察在本质上没有可比性
43

下列关于日期的规定不正确的是( )。

  • A.对被拘留的人,经过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 B.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4日
  • C.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
  • D.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30日
44

所谓国家安全,不包括( )。

  • A.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不受侵犯
  • B.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受侵犯
  • C.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 D.我国的公民权利不受侵犯
46

个人一等功和授予英雄模范称号不属于公安部机关的,由( )审批。

  • A.公安部
  • B.公安部政治部
  • C.省级公安厅(局)
  • D.地市级公安局
48

犯罪分子是在不同时空出现的,这就决定了公安工作的( )。

  • A.集中性
  • B.集中性与分散性并重
  • C.以集中性为主,以分散性为辅
  • D.分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