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警考试题2018年公共基础知识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9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对这句法律格言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法律等同于秩序
  • B.好的法律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 C.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 D.好的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前提
12

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

  •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不断深化
  •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13

以下关于公共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通常公共政策对社会具有正、负面的功能
  • B.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就是政府机关
  • C.法律是一种公共政策
  • D.不采取一种行动也是一种公共政策
  • E.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
14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重要文件和法律包括( )。

  • A.地球宪章
  • B.生物多样性公约
  • C.核不扩散条约
  • D.21世纪议程
15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是( )。

  • A.保障水平不同
  • B.保障性质不同
  • C.实施方式不同
  • D.经营目的不同
16

胡某根据蒋某的指定,向扬达公司购买一台大型设备,出租给蒋某使用,由扬达公司直接支付给蒋某,蒋某在该设备装完后发现该设备存在质量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蒋某可以向扬达公司主张产品质量瑕疵担保责任
  • B.胡某对蒋某不承担违约责任,因为设备是由蒋某选定的
  • C.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扬达公司只对胡某程度违约责任
  • D.虽然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蒋某仍应向胡某支付阅读的租金
17

下列属于二次能源的有( )。

  • A.原油
  • B.汽油
  • C.电力
  • D.天然气
18

古人在谈读书时,总结了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它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善于把握事物的整体联系
  •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都有其变化发展的过程
  • C.揭露和分析事物矛盾,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 D.思维方法和知识构成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19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有( )。

  • A.种类多,世界上有的自然灾害我国都有
  • B.自然灾害发生具有规律性、周期性
  • C.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造成的损失严重
  • D.具有明显的地域组合特点
20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历程,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说法有误的是( )。

  • A.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产生
  • B.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 C.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 D.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柱
22

匾额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建筑物的性质,下列匾额与建筑物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 A.明镜高悬——贡院
  • B.万世师表——关帝庙
  • C.还我河山——武侯祠
  • D.正大光明——乾清宫
24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认识的意义是( )。

  • A.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 B.表明了意识活动对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统一性
  • C.根本抹杀了人的意识活动规律
  • D.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作用
25

人每天都会眨眼无数次,有时是有意识的动作,有时则是“自动”进行的。这些“自动”进行的眨眼动作的主要目的是( )。

  • A.阻挡灰尘等异物进入眼睛
  • B.防止眼部肌肉僵直、疲劳
  • C.习惯性动作,没有什么目的
  • D.使眼泪均匀覆盖眼球,保持眼球湿润
2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日前决定大幅度降低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降低农副产品流通环节成本。降低农副产品流通环节成本对企业的意义是( )。

  • A.有利于降低成本,平抑物价,抑制通货膨胀
  • B.有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 C.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
  • D.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
27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 )。

  • A.限制政府权力,规范政府行为
  • B.发扬民主,健全法制
  • C.规范政府权力运作,打造阳光政府
  • D.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29

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是( )。

  • A.南方谈话
  • B.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C.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
  • D.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0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

  • A.感觉、知觉、表象
  • B.概念、判断、推理
  • C.实践、认识、再实践
  • D.抽象、具体、再抽象
33

现行宪法规定,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

  • A.全国人大
  • 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 C.全国人大常委会
  • D.全国人大主席团
34

以下不能体现宪法的本质的是( )。

  • A.宪法是统治阶级根本意志的集中反映
  • B.宪法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
  • C.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 D.宪法是法律之法律
35

下列各项,作为规范性文件普遍特征的是( )。

  • A.执行的时间长
  • B.针对的问题反复多次适用
  • C.由国家机关制定
  • D.涉及多数人而非特定人
36

以( )为标准,法的实施分为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

  • A.法的实施对象
  • B.法的实施主体
  • C.法的内容
  • D.实施法的主体和内容
37

质询是( )监督政府的一种方式。

  • A.人大
  • B.政协
  • C.党委
  • D.法院、检察院
38

行政监督系统内部的部门监察机构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属于( )。

  • A.立法监督
  • B.司法监督
  • C.专门监督
  • D.职能监督
39

为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 A.取缔非法收入
  • B.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 C.调节过高收入
  • D.实行平均分配
40

我国存在着例如空气在净化中污染、水土在治理中流失,机构在精简中膨胀,教育在减负中增压等现象。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

  • A.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C.实践和认识即对立又统一
  • D.矛盾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41

我国国家机构实行( )原则。

  • A.少数服从多数
  • B.集体领导
  • C.民主集中制
  • D.人民当家作主
42

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坚持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是因为( )。

  • A.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实发展
  • B.意识具有巨大的动能作用
  • C.只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做事情就能成功
  •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物质的反映
4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

  • A.实践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 B.实践是认识的根源和目的
  • C.实践具有普遍性
  • 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44

邓小平有句名言叫做“不争论”,并且说这是他的一大发明,这一名言主要是针对(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实践
  •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 C.“双百”方针的贯彻
  • D.不结盟政策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