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A.《刑法》中所称假药,是指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
- B.生产、销售假药,足以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
- C.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的,即可构成犯罪
- D.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食品原料的食品的,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 A.强奸罪
- B.非法拘禁罪
- C.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 D.侮辱妇女罪
- A.单位犯罪即是单位中所有成员共同犯罪
- B.单位犯罪是单位本身犯罪
- C.单位犯罪是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实施的
- D.单位犯罪是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谋取非法利益
- A.间谍罪
- B.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C.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 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 A.甲在某商场看中一套西服,便向售货员乙提出试穿。试穿时,甲趁乙与其他顾客说话之机将西服穿走
- B.甲假装在商场购买西服,售货员乙让其试穿西服,甲穿上西服后,对乙说:“我买西服需征得妻子的同意,我将身份证押在这里,如果妻子同意,我明天来交钱;如果妻子不同意,我明天还回西服。”乙同意甲将西服穿回家,但甲使用的是假身份证,次日根本没有送钱或还西服给乙
- C.洗衣店经理甲发现丙家的走廊上晒着西服,便欺骗本店临时工乙说:“丙要洗西服,但没有时间送来,你到丙家去将走廊上晒的西服取来。”乙信以为真,取来西服交给甲,甲将西服据为己有
- D.洗衣店经理甲发现丙家的走廊上晒着西服,便敲开丙家的门,欺骗丙家小保姆乙说:“我是洗衣店经理,你家主人丙打电话给我们说要洗西服,但没有时间送来,麻烦你将走廊上晒的西服取来给我。”乙信以为真,取来西服交给甲,甲将西服据为己有
- A.甲非法种植罂粟300株,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 B.乙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但在收获前自动铲除,对其可以免除处罚
- C.丙非法种植罂粟100株,被公安民警发现后强制铲除,但丙拒不铲除,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 D.丁非法种植罂粟100株,被公安人员发现强制铲除后,又种植了200株,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 A.甲与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 B.甲与乙在盗窃罪范围内构成共犯
- C.甲属主犯,乙属从犯
- D.甲与乙不能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 A.抢劫
- B.诈骗
- C.绑架
- D.强奸
-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利用职权对乙进行非法拘禁,时间长达3天
- B.军警人员乙持枪抢劫
- C.无业人员丙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
- D.个体旅店老板丁强迫不满14周岁的幼女卖淫
- A.甲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
- B.乙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
- C.丙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
- D.家庭接生员丁实施家庭接生医疗行为
- A.两者的主体不同。高利转贷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而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才能构成
- B.客观方面不同。高利转贷罪的客观方面是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而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客观方面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 C.主观方面相同,都是出于故意
- D.客体方面相同,均包括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
- A.小康村村民小组的赵组长利用职务便利,将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5万元人民币占为己有
- B.小张(不是A公司职员)与在A公司工作的同学相勾结,利用其同学的职务便利,共同将A公司的10万元货款非法占为己有
- C.被国有公司委派到国有资本控股公司从事公务的王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公司货款8万元非法占为己有
- D.公司董事李某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其他股东股权(价值6万元)
-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 B.甲构成盗窃罪
- C.乙构成抢劫罪
- D.对甲而言,被教唆人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
- A.抢夺枪支罪
- B.抢夺罪
- C.抢劫罪
- D.非法持有枪支罪
- A.甲和乙构成绑架罪
- B.甲和乙构成敲诈勒索罪
- C.甲和乙属于共同犯罪
- D.甲是主犯,乙是从犯
- A.欺骗他人吸毒罪
- B.容留他人吸毒罪
- C.非法持有毒品罪
- D.贩卖毒品罪
- 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 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
- C.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 D.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 A.组织卖血人次较多的
- B.组织卖血非法获利数额较大的
- C.组织未成年人卖血的
- D.被组织卖血的人的血液含有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的
- A.贩卖毒品罪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故甲的行为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 B.贩卖毒品罪以获利为要件,故甲的行为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 C.甲属于无偿转让毒品,不属于贩卖毒品,故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 D.甲只是为乙吸食毒品提供帮助,《刑法》没有将吸食毒品规定为犯罪,故甲不成立犯罪
- A.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的
- B.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
- C.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
- D.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
- A.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 B.持有公司3%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 C.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 D.发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 A.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
- B.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的
- C.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 D.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的
- A.刑讯逼供罪
- B.暴力取证罪
- C.故意杀人罪
- D.过失致人死亡罪
- A.骗取出口退税罪
- B.逃避追缴欠税罪
- C.逃税罪
- D.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 A.故意杀人罪
- B.盗窃罪
- C.抢劫罪
- D.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
- A.构成诬告陷害罪
- B.构成侮辱罪
- C.构成诽谤罪
- D.不构成犯罪
- A.构成诈骗罪
- B.构成侵占罪
- C.构成合同诈骗罪
- D.不构成犯罪
- A.敲诈勒索罪
- B.非法拘禁罪
- C.抢劫罪
- D.绑架罪
- A.虐待被监管人罪
- B.故意伤害罪
- C.滥用职权罪
- D.虐待被监管人罪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 A.没有货物购销,而让他人为自己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
- B.使用地税营业税发票开具国税业务发票,是虚开发票行为
- C.非法购买的发票中,既包括真增值税专用发票,又包括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应分别计算其数量、数额
- D.利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的,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定罪处罚
- A.甲对不特定多数人发送6000多条短信实施诈骗,构成诈骗罪(未遂)
- B.乙明知他人通过网络实施诈骗罪,依然为其提供网络存储技术支持,情节严重,构成诈骗罪的共犯
- C.丙打电话给自己母亲谎称开车撞人需要赔钱,骗取其母3万元。对于丙的行为,不宜按犯罪处理;确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也应酌情从宽
- D.丁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构成诈骗罪
- A.管制
- B.拘役
- C.有期徒刑
- D.罚金
- A.毒品犯罪
- B.恐怖活动犯罪
- C.贪污贿赂犯罪
- D.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犯罪
- A.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 B.伪证罪
- C.包庇罪
- D.妨害公务罪
- A.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 B.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
- C.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构成累犯
- D.后罪必须是拘投以上刑罚
-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丙构成贩卖毒品罪
-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丙不构成犯罪
-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丙构成运输毒品罪
- D.甲构成贩卖毒品罪,丙构成运输毒品罪
- A.隐匿财产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
- B.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涉及金额在在10万元以上的
- C.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价值10万元以上的
- D.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10万元以上的
- A.盗窃罪
- B.诈骗罪
- C.职务侵占罪
- D.侵占罪
- A.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 B.信用卡诈骗罪
- C.诈骗罪
- D.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 A.只要参与恐怖活动组织的,即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
- B.积极参加恐怖活动培训的,构成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
- C.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均按照参加恐怖组织罪处罚
- D.单位不可以构成帮助恐怖活动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