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A.在洗钱罪中,行为人没有正当理由,协助他人将巨额现金散存于多个银行账户或者在不同银行账户之间频繁划转的,一般可以认定为行为人对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是明知的
- B.将上游的毒品犯罪所得误认为是贪污犯罪所得而实施洗钱行为的,不影响洗钱罪的成立
- C.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因上游犯罪人死亡依法不能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洗钱罪的认定
- D.单位贷款诈骗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合同诈骗罪不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为单位贷款诈骗所得实施洗钱行为的,不成立洗钱罪
- A.破坏电力设备罪
- B.盗窃罪
- C.故意毁坏财物罪
- D.破坏生产经营罪
- A.煽动分裂国家罪
- B.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 C.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
- D.分裂国家罪
- A.按故意杀人罪处理,取走钱财的行为作为加重情节予以考虑
- B.按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理
- C.按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 D.构成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择一重罪处罚
- A.故意杀人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
- B.爆炸罪
- C.爆炸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
- D.故意杀人罪
- A.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 B.故意伤害罪
- C.妨害公务罪
- D.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 A.刘某构成诈骗罪,李某构成职务侵占罪
- B.刘某、李某均构成诈骗罪
- C.刘某构成保险诈骗罪,李某构成职务侵占罪
- D.刘某、李某均构成保险诈骗罪
- A.渎职罪
- B.玩忽职守罪
- C.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 D.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
- A.盗窃枪支罪
- B.盗窃罪
- C.抢夺罪
- D.抢夺枪支罪
- A.伪造、变造、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件,森林、林木、林地权属证书,构成犯罪的,以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定罪处罚
- B.对于买卖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等经营许可证明,同时构成非法经营罪、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C.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并实施诈骗的,以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和诈骗罪数罪并罚
- D.买卖伪造的国家机关证件,依法应当追究责任的,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追究刑事责任
- A.甲、乙、丙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走私犯罪活动
- B.甲、乙、丙出资设立的公司成立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
- C.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单位犯罪的
- D.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组织职工对前来征税的税务工作人员使用暴力,拒不缴纳税款
- A.构成交通肇事罪
- B.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
- C.交通肇事罪转化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 D.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
- A.合同诈骗罪
- B.骗取贷款罪
- C.贷款诈骗罪
- D.高利转贷罪
- A.绑架罪
- B.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
- C.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 D.故意杀人罪
- A.以招摇撞骗罪定罪处罚
- B.以强制侮辱罪定罪处罚
- C.以招摇撞骗罪和强制侮辱罪定罪处罚
- D.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 A.诈骗罪既遂
- B.贩卖毒品罪既遂
- C.贩卖毒品罪未遂
- D.诈骗罪未遂
- A.以制作、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处罚
- B.以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从重处罚
- C.以制作、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和传播淫秽物品罪数罪并罚
- D.以传播淫秽物品罪从重处罚
- A.伪造公司债券罪
- B.伪造金融票证罪
- C.诈骗罪
- D.伪造公司印章罪
- A.《刑法》第140条规定的“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实际所得的违法收入
- B.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较大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 C.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 D.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或者货值金额累计计算
- A.不构成犯罪
- B.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C.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D.属直接故意行为
- A.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 B.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
- C.利用迷信奸淫妇女的
- D.组织卖淫的犯罪分子强奸妇女后迫使其卖淫的
- A.武装掩护走私的
- B.非法拘禁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
- C.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
- D.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作伪证的
- A.张三构成高利转贷罪,李四不构成犯罪
- B.张三构成骗取贷款罪,李四不构成犯罪
- C.张三构成高利转贷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李四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 D.张三构成骗取贷款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李四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 A.王某的假释因由刑罚执行机关向原审判法院提出建议书
- B.王某的假释考验期应是2年
- C.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 D.王某在假释考验期内由其所在地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 A.提供资金账户的
- B.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 C.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 D.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 A.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
- B.多次实施诈骗的
- C.组织、强迫未成年人卖淫的
- D.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伙同他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逃避合法债务的
- A.集资诈骗罪
- B.贷款诈骗罪
- C.信用卡诈骗罪
- D.保险诈骗罪
- A.邮政工作人员私拆邮件窃取财物的
- B.窃取信用卡后使用的
- C.公司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窃取本单位财物的
- D.盗窃可用于骗取出口退税的发票的
- A.发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的
- B.发送诈骗信息3000条以上的
- C.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的
- D.拨打诈骗电话300人次以上的
- A.对于“多次”的认定,应以行为人实施的每一次抢劫行为均已构成犯罪为前提
- B.对于行为人基于一个犯意实施犯罪的,如在同一地点同时对在场的多人实施抢劫的不能认定为多次抢劫
- C.在同一地点实施连续抢劫犯罪的或在同一地点连续地对途经此地的多人进行抢劫的,可以认定为多次抢劫
- D.在一次犯罪中对一栋居民楼房中的几户居民连续实施入户抢劫的,可以认定为多次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