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考前冲刺预测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此日为二分日中的一天
  • B.此日C点昼短夜长
  • C.此时ACB所在的平面与经过C点的经线圈平面问的夹角(锐角j,20。
  • D.AB的长度与赤道等长
11

孙中山和毛泽东进行革命活动的指导思想都来自西方,但一个失败,一个成功,其原因在于(  )。

  • A.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已过时
  •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成功
  • C.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已不再是一个革命的阶级,只有无产阶级才是革命的阶级
  •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而无产阶级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12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

  • A.量和质的相互转化
  •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13

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在认识理论上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C.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

下列地貌类型的形成与流水作用相关的是(  )

  • A.长江口崇明岛的面积还在扩大
  • B.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
  • C.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沙丘和风蚀蘑菇
  • 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16

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战役是(  )。

  • A.卢沟桥抗战
  • B.太原会战
  • C.淞沪会战
  • D.台儿庄会战
18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

  • A.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 B.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 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
  • D.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
19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定了(  )。

  • A.剩余价值论
  • B.阶级斗争理论
  •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问题
  • D.科学的实践观
22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T人的40%。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q-。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 B.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 C.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D.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
23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最大意义在于(  )。

  • A.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 B.以法律权力取代君主权力
  • C.国王不能随便征税
  • D.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2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30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B.实现政企分开
  • C.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 D.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
32

9月30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即将移动的方向是(  )。

  • A.在北半球,将向北移动
  • C.在北半球,将向南移动
  • B.在南半球,将向北移动
  • D.在南半球,将向南移动
33

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球是个球体 
  • B.地球不停地自转 
  • 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 D.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总是保持66.5<sup>。</sup>的夹角&nbsp;
34

“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  )。

  • A.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看法
  • B.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
  • C.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根本属性
  • D.违背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
35

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

  •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
  •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3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40

“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按照名称虽仍然可叫做手,但按照实质来说.已不是手了。”“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_”这两句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  )。 

  • A.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观点&nbsp;
  • B.部分不能离开整体的观点&nbsp;
  • C.部分反作用于整体的观点&nbsp;
  • D.整体是各个部分的总和的观点&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