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命题预测试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6

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 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

  • 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 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 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 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
9

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是(     )。.

  • A.货币发行量应相当于商品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 B.货币发行量应大于商品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 C.货币发行量应小于商品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 D.货币发行量与商品流通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无关
10

世界上粮食、肉类(猪、牛、羊肉)和水产品产量第一位的国家是(  )。

  • A.中国   
  • B.美国
  • C.澳大利亚   
  • D.法围
13

我国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下列错误的是(  )。

  • A.海南岛   
  • B.云南南部
  • C.雷州半岛   
  • D.南岭及其以南地区
14

该地最可能属于下列哪种气候类型(  )。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 B.温带季风气候
  • C.温带大陆性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8

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 A.南岭
  • B.秦岭
  • C.阴山山脉
  • D.天山山脉
21

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

  • A.南坡3500米
  • B.南坡2000米
  • C.北坡3500米
  • D.北坡2000米
23

与该国相比。浙江农业区位条件不利的是(  )。

  • A.耕地资源不足
  • B.市场需求量不大
  • C.水热资源贫乏
  • D.农业劳力短缺
25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

  •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27

2012年5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l美元兑换6.3355元人民币。到了2013年3月7日,这一数字变化为1美元兑换6.2785元人民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意味着(  )。

  • A.人民币贬值。同样数量的美元购买中国商品的数量减少
  • B.人民币贬值,同样数量人民币购买的外国商品数量减少
  • C.人民币升值,同样数量人民币可以购买更多的外国商品
  • D.人民币升值,同样数量的美元可以购买更多的中国商品
29

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30

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31

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 A.当地市场广阔
  • B.水运便利
  • C.科技实力强
  •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33

若该旅游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锋夕照”,那么这时期(  )。

  • 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 B.长江三角洲油菜盛开
  • 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 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
34

唐朝实行租庸调制中的“庸”是指(     )。

  • A.纳绢代役   
  • B.纳银代役
  • C.纳绢或布   
  • D.服兵役或劳役  
35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 D.用儒家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37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8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法(  )。

  • A.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 B.都揭示了真理具有主观性
  • C.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
  • D.前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后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