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澜沧江和怒江沿岸
- B.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
- C.晋陕峡谷地区
- D.四川盆地边缘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 D.内蒙古大草原
- A.“光荣革命”成功
- B.君主立宪制完善
- C.日不落帝国建立
-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 A.已找到了强国御侮之道
-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 A.六
- B.七
- C.八
- D.九
- 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 B.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C.没有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
- D.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联系
-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 D.与商品的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A.伽利略
- B.牛顿
- C.爱因斯坦
- D.普朗克
- A.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 B.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
- C.清末民国初年,有人穿着西装祭孔
- D.西式服装取代传统服饰占据统治地位
- 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
- 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
-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
- A.以民促官
- B.国际推动
- C.官方交流
- D.以官带民
- A.1640年三级议会召开
- B.1638年苏格兰起义
- C.1645年纳西比战役
- D.1642年查理二世宣布讨伐议会
- A.俄国落后,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不充分
- B.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将会受到欧洲干涉
- C.社会主义是个新生事物,没成功经验可借鉴
- D.告诫同志做好思想准备,革命路还长
- A.参加国家政权
-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
- 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 A.鲁迅的《狂人日记》
-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 A.英国
- B.法国
- C.美国
- D.俄国
- A.平原和山地地形为主,黄土广布
- B.高原和盆地地形为主,沙漠广布
- C.山地和丘陵地形为主,森林广布
- D.平原和盆地地形为主,黑土广布
-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 B.意识本质问题
- C.世界本原问题
- D.实践本质问题
- A.全体矛盾
- B.次要矛盾
- C.主要矛盾
- D.矛盾的主要方面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 D.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
- 28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此日为二分日中的一天
- B.此日C点昼短夜长
- C.此时ACB所在的平面与经过C点的经线圈平面间的夹角(锐角)为20。
- D.AB的长度与赤道等长
- A.6时
- B.8时
- C.20时
- D.8时或20时
- A.简单协作
- B.小农经济
- C.庄园经济
- D.商品经济
-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
- B.孔子是历代专制统治的标志
- C.孔子提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 D.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是“吃人”的历史
- A.900E
- B.1500E
- C.1650E
- D.900W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A.经济联盟
- B.政治联盟
- C.军事联盟
- D.经济、政治联盟
- A.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
- B.种类齐全、分布不均
- C.后备资源储量充足
- D.利用合理,并得到较好的保护
-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 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 A.人口素质下降
- B.人口老龄化
- C.就业压力加大
- D.劳动力成本下降
- A.权威观点
- B.文献记载
- C.考古发现
- D.民间传说
- A.《大卫·科波菲尔》
- B.《老人与海》
- C.《巴黎圣母院》
- D.《等待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