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5

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是( )。

  • A.市场运行的主体是实行自主经营的企业
  • B.市场体系联结着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 C.社会保障形成完备的制度和体系
  • D.市场运行自由化
  • E.市场运行法制化
18

用印时应加以注意的事项有( )。

  • A.原则上以谁的名义制发公文,就用谁的印章
  • B.印章应盖在成文日期上方,并注意上不压正文,下不压日期
  • C.代章时应标明“代章”字样
  • D.印前须经批准的,不经规定领导者签发的公文一律不予用印
19

公文的标题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 A.文种
  • B.公文内容
  • C.发文字号
  • D.发文机关名称
21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了三大工人运动,包括( )。

  • A.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 B.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 C.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
  •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2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 )。

  • A.德国古典哲学
  •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 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 D.达尔文进化论
  • E.法国的唯物主义
23

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

  • 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
  • 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 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
  • 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 E.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道路
2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 )的认识。

  • A.共产党执政规律
  •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 C.精神文明建设规律
  •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
2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 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的时代
  • 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 C.建立了绝对超级的理论体系
  • D.使哲学发展到顶峰
  • E.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27

行政立法的原则是( )。

  • A.依法立法原则
  • B.应急性原则
  • C.立法民主原则
  • D.加强管理与增进权益相协调原则
28

速度、比例、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具体表现为( )。

  • A.比例协调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
  • B.经济效益的提高要以一定的经济增长为出发点和归宿
  • C.经济效益的提高以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为基础
  • D.经济增长速度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 E.比例协调才能有良好的宏观经济效益
29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依次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演进的过程,主要表现为( )。

  • A.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演进
  • B.由基础产业占优势向高新技术产业占优势演进
  • C.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演进
  • D.由资源密集型产业占优势向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演进
  • E.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演进
30

行政领导者的要素是( )。

  • A.行政领导职权
  • B.行政领导产生方式
  • C.行政领导职务
  • D.行政领导责任
31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出现过热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主要措施有( )。

  • A.提高法定准备金
  • B.提高贴现率
  • C.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
  • D.在金融市场上抛售政府债券
  • E.限制银行对某些行业贷款
32

“9·11”事件后,美国对恐怖活动的最大嫌疑分子本·拉登及其支持者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进行打击,并于2003年3月20日以反恐为名绕开联合国向伊拉克开战。对此,我国政府支持美国对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的打击,但强调打击要明确目标,避免伤及无辜百姓。我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

  • A.表明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 B.说明我国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
  • C.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 D.表明我国着眼于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大局,争取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33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 )。

  • A.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B.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健全党的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扬党内民主
  • D.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 E.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
34

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是( )。

  • A.解放思想
  • B.理论创新
  • C.实事求是
  • D.与时俱进
35

 货币两个最基本的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
  • B.支付手段
  • C.流通手段
  • D.贮藏手段
  • E.世界货币
3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支持( )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

  • A、东北老工业基地   
  • B、海峡西岸   
  • C、环渤海地区
37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形成( )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 A、消费、投资   
  • B、消费、投资、出口  
  • C、投资、出口
3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 A、全面   
  • B、明显   
  • C、努力
39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 )写入报告,这标志着我国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 A、政治文明   
  • B、生态文明   
  • C、物质文明
4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 )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 A、国内生产总值   
  •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C、国民生产总值
41

民族和种族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一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

  • A.同一种族的人可以分属于不同的民族,同一民族的人不可分属于不同种族
  • B.民族属于历史现象和自然现象,种族属于社会现象和生理现象
  • C.民族以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与共同心理素质的特征来区分
  • D.民族是按国家来划分,种族是按地域来划分
42

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

  • A.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 B.处理好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 C.中央与地方分权
  • D.政企职能分开
43

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

  • A.传统意识
  • B.阶级关系
  • C.生产方式
  • D.政治制度
44

下列有关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

  • A.矿藏、水流、森林、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专属于全民所有
  • B.自然资源法律规范中规定的法律责任均为行政责任
  • C.矿产资源法律制度中的采矿权是一种为《民法通则》所规定的财产权利
  • D.个人可以依《森林法》享有林地所有权
45

中国无产阶级先于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决定因素是( )。

  • A.无产阶级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 B.中国资产阶级先天不足
  •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生产中的不同地位
  •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46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

  •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 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 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48

社会保险不包括( )。

  • A.养老保险
  • B.医疗保险
  • C.破产保险
  • D.失业保险
51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2

我国与国际社会进行反恐合作,表明( )。

  • A.我国与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 B.我国与国际社会有共同的利益
  • C.反恐代表了世界各国每个公民的意志和利益
  • D.反恐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53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

  •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54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表明( )。

  • A.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 B.客观条件是制约人们认识的决定因素
  • C.由于多方面的主观原因,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会有所不同
  • D.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
56

 战国七雄中,在春秋时期称过霸的是( )。

  • A.齐、楚、燕
  • B.齐、楚、秦
  • C.楚、韩、赵
  • D.赵、魏、秦
57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或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 )。

  • A.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的
  • B.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的
  •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变化所造成的
  • D.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的
58

“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但由于它只是消极的,所以一定要被摧毁。”种观点是( )。

  • A.历史唯心主义的
  • B.历史唯物主义的
  • C.历史人本主义的
  • D.历史自然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