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押题卷四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2

备课要写好的三种计划是().

  • A.远景规划
  • B.近期设计
  • C.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 D.单元计划
  • E.课时计划
33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 A.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 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 C.表扬为主,正面教育
  • D.做到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 E.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35

学生档案有两种,即().

  • A.书面档案
  • B.电子档案
  • C.集体档案
  • D.个体档案
  • E.网络档案
36

道家的教育主张包括().

  • A.“弃圣绝智”
  • B.“教学相长”
  • C.“弃仁绝义”
  • D.“有教无类”
  • E.“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37

儿童强迫行为的主要表现包括().

  • A.强迫性洗手
  • B.强迫性计数
  • C.强迫性自我检查
  • D.强迫性焦虑
  • E.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38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

  • A.认知内驱力
  • B.直接的内驱力
  •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 D.间接的内驱力
  • E.附属的内驱力
39

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

  • A.知识学习
  • B.技能学习
  • C.行为规范学习
  • D.态度与情感学习
  • E.气质迁移
40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他把强化分为().

  • A.直接强化
  • B.归因强化
  • C.替代强化
  • D.效果强化
  • E.自我强化
41

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

  • A.设置学习目标
  • B.浏览阅读材料
  • C.对注意力加以跟踪
  • D.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 E.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42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 A.社会
  • B.国家
  • C.社区
  • D.学校
43

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对于青少年儿童最为重要的是().

  • A.集体主义情感
  • B.义务感
  • C.责任感
  • D.羞耻感
  • E.事业感
44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

  • A.稳定性
  • B.独特性
  • C.整合性
  • D.功能性
46

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 B.共同要素说
  • C.经验类化说
  • D.关系转换说
47

小学德育过程中存在多种矛盾,其中的主要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 C.教育者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矛盾
  •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8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50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划分依据是().

  • A.课程的制定者
  • B.课程的任务
  • C.课程的组织方式
  • D.课程的功能
52

把教育法律关系分为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的依据是().

  • A.主体之间关系的类型
  • B.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社会角色不同
  • C.教育法律规范的职能
  • D.教育法律关系的层次结构
54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是().

  • A.发散思维训练
  • B.推测与假设训练
  • C.自我设计训练
  • D.头脑风暴训练
55

下列心理评估方法中,属于标准化方法的是().

  • A.评估性会谈
  • B.观察法
  • C.自述法
  • D.心理测验
58

生理自我的基本成熟是在()左右.

  • A.4岁
  • B.3岁
  • C.5岁
  • D.7岁
59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原则.

  • A.疏导
  • B.导向性
  • C.因材施教
  •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60

狭义的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 A.学生
  • B.动物
  • C.人和动物
  • D.万物
61

 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A.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
  • 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 C.洛克和《教育漫话》
  • D.杜威和《民本主义与教育》
63

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 A.提纲
  • B.课文
  • C.目录
  • D.习题
64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层面上表现为().

  • A.授受关系
  • B.平等关系
  • C.相互促进关系
  • D.道德关系
6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原则.

  • A.启发性
  • B.直观性
  • C.巩固性
  • D.循序渐进性
66

学生个人的求知欲和首创精神等的具体体现是().

  • A.思维力
  • B.创造能力
  • C.想象力
  • D.记忆力
67

教师自编测验通常用于测量学生的().

  • A.知识水平
  • B.能力水平
  • C.学习状况
  • D.心理状况
68

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

  • A.课堂纪律
  • B.课堂气氛
  • C.群体规范
  • D.群体动力
70

道德判断表现出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 B.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超习俗水平
72

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

  • A.避免损害
  • B.避免纠纷
  • C.获得赔偿
  • D.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