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西赣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材料一:赣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根据《山海经》记载,远古时期就有“赣巨人”活动,夏、商、周三代,赣南地处扬州城,春秋隶吴越,战国属楚,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赣县,有了行政编制,唐代开通梅岭驿道后,这里成为“五岭之要冲,粤闽之咽喉”。到宋代,国都南迁,经新疆出境的丝绸之路受阻,中原货物运往外国改由水路,通过大运河,进入长江,然后过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过章江到达大余,经过梅关西驿道,再在南雄浈江上船,经北江、珠江出海,往南洋,转欧亚各地,因此赣州就有了“水上丝绸之路”之称,一时间出现了“商贸如云,货物如雨”的空前繁荣景象。当时赣州城被列为全国三十大省城行列,成为南方经济、文化的一个重镇。随着赣州的兴旺,一些历史名人也纷至沓来,唐朝宰相张九龄在大余梅岭开关辟道,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赣州留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苏东坡两次作八境台诗,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作《牡丹亭记》;还有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理学家王阳明等都在赣南留下了许多政功墨迹,孙中山先生先祖唐东平侯孙誗曾生活在宁都,其陵墓已重新修复。

   材料二:赣州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19个点),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资源分布率达77%。主要有以宋代“四古”(古石窟、古城墙、古浮桥、古瓷窑)为代表的宋城文化旅游区,还有被誉为“水上丝绸之路”的梅关古驿道旅游区,有道教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修道的龙虎山,还有传说中汉钟离得道成仙的汉仙岩,有天然氧吧阳岭、人间仙境小武当山、水上明月陡水湖、中国风水第一村三僚村、东江源头三百山……在多年的旅游实践中,赣州逐渐形成了“红色故都”“江南宋城”“东江源头”“客家摇篮”四个品牌,整合包装并推出了三条独具特色的旅游线,即赣州——上犹——崇义——大余古城绿山秀水;赣州——于都——会昌——石城——宁都——兴国红色文化旅游线;赣州——信丰——安远——定南——龙南东江客家风情旅游线。此外,还有地质考察、风水玄学、宋文化考察、宗教朝圣、体育健身、漂流、客家民居研究等多条旅游线供游人选择。

   材料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共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史料记载,苏区这里参军参战的赣南儿女有93万余人,占当时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一,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108222人,占全国的7. 5%;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平均每公里就有3位赣南子弟倒下。 材料四:在纪念建党91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这是中央关心革命老区,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快我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大历史机遇。

   材料五: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实现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宏伟目标,江西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7月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加大以土还房为主的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道路建设,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建设赣州综合交通枢纽,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特殊优势产业,积极推动优势矿产业发展,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加快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促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强化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改革,产业转移,推动开放合作;认真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包括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国土资源政策、生态补偿政策、人才政策、对口支援政策等。

   材料六:记者2013年3月14日从江西省发改委获悉,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江西省迅速启动相关组织实施工作,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呈现活力迸发的喜人成绩。

   目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铁路方面,向莆铁路、赣龙铁路扩能等项目建设进展显著;昌吉赣客专已上报项目建议书,鹰瑞梅铁路、赣井铁路、衡茶吉东延铁路前期工作正抓紧推进。公路方面,开工建设寻乌——全南高速,建成抚吉高速、赣崇高速和大广高速龙杨段。机场方面,推进赣州机场扩建为4D级,井冈山机场扩建和抚州机场、瑞金通勤机场新建工程前期工作。能源方面,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赣州段、樟树——吉安——赣州成品油管道、江西省天然气二期管网工程开工,建成赣州500千伏等8个输变电工程。水利方面,重点推进12个“五河”治理防洪工程等项目建设。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产业基础建设也全面启动。围绕打造全国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开工建设赣南脐橙、南丰蜜橘、广昌白莲、吉安楠木等一批特色农业项目,启动了2个国家级、25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建设,在赣州和吉安开展了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围绕打造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开建孚能锰酸锂汽车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赣州卷烟厂技改项目建成投产。“三南”、吉泰走廊承接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深商(龙南)产业园完成1300亩土地平整,已与6家深圳企业签订入园投资协议。科技活力驱动力加大,实施了98个科技专利计划项目,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利用和脐橙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完成现场评审。

   一、请根据给定材料,概述赣州旅游资源,要求:概述准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5分)

22

公文的词语应()。

  • A.含义确切
  • B.韵味无穷
  • C.可圈可点
  • D.色彩丰富
23

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的开头都应首先交代其()。

  • A.祝愿
  • B.将要取得或者已经取得的成绩
  • C.期望
  • D.对象
24

公文质量在文字表达方面的要求不包括()。

  • A.科学性强
  • B.结构严谨
  • C.语言精当
  • D.行文规范
25

收文时必须登记的是()。

  • A.一般的公开信
  • B.领导“亲收”、“亲启”件
  • C.上级机关文件
  • D.公开性的出版物
26

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性贡献是()。

  • A.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写入党章
  • B.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
  • C.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章
  • D.把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
32

号称江西矿产的“五朵金花”的是()。

  • A.铜、银、金、铂、铀
  • B.铋、锭、叶腊石、海泡石、铜
  • C.钨、铯、钪、碲、石英石
  • D.铜、钨、钽铌、铀、稀土
34

江西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

  • A.鹰潭、南昌、赣州
  • B.景德镇、南昌、临川
  • C.景德镇、樟树、赣州
  • D.景德镇、南昌、赣州
37

无偿献血,一次献血的量一般是()。

  • A.600—800毫升
  • B.200—400毫升
  • C.800—1200毫升
  • D.1000—1200毫升
38

火箭能升空是因为()。

  • A.它的密度比空气小
  • B.初始速度大
  • C.它喷出气体的反作用力
  • D.它的形状可使空气支持它的重量
39

“绿色革命”是一场新技术革命,它的中心是()。

  • A.采用农作物高产品良种
  • B.生产无污染农产品
  • C.采用无污染农产品
  • D.农业工厂化
40

以下技术中,不属于信息技术的是()。

  • A.遥感技术
  • B.人工智能技术
  • C.光电子技术
  • D.光导技术
41

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中主要承担“断”的重要任务的系统是()。

  • A.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 B.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 C.行政决策控制审批系统
  • D.行政决策研究系统
42

单位领导对目标事务进行安排与协调,领导所做的管理工作属于()。

  • A.宏观管理
  • B.非程序化管理
  • C.危机管理
  • D.程序化管理
43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C.依宪治国
  • D.建设社会主义民政国家
46

下列行为不属于我国行政诉讼案范围的有()。

  • A.收容审查
  • B.劳动教养
  • C.逮捕
  • D.行政拘留
48

继承关系中的被继承人()。

  • A.可以是公民、法人
  • B.只能是公民
  • C.只能是法人
  • D.也可以是其他社会组织
49

行政诉讼强制的主体是()。

  • A.行政主体
  • B.国家权力机关
  • C.人民检察院
  • D.人民法院
50

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是()。

  • A.宪法
  • B.刑法
  • C.行政法
  • D.劳动法
51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劳动是公民的()。

  • A.权利
  • B.义务
  • C.权利与义务
  • D.职责
52

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如无明文规定,依照惯例应该是()。

  • A.通过三个月后
  • B.批准之日
  • C.公布之日
  • D.公布三个月之后
53

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 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 C.刺激消费
  • D.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
54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是()。

  • A.国际分工和生产社会化
  • B.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 C.跨国公司的发展
  • D.垄断资本追求利润的动机
55

不同商品相交换的数量比例,取决于()。

  • A.它们的使用价值,即效用
  • B.它们在市场上有相同的需求
  • C.它们有等量的价值
  • D.它们都是商品
5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 A.对生产资料的配置起基础作用
  • B.对消费资料的配置起基础作用
  • C.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作用
  • D.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作用
57

循环经济是以()为核心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 A.提高生产技术含量
  • B.减少污染排放
  • C.集约化生产规模
  • D.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8

统筹兼顾的基本内涵是()。

  • A.既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 B.既坚持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又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
  • C.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住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 D.既要发展,又要解决人民的利益问题
59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 A.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 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 D.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
60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 A.构建和谐社会
  •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C.坚持以人为本
  • D.注重改革创新
61

“三个代表”的基本内容是()。

  • A.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先进文化方向的代表,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 B.中国共产党是工农的代表,是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是世界人民的代表
  • C.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先进科技的代表,是共产主义先锋战士的代表
  • D.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先进社会主义制度的代表,是先进思想的代表
62

把握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要求决策者()。

  • A.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 B.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利益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
  • C.努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 D.首先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
64

经济发展必须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其实质是()。

  • A.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 B.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 C.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必须着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D.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

  • A.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享
  • B.权为民所享,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C.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D.权为民所享,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6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 A.最新成果
  • B.最新运用
  • C.最新理论
  • D.最新思想
67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水果与苹果、梨子、香蕉之间的关系是()。

  •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C.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 D.质量与数量的关系
6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

  • A.自然知识的理论体系
  • B.社会知识的理论体系
  • C.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
  • D.以实践为核心的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结合的哲学体系
69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A.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 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 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