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应变
- B.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刚度
- C.工程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稳定性
- D.导致各种材料破坏的极限
- A.它是一项体育运动
- B.它必须依托互联网环境
- C.它可定量,可重复
- D.它可以锻炼参与者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及团队精神
- A.测温物质及其测温属性
- B.定标点
- C.分度法
- D.测温环境
- A.马铃薯
- B.大豆
- C.玉米
- D.西红柿
- A.感应开关
- B.隔离开关
- C.空气断路器
- D.触摸开关
- A.对人体无害的逆转录病毒
- B.转换酶
- C.红细胞
- D.T淋巴细胞
- A.置换反应
- B.分解反应
- C.复分解反应
- D.化合反应
- A.苍蝇复眼仪
- B.电镜
- C.高速扫描仪
- D.高速摄影仪
- A.舞台上女高音的歌声
- B.图书馆里的谈话
- C.建筑工地的机器声
- D.街道上汽车的喇叭声
- A.4条,4个
- B.6条,8个
- C.8条,4个
- D.12条,8个
- A.干粉灭火器
- B.水
- C.二氧化碳
- D.砂子
- A.苯
- B.石蜡
- C.煤油
- D.石油
- 13
-
猪笼草靠( )生存。
- A.吸收其他植物营养
- B.吸收土壤里的营养
- C.捕食昆虫
- D.捕食大动物
- A.由于大量颗粒物的尘埃悬浮于空气中
- B.细微的烟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 C.空气中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悬浮物
- D.有效能见度小于10千米
- A.湿地
- B.沙漠
- C.江河
- D.大海
- A.空气
- B.天然气
- C.无铅汽油
- D.生物燃料
- A.在飞机上有发射干扰雷达的装置
- B.在飞机上有反射光照装置
- C.全部用新型材料制成,雷达波可以穿透.
- D.在飞机上涂了一层能吸收雷达波的纳米材料
- A.氧化酶和维生素A
- B.鞣酸和氧化酶
- C.果糖和维生素C
- D.果胶和果糖
- A.乙醇
- B.乙酸
- C.甲醇
- D.甲酸
- 20
-
汽车的后视镜是( )。
- A.平面镜
- B.凹面镜
- C.凸面镜
- D.凸透镜
- A.结构系统
- B.动力装置系统
- C.控制系统
- D.制动系统
- A.绿色化学
- B.环境化学
- C.生物化学
- D.地球化学
- A.肾
- B.胃
- C.肝
- D.脾
- A.木材
- B.胶泥
- C.铅
- D.锡
- A.无色
- B.淡绿色
- C.粉红色
- D.浅黄色
- A.贺年明信片
- B.极限明信片
- C.风景邮资明信片
- D.纪念邮资明信片
- A.糖
- B.钠
- C.钾
- D.钙
- A.氯化钠
- B.氯化钾
- C.亚硝酸盐
- D.氯化镁
- A.红糖
- B.冰糖
- C.白糖
- D.糖精
- A.国家或地区编码
- B.产品流水编码
- C.制造商编码
- D.终检码
- A.15~20℃
- B.25~30℃
- C.35~40℃
- D.45~50℃
- A.氮、磷、钾
- B.氮、氨、镁
- C.硅、钾、磷
- D.氨、氮、钙
- A.在水里加醋
- B.在水里加洗衣粉
- C.将花枝的剪口用火烧一下
- D.将花的剪口用胶带包好
- A.漏壶
- B.漏刻
- C.圭表
- D.日晷
- 35
-
流星发光是因为( )。
- A.反射阳光
- B.摩擦碰撞
- C.月光反射
- D.自身反光
- A.紫菜
- B.海带
- C.凤尾藻
- D.裙带菜
- A.伤害人的神经系统
- B.耗能
- C.破坏臭氧层
- D.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 A.亚洲
- B.欧洲
- C.非洲
- D.南极洲
- A.镍
- B.硅
- C.碳
- D.锗
- A.完成太空对接
- B.太空行走
- C.多天航天飞行
- D.多人航天飞行
- A.13:00
- B.14:00
- C.16:00
- D.17:00
- A.中波
- B.短波
- C.超短波
- D.微波
- A.高填方路段边坡收缩
- B.架桥代替路基
- C.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 D.优化选线
- A.移至行尾单元格
- B.移至列首单元格
- C.移至行中前一个单元格
- D.移至行首单元格
- A.隔油
- B.浮选
- C.吸附
- D.中和
- A.安装隔音窗
- B.安装隔声屏障
- C.加装减震垫
- D.安装消声器
- A.编辑
- B.视图
- C.插入
- D.格式
- A.二氧化氮,氨
- B.二氧化碳,碳酸
- C.石灰,碱
- D.硫磺,硫酸
- A.人口剧增
- B.工业迅猛发展
- C.森林和植被的破坏
- D.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多
- A.在两年内提出
- B.提交诉讼书
- C.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
- D.以检察长名义提出
- A.应当1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以1次为限
- B.应当1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以2次为限
- C.应当2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以1次为限
- D.应当2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以2次为限
- A.受贿罪
- B.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 C.贪污罪
- D.职务侵占罪
- A.针对同一个违法行为,不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主体作出处罚
- B.针对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 C.针对同一个违法行为,不能根据不同法律规范进行处罚
- D.针对同一个违法行为,不能进行多种行政处罚
- A.黄某于2007年因故意杀人罪被判7年有期徒刑
- B.林某于2004年因盗窃罪与抢劫罪分别被判6年有期徒刑和8年有期徒刑,合并决定执行12年有期徒刑
- C.汤某于2005年因犯盗窃罪被判3年有期徒刑,2008年刑满释放,2012年又因犯抢夺罪被判6年有期徒刑
- D.吴某于2008年因犯抢劫罪被判6年有期徒刑
- A.某区地税局
- B.某区工商局
- C.某区地税局与工商局
- D.某区人民政府
- A.从重处罚
- B.从轻处罚
- C.减轻处罚
- D.免除处罚
- A.危害了国家利益
- B.损害了集体利益
- C.损害了公民利益
- D.违反了刑法
- A.因乘人之危而实施的民事行为
- B.因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 D.内容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 A.应首先偿还工资
- B.应先偿还银行债权
- C.应当首先偿还未设定抵押的普通债权
- D.应不分先后偿还工资和银行债权
- A.最先发明的人
- B.最先申请的人
- C.最先使用的人
- D.两人共同所有
- A.转让给刘某
- B.转让给何某
- C.各转让一半给刘某与何某
- D.各转让一半给刘某与陈某
- A.3月6日
- B.3月7日
- C.3月9日
- D.3月15日
- A.省人民代表大会
-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 C.国务院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行政管理权
- B.国防权和外交权
- C.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D.立法权
- A.铜,银,硒
- B.铜,银,锂
- C.铜,银,铌
- D.铜,银,钽
- A.1.5万亿元
- B.2万亿元
- C.2.5万亿元
- D.3万亿元
- A.97
- B.98
- C.99
- D.100
- A.第8个
- B.第9个
- C.第10个
- D.第11个
- A.美国
- B.英国
- C.法国
- D.俄罗斯
- A.理论型,服务型、创新型
- B.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
- C.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
- D.学习型、理论型、创新型
-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B.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 A.发展
- B.以人为本
- C.全面协调可持续
- D.统筹兼顾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A.平型关战役
- B.太原会战
- C.徐州会战
- D.雁门关战斗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B.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
- 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 A.七千人大会
- B.西楼会议
- C.北戴河会议
- D.怀仁堂碰头会
- A.淮海战役
- B.辽沈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
- A.1949.10
- B.1951.10
- C.1954.9
- D.1956.9
- A.林伯渠
- B.瞿秋白
- C.毛泽东
- D.张闻天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 B.五四运动
- C.二七大罢工
- D.北伐战争
- A.黎平会议
- B.古田会议
- C.遵义会议
- D.洛川会议
- A.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B.初次分配更加注重效率
- C.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D.再次分配更加注重效率
- A.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B.改善需求结构
- C.优化产业结构
- D.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A.流通手段
- B.贮藏手段
- C.支付手段
- D.价值尺度
- A.商品生产者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
- B.商品使用价值大小决定的
- 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 A.深化改革
- B.扩大开放
- C.扩大企业自主权
- D.控制企业规模
- A.马克思
- B.恩格斯
- C.列宁
- D.斯大林
- A.理性思维支配的
- B.社会关系决定的
- C.自然本能制约的
- D.上帝启示萌发的
-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 B.量变引起质变是一个过程
- C.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
- D.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
- 90
-
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是永恒运动的
- B.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变化
- C.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 D.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 B.同一性和斗争性
- C.科学性和真理性
-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 B.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 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 D.对立统一的观点
- A.说明世界
- B.为我所用
- C.寻找现成的答案
- D.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 94
-
静止是( )。
- A.不运动的状态
- B.运动的特殊状态
- C.质变的状态
- D.显著运动状态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 B.德国古典哲学
- C.17世纪英国哲学
-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