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陕西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 )。

  • A.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 B.坚持共同富裕
  •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D.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

  • A.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 B.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 C.是依据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提出来的
  • D.是依据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提出来的
4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 B.是否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
  •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

  •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这种一脉相承具体表现在( )。

  • A.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 B.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C.都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原则
  • D.都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宗旨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

  • A.我国社会是社会主义
  • B.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 C.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 D.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8

为了防止两极分化,应从以下哪几方面规范收入分配?( )

  • A.依法保护合法收入
  • B.取缔非法收入
  • C.整顿不合理收入
  • D.调节过高收入
9

20世纪50年代中期,邓小平多次强调,执政的中同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几个方面的监督,具体包括( )。

  • A.党的监督
  • B.人民群众的监督
  • C.海外人士的监督
  • 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表现在( )。

  • A.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 B.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 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D.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
11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 C.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12

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是(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 B.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
  • C.理论联系实际
  • D.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3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

  • 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B.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 C.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D.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14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原因是( )。

  • A.党的基本路线正确与否对我们党至关重要
  • B.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和政治灵魂
  • C.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目标相联系
  • D.它已写入党的正式文件
15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大局”的思想,是指( )。

  • A.沿海地区,优先发展,从而更好地带动内地发展,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 B.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沿海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要服从这个大局
  • C.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内地要帮助沿海更快地发展起来,内地要服从这个大局
  • D.到21世纪,内地要从发展起来的沿海地区得到帮助,沿海要顾全这个大局
16

实现共同富裕是( )。

  •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 C.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 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17

“一国两制”由我国首次提出并付诸实践,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意义有( )。

  •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
  •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 C.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 D.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出发
18

邓小平再三强调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 )。

  • A.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 B.适应时代和历史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向前推进
  • C.正确处理改革和建设的关系
  • D.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9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党的优良作风有( )。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 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 C.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 D.自我批评的作风
20

下列属于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重要论断有( )。

  • A.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 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1

新中国成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 )。

  • A.“一边倒”
  • B.“反霸权主义”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另起炉灶”
22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主要方面是( )。

  • A.实事求是
  • B.群众路线
  • C.独立自主
  • D.谦虚谨慎
23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要处理好若干关系,表明他实际上思考了如何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这些关系主要有( )。

  • A.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 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 C.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 D.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24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 )。

  •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B.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 C.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重要著作,这些著作( )。

  • A.是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的主要成果
  • B.分清了革命斗争中的敌友问题
  • C.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 D.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26

下列属于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思想的有( )。

  • A.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C.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 D.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7

毛泽东指出,在土地改革中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是( )。

  • A.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 B.依靠贫农
  • C.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 D.坚定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利益
29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 B.论证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 C.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 D.说明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30

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包括( )。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 B.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 C.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 D.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即“扬弃”
31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C.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 D.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32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 )。

  • A.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而社会规律难以捉摸
  • B.自然规律任何时候都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
  • C.自然规律是南客观力量决定的,而社会规律则是由人们的主观动机决定的
  • D.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而社会规律存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
33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有( )。

  • A.要占有十分丰富的材料
  • B.要有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 C.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 D.要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34

“未秋先秋,踏断蛮牛”“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大”。这些农谚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

  • A.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C.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35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

  •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 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36

要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这样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在哲学上,没有体现( )。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无条件的
  • C.事物的相互联系对事物发展是有利的
  • D.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37

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 )。

  • A.事物处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 B.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
  • C.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
  • D.事物矛盾的双方只有统一没有斗争
38

根据关于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的原理,应承认( )。

  • A.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 B.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 C.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特质
  • D.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40

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关于二者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 )。

  • A.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
  • B.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 C.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
  • 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
41

有人认为,任何规律都具有普遍性,而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就是普遍规律。因此,任何规律都是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这种观点( )。

  • A.是一种正确的观点,准确地讲清了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 B.是一种错误观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 C.是一种错误观点,扩大了唯物辩证法研究对象的范围
  • D.是一种错误观点.不懂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3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 )。

  • 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 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 D.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44

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

  • A.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45

下列命题属于辩证法的有( )。

  •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
  • B.万物莫不有对
  •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D.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什么不是必然的
46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属于( )。

  •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 C.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主义
  • D.否认历史客观规律的唯意志论
47

辩证法在历史发展中的基本形态为( )。

  • A.朴素辩证法
  • B.机械唯物主义辩证法
  • C.唯心主义辩证法
  • D.唯物主义辩证法
48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

  • A.细胞学说
  •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4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A.黑格尔的辩证法
  • B.康德的经验论
  • C.达尔文的进化论
  • D.费尔巴哈的唯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