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陕西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下列关于公文标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
  • B.公文标题可以不标明公文种类
  • C.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 D.公文标题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
2

公文的发文字号的正确写法是( )。

  • A.国发〔2011〕011号
  • B.国发〔2011年〕011号
  • C.国发〔2011〕第11号
  • D.国发〔2011〕11号
3

根据作用和性质的不同,公文可分为( )。

  • A.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 B.通用公文、专用公文
  • C.规范性公文、指挥性公文、呈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
  • D.收文、发文
5

以下属于公文拟制环节的是( )。

  • A.传阅
  • B.签发
  • C.登记
  • D.初审
6

下列各项公文的稿本中,具有正式法定效用的稿本是( )。

  • A.草稿
  • B.征求意见草稿
  • C.文稿
  • D.定稿
7

公文在制发的程序上,必须履行法定的( )。

  • A.审批手续
  • B.会签手续
  • C.登记手续
  • D.承办手续
8

下列哪种情况不可以采用越级行文的方式?( )

  • A.国家林业局致文某县林业局要求调查该县某处森林发生重大火灾的原因,该县林业局调查清楚后向国家林业局行文报告
  • B.情况特殊紧急
  • C.需要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
  • D.某市人民政府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拟在某园林场内建一座具有一定规格的某市植物园,为此,决定向上级机关致文请求批准
9

公告的行文主体通常是( )。

  • A.各个企事业机关
  • B.各类人民团体
  • C.国家机关的高层组织
  • D.一般的国家机关
10

下列关于公文文稿签发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签发后的定稿可以自行做局部修改
  • B.签发后的定稿自行修改后,可以直接公示
  • C.签发后的定稿,其他人未经签发人同意,不得对其做任何修改
  • D.未经签发人的同意,对签发后的定稿进行局部修改,如果修改合情合理,不用负任何责任
11

同时向三个层级的上级机关行文,这种行文方式属于( )。

  • A.直接行文
  • B.逐级行文
  • C.越级行文
  • D.多级行文
12

以下所列不属于核稿要求注意事项的是( )。

  • A.要求格式规范,文体正确
  • B.行文方向是否正确
  • C.实践中拟稿与核稿是不可逆的过程
  • D.公文是否经一定会议讨论通过,是否需上报并已获批准
14

下面公文写作中不恰当的是( )。

  • A.我们一定要严厉打击少数腐败分子,把反腐败进行到底
  • B.以上意见如无不当,着即批转各有关单位认真遵照执行
  • C.我们必须排除种种不利闪素,争取在第一季度建成东方贸易商厦
  • D.玻璃制品厂原党委书记张某一伙,几年来大量贪污盗窃、行贿送礼,其中仅行贿一项即达85000元
15

向非同一组织系统的任何机关发送的文件属于( )。

  • A.上行文
  • B.平行文
  • C.下行文
  • D.越级行文
16

下列不符合公文特点的一项是( )。

  • A.观点鲜明
  • B.事实可靠
  • C.行文活泼
  • D.应用广泛
18

对撰写请示应注意的问题表述正确的是( )。

  • A.一文可以多事
  • B.所有请示都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
  • C.一般不可越级行文
  • D.结尾常用语为“如无不当,请批转执行”
19

两个以上的机关或部门联合下发的公文,联合行文的各机关部门( )。

  • A.仅主办者盖章
  • B.仅承办者盖章
  • C.都要盖章
  • D.请上级部门盖章
20

下列各项,作为规定性文件普遍特征的是( )。

  • A.执行的时间长
  • B.针对的问题反复适用,涉及多数人而非特定人
  • C.由国家机关制定
  • D.内容必须写得比较精细
22

公文写作中,行政机关公文成文日期标注正确的是( )。

  • A.二O一三年三月十五日
  • B.二零一三年三月十五日
  • C.2013年3月15日
  • D.2013.3.15
23

以下关于主送机关正确的说法是( )。

  • A.主送机关是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位置在标题下右侧顶格
  • B.普发性的下行公文,主送机关较多,但是不能使用泛称
  • C.上行文的主送机关一般是一个,议案、请示、批复、函的主送机关只能是一个
  • D.公告、通告以及部分事项性通知必须写主送机关
24

制发公文的目的和要求一般取决于( )。

  • A.机关党政一把手
  • B.行文对象及行文内容
  • C.执笔者本人
  • D.行文机关及行文内容
25

下列有关“通告”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发布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的事项
  • B.通告发布机关的级别一般比公告发布者低
  • C.通告告知的范围比公告宽泛
  • D.通告的文字具有强制力和严肃性
27

下列表述中,不能用于公文数量表达的是( )。

  • A.减少了3倍
  • B.两万五千里长征
  • C.减少了50%
  • D.一式四份
29

“人无信不立”这句话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中是指( )。

  • A.坚守诚信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 B.要求统治者要“仁民爱物”
  • C.无论为人还是做事都要“执事敬”
  • D.人无论做什么都要尽最大的努力
30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有德就有才
  • B.有才就有德
  • C.才是才,德是德,二者没有什么关系
  • D.才与德关系密切,在二者关系中,德占主导地位
31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成为人们衡量一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根本标准。

  • A.个人主义原则
  • B.爱国主义原则
  • C.国家主义原则
  • D.集体主义原则
32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人时更加看重其道德品质。这表明( )。

  • A.这些企业原有员工的职业道德品质不高
  • B.职业道德品质高的人,其职业技能水平也越高
  • C.职业道德品质高的员工更有助于企业增强持久竞争力
  • D.对这些企业来说,员工职业技能水平问题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
33

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律与道德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 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
  • 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是错误的
  • 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35

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 )相结合。

  • A.弘扬创业精神
  • B.弘扬时代精神
  • C.弘扬民族精神
  • D.弘扬主题精神
38

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 )相统一。

  • A.道德责任
  • B.法律义务
  • C.公共责任
  • D.社会责任
39

下列哪项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

  • A.无私奉献、文明守法
  •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 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 D.大公无私,一心为公
40

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 B.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的特殊表现
  • C.职业道德具有调节的普遍性
  • D.职业道德具有明确的规范性
41

下列不符合“办事公道”这一行政道德规范的是( )。

  • A.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态度
  • B.不管服务对象对自己的态度如何,坚持按同一行为准则行事
  • C.对所有的服务对象一视同仁
  • D.不因个人心境的变化和好恶而采取不同的行为模式
43

( )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 A.文明礼貌
  • B.爱护公物
  • C.保护环境
  • D.遵纪守法
46

我们在全社会大力倡导( )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 B.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 C.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 D.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4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D.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8

社会公德的内容不包括( )。

  • A.文明礼貌
  • B.诚实守信
  • C.爱护公物
  • D.遵纪守法
49

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甚至以耻为荣,是( )的表现。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 B.荣辱观缺失乃至颠倒
  • C.评价荣辱的标准不同
  • D.价值观、人生观各有不同
50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

  • A.爱岗敬业
  • B.办事公道
  • C.诚实守信
  • D.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