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陕西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8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

下列生活方式不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是( )。

  • A.建筑中使用中空玻璃
  • B.电冰箱中保持较多的霜
  • C.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
  •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4

关于“地球日”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每年的4月22日被定为“地球日"
  • B.“地球日”最初是由美国人倡议的
  • C.1973年,第一次掀起大规模的以保护地球为宗旨的群众性运动,并从此产生了“地球口”
  • D.最初倡议“地球日”的人是一名学者
5

一般说来,安静环境的噪声标准小于( )。

  • A.45分贝
  • B.50分贝
  • C.60分贝
  • D.70分贝
6

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7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 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度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
  •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
  •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8

15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大致经历了五次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两次科学革命,即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及( )。

  • A.牛顿的“万有引力”
  • B.施莱登的“细胞学说”
  • C.达尔文的“进化论"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9

最早发现电磁的人是( )。

  • A.安培
  • B.法拉第
  • C.库伦
  • D.赫兹
10

下列有关克隆技术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 A.用克隆技术可以加快动物的繁殖速度
  • B.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医学
  • C.用牛耳朵上的细胞可以克隆出小牛
  • D.用克隆技术可以改良农作物品种
11

下列各选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 B.物联网的概念于2009年提出,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 C.计算机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
  • D.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
12

( )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 A.细胞工程
  • B.蛋白质工程
  • C.人类基因组计划
  • D.基因治疗
13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分为( )。

  • A.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 B.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 C.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传统生物质能
  • D.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
14

下列关于卫星导航系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GPS的信号强度与准度是可控的
  • B.GPS是欧盟建立的卫星导航系统
  • C.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
  • D.“伽利略”导航系统是第一个基于民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5

人类经历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 )。

  • A.蒸汽机
  • B.电力应用
  • C.A和B
  • D.计算机
17

网络技术是由( )。

  • A.传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形成
  • B.通信技术构成
  • C.计算机技术构成
  • D.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形成
18

“信息高速公路”是指( )。

  • A.采用数字程控交流机的电话通信网
  • B.邮政信件高速传递网
  • C.传真通信网
  • D.采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大容量光纤信息网
19

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 A.钱学森
  • B.竺可桢
  • C.邓稼先
  • D.袁隆平
20

下列各项不属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 )。

  • A.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的应用
  • B.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 C.电力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
  • D.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兴起
21

克隆技术属于生物技术中的( )。

  • A.基因工程
  • B.细胞工程
  • C.酶工程
  • D.发酵工程
22

高速铁路的列车行驶速度应当达到( )。

  • A.200公里以上
  • B.100公里以上
  • C.400公里以上
  • D.500公里以上
23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获得圆满成功的飞船是( )。

  • A.“神舟”四号
  • B.“神舟”五号
  • C.“风云”一号
  • D.“嫦娥”一号
24

21世纪高技术的核心是( )。

  • A.信息技术
  • B.生物技术
  • C.新材料技术
  • D.海洋技术
25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 )的建立为标志的。

  • A.DNA重组技术
  • B.细胞工程
  • C.酶工程
  • D.发酵工程
26

下列关于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然气和地热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新能源
  • B.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单一依靠煤炭的局面已大有改变,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已十分接近煤炭
  • C.我国能源的流向是北煤南运、西电东送
  • D.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除俄、美、英等少数国家外,能源都不能自给
27

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是( )。

  • A.与时俱进
  •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D.总结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28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直接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思想是( )。

  • A.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 B.社会主义本质论
  • C.发展是硬道理
  • D.“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29

现代物理的两大理论支柱是( )。

  • A.原子论和相对论
  • B.生物学和天文学
  • C.天文学和粒子物理学
  • D.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党的( )提出,是包括(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 A.十三届四中全会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B.十六大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
  • C.十七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 D.十七届四中全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4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对待富农的政策是( )。

  • A.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财产
  • B.消灭富农经济
  • C.保存富农经济
  • D.限制富农经济
35

最早从组织上确立党领导军队原则的重要事件是( )。

  • A.南昌起义
  • B.三湾改编
  • C.秋收起义
  • D.古田会议
36

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D.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
37

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是( )。

  • A.美国
  • B.海地
  • C.巴西
  • D.墨西哥
39

东汉末年我国的一位杰出的医学家是( )。

  • A.扁鹊
  • B.华佗
  • C.李时珍
  • D.叶天士
40

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有( )。

  •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 B.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
  • C.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
  • 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天津条约
42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 A.大泽乡起义
  • B.黄巾起义
  • C.唐末农民起义
  • D.太平天国起义
44

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

  • A.东欧剧变
  • B.苏联解体
  • C.第三世界的崛起
  • D.中国的强大
45

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

  • A.马歇尔计划
  • B.杜鲁门主义
  • C.两大阵营的形成
  •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46

我国历史中首次出现的纸币是( )。

  • A.开元通宝
  • B.太平通宝
  • C.乾隆通宝
  • D.交子
47

香港因中国战败被割让给英国,起因于( )。

  • A.八国联军之役
  • B.中法战争
  • C.英法联军之役
  • D.鸦片战争
48

最早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的数学家是( )。

  • A.刘歆
  • B.刘徽
  • C.何承天
  • D.祖冲之
49

“中华民国”元年是指( )。

  • A.1911年
  • B.1912年
  • C.1913年
  • D.19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