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川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0

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呈现的特点是( )。

  • A.低出生率
  • B.低自然增长率
  • C.低死亡率
  • D.高出生率
22

下列关于公文字体字号的选用,说法正确的是( )。

  • A.公文标题用二号宋体字
  • B.正文用四号宋体字
  • C.秘密等级、紧急程度、主题词用四号黑体
  • D.签发人和附件说明用三号仿宋体字
23

按照《立法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机关或者机构具有制定规章的权力?( )

  • A.国务院办公厅
  • B.中国人民银行
  • C.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 D.审计署
25

债发生的根据即产生债的法律事实主要有( )。

  • A.合同
  • B.不当得利
  • C.无因管理
  • D.侵权行为
27

公文种类中,“通报”的用途包括( )。

  • A.表彰先进
  • B.批评错误
  • C.传达重要精神和情况
  • D.反映问题
28

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共政策的宏观环境的是( )。

  • A.经济一资源环境
  • B.历史一文化环境
  • C.政治一法律环境
  • D.社会一文化环境
29

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权利属于公民的人格尊严?( )。

  • A.公民的姓名权
  • B.公民的肖像权
  • C.公民的名誉权
  • D.公民的隐私权
30

关于事业单位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正确的是( )。

  • A.处于重要地位
  • B.处于主要地位
  • C.处于核心地位
  • D.,处于关键地位
31

登记的形式主要有( )。

  • A.簿式
  • B.卡片式
  • C.财务式
  • D.联单式
32

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C.国务院
  • D.中央军事委员会
33

交通警察对违章的驾驶员作出吊销驾驶执照的行为,属于( )。

  • A.具体行政行为
  • B.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 C.行为罚
  • D.非要式行政行为
34

我国的扶贫政策有三大逐步改进的过程,它们包括( )。

  • A.以救济为主的输血式扶贫
  • B.以扶持贫困地区为主的开发式扶贫
  • C.以扶持贫困人口为主的开发式扶贫
  • D.以鼓励帮扶为主的互助式扶贫
35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是不履行法律义务的一种后果
  • B.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
  • C.即法律义务
  • D.是不行使法律权利的一种后果
37

以下公文处理环节属于收文处理过程的是( )。

  • A.拟办
  • B.拟稿
  • C.批办
  • D.承办
38

事业单位按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 )。

  • A.具有非政府公共机构性质的事业单位
  • B.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 C.具有生产经营性和能力的事业单位
  • D.政府办的事业单位
39

甲因办厂无资金向乙借款70万元,借期两年,并且由丙担保在甲不还钱时代甲向乙还款。两年后,甲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借款,乙向甲和丙索款未果,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中关于甲、丙诉讼地位的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

  • A.乙可以同时向甲和丙主张权利,甲、丙是共同被告
  • B.乙可以只起诉丙,但法院应通知甲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
  • C.乙可以只起诉甲,人民法院可以只列甲为被告
  • D.乙只能起诉甲、丙二人中的一人
40

行政公文作者是指( )。

  • A.制发该公文的机关或机关的法定领导人
  • B.草拟该公文的秘书人员
  • C.参与该公文形成过程的有关处(科)室
  • D.审核该公文的办公室负责人
41

复议机关的下列哪些决定属于“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

  • A.部分撤销了原具体行政行为
  • B.变更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结果,但却维持了原具体行政行为对相对人的定性
  • C.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
  • D.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但却维持了原具体行政行为对相对人的定性
42

公文中的词语应( )。

  • A.含义确切
  • B.韵味无穷
  • C.可圈可点
  • D.色彩丰富
43

事业单位通常以( )为主要发展取向,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

  • A.单位利益
  • B.人民利益
  • C.国家利益
  • D.社会公益
44

以下属于议论文特点的是( )。

  • A.重在说理
  • B.形象反映生活
  • C.以情感人
  • D.解说性强
45

既有行政执法权,又有部门规章制定权的是( )。

  • A.国家税务总局
  • B.国务院办公厅
  • C.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D.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47

下列应该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是( )。

  • A.工商局在行政执法中对个体户恶语相加,使个体户身心受到严重打击
  • B.环保局工作人员开车去某企业执行公务时把路边的行人撞死
  • C.公安干警在抓捕逃犯时鸣枪误伤路人
  • D.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评估以低价将财物卖给他人
4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我国目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不包括( )。

  • A.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 B.人民法院
  • C.人民检察院
  •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49

王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一日到农家菜馆喝醉酒后将该饭馆老板打成重伤,在警察赶来抓捕时,王某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王某应( )。

  • A.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 B.负刑事责任,但减轻处罚
  • C.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
  • D.负刑事责任
52

小张经人介绍认识了小李,双方均感满意,小张按照当地的风俗送给小李彩礼5000元。相处一段时间后,小张觉得小李并不适合自己,于是向小李提出分手并索要彩礼,但是遭到了小李的拒绝。为此,小张向法院提起了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法院应支持小张的诉讼请求
  • B.小张送彩礼给小李是赠与关系,法院不应支持小张的诉讼请求
  • C.法院应查明双方分手的原因,在确定过错的基础上分配彩礼
  • D.法院应按照双方的经济情况酌情分配彩礼
5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 B.质量互变的观点
  • C.辩证否定的观点
  •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56

甲(男,22周岁)为达到与乙(女,19周岁)结婚的目的,故意隐瞒乙的真实年龄办理了结婚登记。两年后,因双方经常吵架,乙以办理结婚登记时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宣告婚姻无效。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 )。

  • A.以办理结婚登记时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宣告婚姻无效
  • B.对乙的请求不予支持
  • C.宣告婚姻无效,确认为非法同居关系,并予以解除
  • D.认定为可撤销婚姻,乙可行使撤销权
58

法律与利益有着内在的联系。下列关于法律与利益关系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法对社会的控制和调整主要通过对利益的调控而实现
  • B.法律是分配利益的重要手段、法律表达利益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利益选择的过程
  • C.民法的诚信原则在维护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 D.离开了法律,利益就无从产生,也无以存在
59

“四川”一名的来历是( )。

  • A.境内有四条主要的河流
  • B.宋朝设置过川陕四路
  • C.当地有四个带“川”字的政治区域
  • D.是四川行省的简称
61

( )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 A.《梦溪笔谈》
  • B.《水经注》
  • C.《建筑学》
  • D.《营造法式》
62

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崇尚以德治国,儒家思想受统治阶级重视
  • B.中国是礼仪之邦,儒教思想集礼教之大成
  •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 D.其他思想对儒家思想不构成威胁
63

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方式是( )。

  • A.分期改革
  • B.分级改革
  • C.分类改革
  • D.职能转变
64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论述所蕴涵的哲理是( )。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 B.要把握事物的度
  •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 D.要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
65

新陈代谢是指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 )交换。

  • A.物质、养料
  • B.物质、能量
  • C.养料、能量
  • D.养料、质量
66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金融机构组织的是( )。

  • A.银行、保险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国家财政部门
  • B.国家财政部门、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
  • C.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
  • D.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国家外汇管理部门
67

当作者与主要受文者存在不相隶属关系时,只能选取( )。

  • A.上行文
  • B.平行文
  • C.下行文
  • D.公布性文件
68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C.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