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云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1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概括而言发展是指( )。

  • A.科学发展
  • B.和谐发展
  • C.和平发展
  •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E.社会主义市场的必然
22

十八大政治报告强调要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这是指( )。

  • A.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B.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 C.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 D.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 E.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3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在于( )。

  •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 B.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D.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E.是党的需要
24

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的新定位是( )。

  • A.第一要义是经济社会发展
  • B.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E.建成小康社会
25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 )。

  • A.是否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 B.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C.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 D.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 E.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6

下列选项中对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解释正确的包括( )。

  •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 B.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 C.解放思想的目的为了实事求是
  • D.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
  • E.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27

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

  • A.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
  • B.社会主义生产If1的的要求
  • C.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28

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共同特点是( )。

  • A.人类认识是先天固有的
  • B.人类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 C.是遵循从物到感觉、思想的认识路线的
  • D.是人类后天获得的
  • E.是遵循从思想、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的
2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 A.世界的可知性
  •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 C.认识起源于经验
  •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30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类型包括( )。

  • A.股份制企业
  • B.股份合作制企业
  • C.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
  • D.租赁制企业
  • E.混合合作制企业
31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基本特征是( )。

  • A.以实践为基础的
  • B.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 C.忽视主体能动性的作用‘
  • D.肯定认识是一种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
  • E.肯定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32

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是( )。

  • A.独立的企业制度
  • B.规范的政府职能
  • C.有效的市场竞争
  • D.良好的社会信用
  • E.健全的法制基础
33

从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来看,有效的市场竞争的内涵是( )。

  • A.竞争必须公平
  • B.竞争必须有序
  • C.竞争必须透明
  • D.竞争无需规则
  • E.竞争必须相对充分
34

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是( )。

  • A.信息不完全
  • B.决策不正确
  • C.利益集团压力
  • D.企业分散决策
  • E.政府官员腐败1
35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努力实现( )。

  • A.发展观念的转变
  • B.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C.经济体制的转变
  • D.政府职能的转变
  • E.各级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
3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内涵是( )。

  • A.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B.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 C.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 D.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 E.坚持把人际关系和谐作为社会的重要基础
38

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

  • A.循序渐进原则
  • B.节约土地原则
  • C.控制人口原则
  • D.集约发展原则
  • E.合理布局原则
39

普洱市的( )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

  • A.景谷县
  • B.墨江县
  • C.镇沅县
  • D.西盟县
41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是( )。

  •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 B.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 C.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 D.解放思想在理论上可以不需要实事求是
  • E.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42

普洱市的( )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

  • A.景谷县
  • B.墨江县
  • C.镇沅县
  • D.江城县
43

普洱市的( )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

  • A.澜沧县
  • B.墨江县
  • C.西盟县
  • D.景东县
44

普洱市居住着( )世居的少数民族。

  • A.11种
  • B.12种
  • C.13种
  • D.14种
47

普洱市最高点为北部无量猫头山,海拔( )。

  • A.3270米
  • B.3250米
  • C.3340米
  • D.3370米
48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国土面积( ),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市)级行政区。

  • A.约4.5万平方公里
  • B.约3.7万平方公里
  • C.约5.2万平方公里
  • D.约6.1万平方公里
49

政府单纯依靠行政约束机制而无力达到预期公共目标的现象是( )。

  • A.政府缺位
  • B.政策腐败
  • C.政府失灵
  • D.政府无为
51

没有稳定的经常性收入或收入较少,各项支出全部或主要依靠国家拨款的单位是( )。

  • A.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 B.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 C.小额拨款事业单位
  • D.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52

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是( )。

  • A.政策性服务
  • B.战略性服务
  • C.管理性服务
  • D.专业性服务
53

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 A.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
  • B.管理研究类事业单位
  • C.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
  • D.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
55

事业单位设立的宗旨是为了( )。

  • A.社会公益事业
  • B.执行公共政策
  • C.公共教育事业
  • D.服务于政府
5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 )。

  • A.共同思想基础
  • B.共同理想
  • C.共同纲领
  • D.理论基础
58

(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主线。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B.共同富裕
  • C.以人为本
  • D.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60

职业道德具有职业性、继承性和( )特征。

  • A.强制性
  • B.实践性
  • C.统一性
  • D.不变性
61

职业道德的本质是由( )决定的。.

  • A.社会实践
  • B.经济基础.
  • C.社会经济关系
  • D.上层建筑
63

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 )。

  • A.基本规章
  • B.工作纪律
  • C.行为准则
  • D.行为方式
64

工作总结重点写的是( )。

  • A.工作经验
  • B.感想体会
  • C.存在不足
  • D.努力方向
65

结语“现提请审议”适用于( )。

  • A.请示
  • B.报告
  • C.议案
  • D.函
6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通报适用范围的是( )。

  • A.表彰先进
  • B.传达情况
  • C.申请批准
  • D.批评错误
68

下列公文中属于上行文的是( )。

  • A.报告
  • B.决定
  • C.通告
  • D.议案
69

什么级别以上的政府可发布命令?( )

  • A.县级
  • B.乡镇级
  • C.省级
  • D.中央级
70

写请示必须( )。

  • A.用“请示报告”这个文种
  • B.一文一事
  • C.注明办理期限
  • D.用“报告”这个文种
71

公文的秘密等级应标于文头的( )。

  • A.左上角
  • B.右上角
  • C.左下角
  • D.右下角
72

任免人员应使用的文种是( )。

  • A.通报
  • B.批复
  • C.通知
  • D.通告
73

行政许可是一种( )。

  • A.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 B.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 C.非要式行政行为
  • D.强制性行政行为
74

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的公文是( )。

  • A.平行文
  • B.下行文
  • C.外发文
  • D.上行文
76

某市消费者协会向本市消费者承诺,该市某化妆品厂生产的“天使”牌美容霜具有美白、祛斑的功效,三周内可以见效,然而三周后,使用此产品的消费者脸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现象。经质量检测局检验,该美容霜含有少许腐蚀性的成分。对此,该市消费者协会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

  • A.不应承担,消费者只能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 B.不应承担,消费者只能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 C.不应承担,消费者只能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赔偿
  • D.应当承担。应该与该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
77

某企业非法集资,被处以资金冻结,这是属于( )。

  • A.财产罚
  • B.行政强制措施
  • C.申诫罚
  • D.能力罚
82

抽象行政行为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直接对象,这是抽象行政行为的( )。

  • A.不可诉性
  • B.准立法性
  • C.对象的普遍性
  • D.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83

在我国,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是( )。

  • A.全国人大
  • B.国务院
  • C.省、直辖市人民政府
  • D.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84

立法程序中的关键性阶段是( )。

  • A.法律草案的通过
  • B.法律草案的审议
  • C.法律议案的提出
  • D.法律的公布
85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

  • A.合理、合法、适时
  • B.自由、平等、民主
  • C.公正、公平、便民
  • D.准确、及时、真实
86

我国刑法在处罚单位犯罪时采用的原则是( )。

  • A.一罚制原则
  • B.两罚制原则
  • C.三罚制原则
  • D.不罚制原则
89

正确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为( )。

  • A.准确、合法、及时
  • B.公平、公正、公开
  • C.学法、懂法、守法
  • D.效率、公平、正义
90

法律在内容设定上以( )的设定为核心内容。

  • A.权利义务
  • B.国家权力
  • C.国家机构
  • D.犯罪刑罚
91

法律的强制功能所作用的对象是( )。

  • A.一般人的行为
  • B.违法者的行为
  • C.他人的行为
  • D.人们相互的行为
92

划分部门法的标准是( )。

  • A.法律制定的部门和机构
  • B.法律制定的程序和方法
  • C.法律的渊源和基本功能
  • D.法律调整的对象和调整方法
94

在世界贸易组织各种协议中所体现的基本原则是( )。

  • A.市场准入原则
  • B.透明度原则
  • C.国民待遇原则
  • D.非歧视贸易原则
95

产品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强弱呈( ),与消费数量呈( )。

  • A.正相关正相关
  • B.负相关正相关
  • C.正相关负相关
  • D.负相关负相关
96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全部收入的总和就是( )。

  • A.国民生产净值
  • B.国民收入
  • C.国内生产总值
  • D.国民生产总值
98

决定需求的首要因素是( )。

  • A.商品价格
  • B.消费者偏好
  • C.商品功能
  • D.家庭收入
99

在现代社会中属于一种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措施是( )。

  • A.社会保险
  • B.社会救助
  • C.社会福利
  • D.社会优抚
100

劳动力的技能与市场所需的劳动力技能不相适应所引起的失业是( )。

  • A.摩擦性失业
  • B.结构性失业
  • C.周期性失业
  • D.季节性失业
101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以资本为纽带在企业内部相结合的形式就是( )。

  • A.混合合作制企业
  • B.股份制企业
  • C.股份合作制企业
  • D.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
102

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和核心是( )。

  • A.企业财产终极所有权
  • B.企业法人财产制度
  • C.法人治理结构
  • D.科学管理制度
104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

  • A.转变政府职能
  • B.调整国有经济发展战略
  •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D.转换企业发展经营机制
105

技术市场的交易对象是( )。

  • A.知识产品
  • B.劳动力
  • C.消费品
  • D.信息
107

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

  • A.政资分开
  • B.政企分开
  • C.政社分开
  • D.政事分开
108

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群众工作部成立于( )。

  • A.云南省
  • B.海南省
  • C.湖南省
  • D.河南省
109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特征是( )。

  • A.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 B.自由民主法治效益
  • C.公开公平公正效率
  • D.开放稳定发展创新
110

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 )上。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B.党的十二大
  • C.党的十三大
  • D.党的十四大
111

正确的政绩观的价值取向是( )。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B.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D.科学发展观
112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

  • A.市场经济
  • B.实事求是
  • C.经济建设
  • D.改革创新
11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C.共产主义道德观
  • D.爱国主义
114

邓小平理论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是( )。

  • A.致富
  • B.一国两制
  • C.革命
  • D.改革
115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 )。

  • A.科技
  • B.制度
  • C.教育
  • D.人才
116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 A.以人为本
  • B.发展
  • C.全面协调可持续
  • D.统筹兼顾
117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活动的目的是( )。

  • A.巩固国家政权
  • B.追求国家利益
  • C.扩大国家政权
  • D.保护国家主权
118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 )。

  • A.民族地区
  • B.郊区
  • C.城市
  • D.农村
119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 )。

  • A.坚持执政为民
  • B.坚持以人为本
  • C.坚持与时俱进
  • D.坚持党的先进性
120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 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1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只能是( )。

  • A.完善生产关系
  • B.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C.大力发展生产力
  • D.大力发展非公经济
122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B.一国两制,共同富裕
  •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23

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 )。

  • A.中国共产党
  • B.人民群众
  • C.工人阶级
  • D.知识分子
124

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的兴衰和成败的根本问题是( )。

  • A.党的执政地位
  • B.党的代表性
  • C.党领导的科学性
  • D.党的先进性
12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不可逾越性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 B.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 C.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 D.文化传统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126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领导方法是( )。

  • A.群众路线
  • B.实事求是
  • C.独立自主
  • D.解放思想
127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

  • A.执政为民
  • B.独立自主
  • C.解放思想
  • D.艰苦奋斗
128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

  •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29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 A.统一战线
  • B.实事求是
  • C.阶级斗争
  • D.思想改造
130

生产关系的最基本的方面是( )。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 D.生产工具
131

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 )。

  • A.人民群众
  • B.杰出人物
  • C.统治者
  • D.人的本质
132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 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 B.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 C.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 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133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B.技术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
  • D.认识发展是实践的目的
134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

  • A.矛盾
  • B.联系
  • C.同一
  • D.斗争
135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 )。

  • A.运动
  • B.静止
  • C.量
  • D.质
13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 A.物质性
  • B.意识性
  • C.主观性
  • D.阶级性
138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139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 C.上层建筑会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 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140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