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云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十五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1

从业人员节约资源,要做到( )。

  • A.强化节约资源意识
  • B.明确节约资源责任
  • C.创新节约资源方法
  • D.获取节约资源报酬
  • E.获取领导、同事的信任
22

下列关于遵纪守法的看法中正确的有(  )。

  • A.只要没有违法犯罪的动机,即使不懂法也能够做到守法
  • B.学法的人未必守法,因此,从业人员没有必要学法
  • C.只有不断学法、用法,才能提高从业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 D.合理运用法律武器,有助于从业人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E.学习法律只是律师的责任
23

职业技能的特点包括( )。

  • A.遗传性
  • B.专业性
  • C.层次性
  • D.综合性
  • E.可能性
24

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变更的有( )。

  • A.法律关系主体的变化
  • B.法律关系内容的变化
  • 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化
  • D.法律权利变化
  • E.法律义务的变化
25

非法行为可能是( )。

  • A.合法行为
  • B.违法行为
  • C.中性行为
  • D.不违法的行为
  • E.不合法的行为
26

我国法律关系的客体中有( )。

  • A.商标权
  • B.表演舞蹈
  • C.制作工艺品
  • D.著作权
  • E.专利权
27

精神财富即智力成果权包括有( )。

  • A.著作权
  • B.商标权
  • C.专利权
  • D.物权
  • E.科技成果权
28

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 )。

  • A.民主职能
  • B.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
  • C.政治统治职能
  • D.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
  • E.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29

行政环境的特点是( )。

  • A.特殊性
  • B.复杂性
  • C.不稳定性
  • D.公共性
  • E.约束性
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 )。

  • A.现代企业制度
  • B.市场体系
  • C.宏观调控体系
  • D.收入分配制度,
  • E.社会保障制度
31

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 )。

  • A.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 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
  • C.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
  • D.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
  • E.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32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是( )。

  • A.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
  • B.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 C.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 D.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 E.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3

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有( )。

  • A.运用经济政策
  • B.运用经济法规
  • C.进行计划指导
  • D.可以下达全社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
  • E.实行必要的行政管理
34

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 )。

  • A.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
  • B.大力推进工业科技进步
  • C.大力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
  • D.切实加强应用性研究
  • E.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5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表现为( )。

  • A.反映客观世界
  • B.创造客观世界
  • 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 D.影响主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 E.完整地再现客观世界
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握的主要原则有( )。

  • A.坚持稳定为第一要务,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序
  • B.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 C.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 D.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关心百姓福祉
  • E.坚持城乡联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37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切实抓好的主要工作有( )。

  • A.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B.实行灵活多样的土地开发政策
  • C.大力推进能源利用
  • D.着力做好节约用水工作
  • E.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38

意识的本质是( )。

  • A.人的精神的特质
  • B.人脑的机能
  • C.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 D.一切动物大脑的功能
  • E.对客观世界直接感知
39

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 )。

  • A.客观存在的
  • B.复杂多样的
  • C.可以改变的
  • D.可以创造的
  • E.可以随意选择的
42

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 )。

  • A.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 B.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
  • C.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 D.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
  • E.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44

2012年10月25 Et 23时,我国第16颗( )卫星在长征( )火箭的有力托举下呼啸升空。

  • A.百斗导航三号甲
  • B.百斗导航三号丙
  • C.北斗导航三号甲
  • D.北斗导航三号丙
46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 A.科学发展
  • B.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 C.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 D.和谐发展、民生为主
49

( )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 A.建设清廉服务型政党
  • B.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
  • C.严厉打击贪污受贿
  • D.反对贪污、抵制腐败
50

人的本质属性是( )。

  • A.自然属性
  • B.社会属性
  • C.地缘属性
  • D.业缘属性
51

爱国主义的基础是( )。

  • A.爱国情感
  • B.爱国思想
  • C.爱国行为
  • D.爱国言语
53

早在两千多年前,先秦儒家就提出了荣与辱的问题,荀子说( )。

  • A.“行己有耻”
  • B.“仁则荣,不仁则辱”
  • C.“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耻”
  •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4

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可以理解为( )。

  •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 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 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56

过去的农民“政府让种什么就种什么”,如今的农民树立起“抬头种田看大市”的新理念。这是因为( )。

  • A.我国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市场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 C.以前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 D.农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58

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其制发必须是( )。

  • A.法律部门
  • B.上级机关
  • C.部门领导
  • D.法定作者
59

为了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 )。

  • A.都要上级请示
  • B.都要和有关机关协商
  • C.内容涉及其他机关的职权范围时,行文前应与其协商一致
  • D.都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
60

公文主题是公文制发者所要表达的( )。

  • A.政策和法规的观念
  • B.重视本单位利益的观念
  • C.意图或主张
  • D.通报有关事件的细节
61

函,在文种上属于( ),在公务活动领域上属于( )。

  • A.规范性文件通用公文
  • B.商洽性文件通用公文
  • C.陈述呈请性文件专用公文
  • D.领导指导性文件专用公文
62

联合行文标注发文机关时,标在前面的机关是( )。

  • A.组织序列表中靠前的
  • B.主办的
  • C.上级的
  • D.其他系统的
63

在印制本上,文头位于公文的( ),作者位于( )。

  • A.首页上端右下方
  • B.首页下端右上方
  • C.首页上端右上方
  • D.首页下端右下方
64

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

  • A.政府放弃宏观调控
  • B.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 C.完备统一的价格体制
  • 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65

公文的主体部分是( )。

  • A.标题
  • B.正文
  • C.作者
  • D.印章或签署
66

公文中的词语应( )。

  • A.含义确切
  • B.韵味无穷
  • C.可圈可点
  • D.色彩丰富
67

下列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接受抄送的机关不可以向其他机关抄送
  • B.在公文中,完全句是主要的,只有在为使语言简洁且又不会对语义造成损伤的情况下才使用省略句
  • C.向上级机关请求批示或批准宜用“请示”而不用“报告,,
  • D.主送机关必须是受文机关中级别层次高的机关,抄送机关则必须是级别层次低的机关
68

下列哪种情况可以联合行文?( )

  • A.同级政府之间
  • B.政府及其部门与同级常委之间
  • C.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之间
  • D.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之间
69

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各部委制发(主送)的公文属于( )。

  • A.上行文件
  • B.下行文件
  • C.平行文件
  • D.呈请性文件
70

公告的正文包括( )。

  • A.制发依据、宣布事项、具体要求
  • B.制发依据、具体要求、结语
  • C.制发依据、宣布事项、结语
  • D.宣布事项、具体要求、结语
73

公告在撰写时要求行文郑重、用语规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对公告中涉及国家、地区、机关要使用通用的规范名称
  • B.词语符合现代汉语的局面语言规范
  • C.撰写时,必须使用指定的专用文稿纸
  • D.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74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中处于核心和关键地位的是( )。

  • A.财务管理
  • B.人事管理
  • C.资产管理
  • D.后勤管理
75

事业单位主体的运作模式应该是( )。

  • A.政府控制模式
  • B.企业化运作模式
  • C.社会选择模式
  • D.产业化运作模式
76

政府决算审查的具体形式不包括( )。

  • A.自审
  • B.联审互查
  • C.上级部门审查
  • D.公审
77

选择政策工具的基础原则是( )。

  • A.以公共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
  • B.以个人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
  • C.以团体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
  • D.以群体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
79

在同一个国家,公共部门改革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内容,这叫作( )。

  • A.改革的阶段性
  • B.改革的特殊性
  • C.改革的分化性
  • D.改革的变异性
81

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 )上。

  • A.《尚书》
  • B.《纲鉴易知录》
  • C.《礼记》
  • D.《左传》
82

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 )。

  • A.政治性
  • B.民主性
  • C.公共性
  • D.法制性
83

下列组织中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是( )。

  • A.国务院
  • B.妇联
  • C.红十字会
  • D.共青团
84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 A.政府职能
  • B.行政监督
  • C.行政决策
  • D.行政体制
85

根据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可以将行政组织体制划分为( )。

  • A.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 B.层级制与职能制
  • C.集权制与分权制
  • D.完整制与分离制
86

对政府决算进行审查和批准的部门是( )。

  • A.司法部门
  • B.行政部门
  • C.立法部门
  • D.监督部门
90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成立犯罪,必须是销售金额达到( )。

  • A.5万元以上
  • B.10万元以上
  • C.20万元以上
  • D.50万元以上
91

正当防卫的目的是( )。

  • A.保护本人的利益免受不法侵害
  • B.保护公共利益、本人利益免受不法侵害
  • C.保护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权益免受侵害
  • D.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92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不能要求国家赔偿的是( )。

  • A.非法拘禁
  • B.非法扣押、冻结财产
  • C.非法限制选举权
  • D.违反国家规定征收摊派费用
95

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开始后,( )的效力为最高。

  • A.法定继承
  • B.遗嘱继承
  • C.遗赠
  • D.遗赠扶养协议
96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准予或不准离婚应以( )作为区分的界限。

  • A.是否共同生活
  • B.有否子女
  • C.夫妻感情是否破裂
  • D.是否分居达三年
97

下列各项中依法律规定可以授专利权的是( )。

  • A.科学发现
  • B.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C.动物和植物品种
  • D.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
99

合伙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经营活动,由( )承担民事责任。

  • A.合伙负责人
  • B.其他直接责任人
  • C.合伙负责人和其他人员
  • D.全体合伙人
100

我国法律实施监督的关键是( )的监督。

  • A.全国人大
  • B.中国共产党
  • C.全国政协
  • D.社会性
102

在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律分类中,一般有( )的划分。

  • A.公法与私法
  • B.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
  • C.宪法与普通法
  • D.普通法与衡平法
103

政府的宏观调控经济职能根源在于( )。

  • A.产品经济代替市场经济的需要
  • B.政府决策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 C.优化全社会资源配置的需要
  • D.现代化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10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通过( )实现的。

  • A.价格机制
  • B.激励机制
  • C.统一计划
  • D.约束机制
108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 )。

  • A.股份制
  • B.公司制
  • C.公有制
  • D.国有制
10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是( )。

  • A.具有市场调节
  • B.具有宏观调控
  • C.生产资料公有制
  • D.生产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1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形手和无形手”都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这主要是说( )。

  • A.发展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 B.发展市场经济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 C.发展市场经济要市场经济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
  • D.发展市场经济要以宏观调控为基础
112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推进( ),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

  • A.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 B.政治制度改革
  • C.大部门制改革
  • D.国有企业改革
114

(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 A.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 B.推进政治制度改革
  • C.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D.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1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 )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A.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D.人民的长远利益
118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

  • A.速度至关重要
  • B.以人为本
  • C.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 D.全面、协调、可持续
119

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就是要( )。

  • 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B.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C.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D.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120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 )。

  • A.兴办经济特区
  • B.开放浦东新区
  • C.扩大出口
  • D.实施“走出去”战略
121

中国主导创建的国际组织是( )。

  • A.亚太经合组织
  • B.上海合作组织
  • C.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 D.泛太组织
122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就是( )。

  • A.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 B.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
  • C.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 D.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23

“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 )。

  • A.十二大
  • B.十三大
  • C.十四大
  • D.十五大
124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坚持党的( )。

  • A.阶级性
  • B.人民性
  • C.先进性
  • D.领导
125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B.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
  • C.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
  • D.从严治党
126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

  • A.资本主义体系
  • B.社会主义体系
  • C.民主主义体系
  • D.共产主义体系
127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B.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 D.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
128

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D.国民经济恢复和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
129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A.对抗性的
  • B.非对抗性的
  • C.不可调和的
  • D.针锋相对的
130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 B.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
  •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131

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

  • A.传统意识
  • B.阶级关系
  • C.生产方式
  • D.政治制度
132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133

中国哲学家王夫之认为:“由行而行则知,由知而知所行”“行可兼知,行高于知”,这种观点是( )。

  • A.唯心主义的知行观
  • B.形而上学的知行观
  • C.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 D.旧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134

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根本属性是( )。

  • A.阶级性
  • B.客观性
  • C.主观性
  • D.相对性
135

在真理观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 A.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 B.真理的客观性
  • C.真理的辩证法
  •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136

“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这种观点是( )。

  • A.重视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 B.重视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13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 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138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形而上学则是( )。

  • 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
  • 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
  • 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
  • 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
139

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这种观点是( )。

  • A.唯物主义的
  • B.唯心主义的
  • C.形而上学的
  • D.相对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