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云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十四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1

在中国特色行政体制改革中,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是( )。

  • A.职能科学
  • B.结构优化
  • C.廉洁高效
  • D.人民满意
  • E.切实加强可行性
23

公共管理是一个有机系统,其构成要素主要有( )。

  • A.公共管理的主体
  • B.公共管理的对象
  • C.公共管理的引导
  • D.公共管理的资源和手段
  • E.公共管理的环境
24

公文对语句的基本要求是( )

  • A.含义明确、清晰、完整、便于准确理解,无歧义
  • B.句子成分搭配得当
  • C.可以隐去句子中的必须有的成分
  • D.改变语序安排
  • E.创造新颖句子
25

十八大提出,完善基层民主的重点是( )。

  • A.扩大有序参与
  • B.推进信息公开
  • C.加强议事协商
  • D.强化权力监督
  • E.团结协助
26

标注公文的主送机关可使用( )。

  • A.全称
  • B.简称
  • C.同类机关统称
  • D.规范化简称
  • E.俗称
27

公告的主要特点是( )。

  • A.公布范围的广泛性
  • B.郑重宣告的庄重性、严肃性
  • C.法定作者的限定性
  • D.内容明确、具体
  • E.摆事实、讲道理
28

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 )等阶段。

  • A.签订采购合同
  • B.选择采购方式
  • C.确定采购需求
  • D.履行采购合同
  • E.效益评估
29

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 )。

  • A.工作监督
  • B.法律监督‘
  • C.侵犯犯罪监督
  • D.政治监督
  • E.渎职犯罪监督
30

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 )。

  • A.层级结构的协调
  • B.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
  • C.人际关系的协调
  • D.转变政府职能
  • E.各种资源的协调
31

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 )。

  • A.城市郊区的土地
  • B.城市市区的土地
  • C.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 D.农村和城市市区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和收归国有的土地
  • E.国家未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滩地以及其他土地
33

十八大强调,在当代中国,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是(  )。

  • A.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
  • B.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 C.以科技创新发展为支撑
  • D.以教育发展为基础
  • E.以发展经济为目的
34

某甲将一台彩色电视机赠给某乙,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 )。

  • A.单方法律行为
  • B.双方法律行为
  • C.实践性法律行为
  • D.诺成性法律行为
  • E.无偿法律行为
35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求( )。

  •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B.优化教育结构
  • C.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 D.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 E.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36

新形势下,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指导方针是( )。

  • A.坚持公平、平等原则
  • B.坚持广覆盖,保基本
  • C.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 D.坚持多层次,可持续发展
  • E.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经济需要
37

下列说法中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包括( )。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 D.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 E.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38

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错误观点是( )。

  • A.根据它时间上出现的先后
  • B.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
  • C.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
  • D.根据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 E.根据它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39

在“一国两制”下,两种制度的关系是( )。

  • A.和平共处
  • B.长期共存
  • C.互相支援
  • D.不分主次
  • E.一致对外
40

我国科学家( )等人近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全球首颗“( )”奠定技术基础。

  • A.莫言量子通信卫星
  • B.吴良镛质子通信卫星
  • C.潘建伟量子通信卫星
  • D.陈省身原子通信卫星
41

刻舟求剑的错误在于( )。

  • A.夸大了运动规律的重复性
  • B.忽视了静止的相对性和条件性
  • C.否定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 D.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 E.忽视了运动的物质主体
46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 ),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 A.人民民主
  • B.党内集中
  • C.党内民主
  • D.民主集中
49

下列各句中不反映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容的是( )。

  • A.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不学礼,无以立
  • 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50

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

  • A.文明礼貌
  • B.遵纪守法
  • C.助人为乐
  • D.保护环境
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 )。

  • A.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 B.社会主义荣辱观
  • C.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
  • D.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核
5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 A.爱国主义
  • B.爱好和平
  • C.勤劳勇敢
  • D.自强不息
53

某企业的员工在黄山旅游时,主动把吃剩的瓜子壳、果皮等收拾干净,放到垃圾箱里。他们的这种行为是( )。

  • A.可有可无的
  • B.职业要求的
  • C.多余的,因有专人打扫
  • D.应该的,是爱护环境卫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现
5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的是( )的问题。

  • A.举什么旗
  • B.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
  • C.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
  • D.人们的行为规范
57

公文用语要求文理通顺,畅达上口,( )。

  • A.表情达意恰如其分
  • B.准确中肯,不生歧义
  • C.简洁明确,无懈可击
  • D.符合语法逻辑规律
58

公文的正文逻辑结构可分三部分,( )是正文的中心部分。

  • A.分析问题
  • B.解决问题
  • C.提出问题
  • D.介绍经过
59

公文的用语和语气要求与作者( )一致。

  • A.经济地位
  • B.知识素养
  • C.教育程度
  • D.职责权限
60

公文中的祈使句常常依靠( )。

  • A.语气词表述
  • B.惯用的句式表达
  • C.感叹词表达
  • D.无主句表达
64

批复是答复下级请示的文件,是( )。

  • A.被动发文
  • B.主动发文
  • C.是对报告的批件
  • D.下级没有请示,用来指导工作的
65

公文的语言应当是( )。.

  • A.庄重严谨
  • B.华丽流畅
  • C.威严有力
  • D.古朴典雅
66

非同一系统的任何机关相互行文都使用( )。

  • A.上行文
  • B.平行文
  • C.越级行文
  • D.下行文
67

下列哪种情况不可以采用越级行文的方式?( )

  • A.情况特殊紧急
  • B.需要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
  • C.某市人民政府为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拟在原某林场内建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某市植物园,为此,决定向上级机关致文请求批准
  • D.林业部致文某县林业局要求调查该县某处森林发生重大火灾的原因,该县林业局调查清楚后向林业部行文报告
68

公告面向国内外主动郑重宣布重要事项,其目的在于( )。

  • A.让广大群众周知
  • B.让受文者遵照执行
  • C.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和重视
  • D.在一定程度上起警戒作用
70

文件的连续性指( )。

  • A.对同一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的文件之间有关必要的继承关系
  • B.文件结构与语言必须周严有效
  • C.文件内容与形式同其他文件、同作者权利的高度统一的一致关系
  • D.指整个文件的所有部分具有的高度的一体性关联
71

对竞聘专业技术和工勤技能岗位的人员应考核其实际( )。

  • A.工作能力
  • B.工作水平
  • C.工作效率
  • D.工作技能
72

公文的内容必须充分体现出有关( )的基本精神。

  • A.能收实效
  • B.服务人民
  • C.政策法规
  • D.上传下达
73

我国事业单位所要全面建立和推行的基本用人制度是( )。

  • A.任命制度
  • B.聘用制度
  • C.选举制度
  • D.选拔制度
74

我国的事业单位一般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 )。

  • A.选拔负责制
  • B.选举负责制
  • C.聘用负责制
  • D.首长负责制
75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是( )。

  • A.事业单位预算
  • B.事业单位收入
  • C.事业单位支出
  • D.事业单位资产
7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主要目标的是( )。

  • A.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
  • B.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 C.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
  • D.向社会及时发布大量有价值的政务信息,引导企业自主走向市场
79

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制中,公共部门对消费者负责,形成了( )。

  • A.雇佣关系
  • B.委托代理关系
  • C.合作关系
  • D.利用关系
80

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

  • A.公平性
  • B.高效性
  • C.民主性
  •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81

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

  • A.瓦特
  • B.史坦因
  • C.马克思
  • D.亚里士多德
85

公共政策发展对实现公共管理的价值是( )。

  • A.公共政策对公共管理的价值进行规制和调节
  • B.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基础
  • C.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又贯穿于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
  • D.实现公共管理价值导向与建构公共管理运作平台
8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层单位决算报告按数字内容进行划分的是( )。

  • A.决算数字
  • B.预算数字
  • C.会计数字
  • D.基本数字
87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主要是( )。

  • A.产权理论、演化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 B.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 C.演化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
  • D.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
88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具体原则的是( )。

  • A.法治原则
  • B.应急性原则
  • C.基本权利保障原则
  • D.主动性和防范性原则
90

下列哪些案件不能适用特别程序?( )

  • A.选民资格案件
  • B.宣告公民失踪或宣告公民死亡案件
  • C.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 D.两人以上对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有争议的案件
91

通报批评、警告等属于行政处罚中的( )。

  • A.申诫性处罚
  • B.财产性处罚
  • C.行为性处罚
  • D.人身自由性处罚
93

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行为达到( )程度,就可进行正当防卫。

  • A.犯罪
  • B.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 C.具有社会危害性
  • D.杀人行凶等暴力行为
95

我国法律规定,遗嘱扶养协议是公民与( )签订的。

  • A.配偶
  • B.法定继承人之外的公民或者组织
  • C.兄弟姐妹
  • D.外祖父母
96

婚姻自由的内容包括( )。

  • A.恋爱自由和订婚自由
  • B.结婚自由和同居自由
  • C.订婚自由和结婚自由
  • D.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97

( )是债发生的最重要最普遍的根据。

  • A.赠与行为
  • B.不当得利
  • C.合同
  • D.无因管理
101

在民法法系的国家的法律分类中,有( )的划分。

  • A.特别法与一般法
  • B.成文法与习惯法
  • C.公法与私法
  • D.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
10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是( )。

  • A.实现共同富裕
  • B.提高经济效益
  • C.解放生产力
  •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03

政府宏观调控中最常见的经济手段是( )。

  • A.制订经济计划
  • B.财政政策
  • C.货币政策
  • D.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04

正式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会议是( )。

  • A.中共十四大
  • B.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 C.中共十五大
  • D.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107

( )决定了要对资源进行配置。

  • A.资源的再生性
  • B.资源的稀缺性
  • C.资源的可利用性
  • D.资源的可获得性
108

判断一个产权权能是否完整,应当主要以( )为依据。

  • A.财产权利的归属
  • B.所有者对它具有的排他性和可转让性
  • C.所有者对财产是否拥有占有权和使用权
  • D.产权主体的责任权利关系是否明确
109

社会主义市场的标志是( )。

  • A.实现共同富裕
  • B.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化、有序化
111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

  • A.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 B.有利于社会稳定
  • C.公有制经济是主体,还存在非公有制经济
  • D.我国生产力总体上还比较落后,而且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113

十八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 )。

  • A.坚持党的领导
  • B.加强依法治国
  •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 D.增强党和国家活力
1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 )。

  • A.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享
  • B.权为民所享、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C.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D.权为民所享、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115

党的十八大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

  • A.加强小城镇建设
  • B.城乡发展一体化
  • C.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 D.拓宽农民就业门路
11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 A.发展
  • B.以人为本
  • C.全面协调可持续
  • D.统筹兼顾
119

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 )。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C.坚持与时俱进
  • D.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

  •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 B.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
  • C.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
  • D.是在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提出来的
12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调整经济结构
  • 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D.国有企业改革
122

十六大重申,在世界多样化格局中处理国际事务的精神是( )。’

  •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B.平等互利,和睦相处
  • C.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 D.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123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 )。

  • A.十二大
  • B.十三大
  • C.十四大
  • D.十五大
124

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概念是在党的(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 B.十二大
  • C.十三大
  • D.十四大
125

我国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是( )。

  • A.计划经济
  • B.商品经济
  • C.市场经济
  • D.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126

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体系的标志是( )。

  • A.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B.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 C.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D.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127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 A.实行农业合作化
  • B.建立国营经济
  • 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 D.恢复国民经济
128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 )。

  • A.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 B.按照苏联的经验去做
  • C.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 D.照着马列本本去做
129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

  • A.人类必须依赖自然,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 B.人类能够征服和改造自然
  • C.人类能够维护生态平衡
  • D.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130

在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 B.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关系.
  • C.生产过程中的交换关系
  • D.生产过程中的消费关系1
131

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部分是( )。

  • A.政治法律制度
  • B.国家政权
  • C.国家
  • D.军队
132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其含义是( )。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133

对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

  • A.唯物主义承认,唯心主义不承认
  • B.唯心主义承认,唯物主义不承认
  • C.辩证唯物主义承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承认
  •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
134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关系问题的优良传统是( )。

  • A.知行并进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 B.知难行易
  • C.强调行是知行统一的基础
  • D.因知以进行
135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 )。

  •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 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 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
  • D.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
136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

  • A.白天和黑夜的关系
  • B.闪电和雷鸣的关系
  • C.阳光和植物的关系
  • D.阴电和阳电的关系
137

在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事物的内部矛盾
  • B.事物的特殊矛盾
  • C.事物的主要矛盾
  • D.矛盾的主要方面
138

中国古代哲学提出:“无独必有对”“独中又有自对”,这是一种( )。

  • A.矛盾的观点
  • B.矛盾对立无限性的观点
  • C.一分为二的观点
  • D.对立统一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