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对“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自由”,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 A.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 B.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 C.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
  • D.公民能按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原因包括(  )。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一切哲学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 B.对该问题的解答是研究和解决哲学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 D.对该问题的解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阵营的唯一标准
3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从上述可以推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世界观的体现
  •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体现
  • C.唯物辩证法矛盾原理的体现
  •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的体现
4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的方面有( )。

  • A.政治教育
  • B.知识教育
  • C.思想教育
  • D.道德教育
  • E.心理健康教育
6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

  • A.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
  • B.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使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更为凸显
  • C.城镇化进程加速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新问题
  • D.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问题更加突出
7

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在我国,守法的主体为()。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 B.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
  • C.在我国领域内的无国籍人
  • D.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
8

良好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有   

  • A.尊老爱幼  
  • B.意志坚定  
  • C.情绪乐观  
  • D.为人豁达
9

行政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责是()。

  • A.调查研究
  • B.以点带面
  • C.行政决策
  • D.思想工作
11

我国的政体是()。

  • A.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B.集中制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中国特色的“一国两制”制度
  • D.民族区域自治的单一制国家
12

我国民法调整的对象是( )。

  • A.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 B.人际关系
  • C.思想关系
  • D.国家与人民的关系
17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

  • A.是根据少数民族的资源依法设立的
  • B.依法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 C.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三级
  • D.是发展基层民主的形式
18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主要表现为( )。

  • 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 B.自我对自已本身的肯定关系,即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关系
  • C.国家对个人的积极评价
  • D.个人通过劳动、创造为社会和人民所作的贡献
19

某大学的学生数在八年前增加了近一万人,但考试违纪率却较八年前有明显下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目前该大学学生遵守考试纪律的自觉性较八年前有明显的提升。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 A.该校加强了二级学院对学生考试纪律教育,提高学生对遵守考试纪律重要性的认识。
  • B.目前该大学对考试管理的力度较八年前有明显加强。
  • C.考试违纪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违反了考试规定。
  • D.由于违纪学生受到处分,使得其他学生不敢违反考试纪律
20

通告应当遵守的事项与通告应当周知的事项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 A.是否具有正式文书
  • B.是否具有受众
  • C.是否具有行政约束力或法律效力
  • D.是否为国家机关制发
21

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突破口是( )。

  • A.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
  • 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 C.兴办经济特区
  • D.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2

下列关于行政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切行政活动都是直接与国家权力相联系的
  • B.行政管理既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又执行阶级统治的政治职能
  • C.行政管理要讲究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 D.行政管理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2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5

王某拾到李某丢失的钱包,当李某向王某讨还时,王某拒不归还,二人由此形成的债权关系是( )。

  • A.合同之债
  • B.不当得利之债
  • C.无因管理之债
  • D.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之债
26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 B.从判断到推理
  •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 D.从知觉到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