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淳安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真题(精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1.对政务公开。公众呼声很大、期待很高。这样的心理期许之下,政府的公开行为。难免会被更为严苛的目光打量。正因此。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时,有的部门的分项相加与总数不合这种“细节问题”,才会迅速被网友发现。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众参与热情高涨。参与能力也日渐成熟,已经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天价烟局长”在网络监督下落马,个税改革汇集23万条意见。这不仅是政务公开必须要面对的时代背景,也给各项改革带来压力。相比公众期待。政务公开还有差距。西方国家的政务公开已有半个世纪,而我们政务公开一开始,就遇上了浪潮汹涌的信息时代。在中国,政务公开不仅是政府的自我限权,更是在跟公众的期待赛跑。这像是刚呱呱坠地就要开始奔跑,无疑既紧迫又艰难。

2.一些地方正是看到了这样的艰难.所以在公开上思前想后、顾虑重重。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在稳定的压力和要求十分艰巨的重要关口,面对人民群众前所未有的参与激情,面对一些领域改革“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前车之鉴。如此大刀阔斧地推进政务公开,挑战可想而知。但对执政者而言,这是道必答题。绝非选择题。中央的要求、时代的潮流、现代政治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愿望.汇成政务改革的潮流。这背后的逻辑,诚如中央领导同志所言,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当此之时.重中之重是建构一个推进公民有序参与、促进社会良性循环的新型治理框架。把预决算、公务开支甚至有关国家公职人员个人财产晒出来,让公众参与决策、行政和监督,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何协调公开和效率的关系,如何处理有序与混乱的问题.如何掌握信任与质疑的平衡,都是这个框架必须回答的考题。公民参与的力量,善用则为推动力。误用可为破坏力,执政者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以制度化渠道海纳公民参与的“百川”。

3.在时下政务公开的实践中,随意性、主观性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一些地方仍习惯于用似是而非的理由拒绝公众的信息需求;一些公开的信息公众要么不感兴趣。要么看不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权力”与“权利”的对峙,很容易伤及参与热情。只有加大对公开的“制度供给”,主动完善公开的执行、反馈、监督和问责等过程性规范,进一步厘清公开的标准、方式和责任,不断畅通公众知情权的救济渠道,才能保证公开的热情始终在“秩序”与“稳定”的轨道上前行。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公民,政务公开都是一种基本的民主训练。我们绝不能仅把政务公开视为简单的信息发布,而要看到它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切实保障.是人民群众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渠道。是突破诸多领域改革瓶颈的基础性工程。

4.尽管时有波折,甚至不无反复,但作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公开透明”正在带来积极变化。面对舆论质疑,中国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要把门打得开开的”,并推出捐赠信息发布平台:“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对信息公开的诉求,逐步让事故呈现出完整面貌:作为“破冰之举”,中央部委“三公”经费公开大幕拉开……有主动、有被动,有经验、有不足,但无论如何,公开透明正开启着中国政务新时代,成为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必修课,也让更多部门开始学会在阳光下行政。这些变化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新一轮改革的时代场景:公开透明正在成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一个突破口。从党的领导体制规范化制度化,到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从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到实现城乡“同票同权”,从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到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在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叙事中.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是其中备受关注的重要篇章,也是执政党不断推进的一个重点。这是我们把握中央对改革路径“顶层设计”的一个视角,将政务公开作为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以改革促进公开、以公开推动改革,进而找到政府治理与公民参与的衔接点,这既体现了时代变革的大趋势.更可看出党中央“不失时机”推进改革的决心和智慧。

5.公开透明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改革攻坚中的重要一环。以政务公开的改革举措和制度安排,一方面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制衡,一方面开拓公众参与的有序途径,进而遏制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保障公众知情、参与、表达、监督的权利.由此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这正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因此,我们绝不能仅把政务公开视为简单的信息发布,而要看到它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切实保障.是人民群众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渠道,是突破诸多领域改革瓶颈的基础性工程。

6.近年来,无论是浙江温岭预算公开、新疆阿勒泰干部财产申报、四川白庙“全裸账本”等基层探索,还是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三公’’经费等制度安排和宏观部署,以公开透明促进各领域改革,已经带来了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比如政府职能的转变、治理模式的革新、公民意识的提升、有序政治参与的扩大。这些变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意义还会在未来的实践中逐步显现。“公开”是沟通信任的基础,沟通信任则是民主政治的前提。广州市财政局在网上公布预算时,点击率猛增40倍,网站一度瘫痪。这种由公开政务带来的公众参与.是政府治理的宝贵资源。也许公开的过程伴随着挑刺质疑,甚至会让有关部门出丑.但这并不意味着动荡不稳,却标志着公民热情的唤起,政府公信力的奠基。各级执政者不仅要迎接公开改革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它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充分领会中央的改革部署,认识到政务公开的深刻内涵,以巨大的勇气和自我调整能力适应公开、学会公开,才能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掌握主动,更好地凝聚起人民力量、推进改革大业。实践证明,政务公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政体制改革,使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当前,我们进人到了一个价值多元、利益多样的时代.面对人人手持“麦克风”,政务公开面临一个如何更好满足不同诉求的挑战。

请围绕给定资料的主旨,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800-1000字。

22

我国气候的特点是(  )。

  • A.显著的季风特色
  • B.多样的气候类型
  • C.明显的大陆性气候
  •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3

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其作用有(  )。

  • A.有利于企业产权多元化和产权明晰
  • B.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C.有利于增加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 D.增加社会就业
24

行政组织的物质要素包括(  )。

  • A.人员
  • B.经费
  • C.物质条件
  • D.人际关系
27

以下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B.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
  • C.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
  • D.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8

行政诉讼的原则有(  )。

  • A.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
  • B.不适用调解原则
  • C.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 D.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30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  )的特点。

  • A.民营和国营
  • B.法人和自然人
  • C.公益和慈善
  • D.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
31

观察下面的漫画,以下解说合理的是(  )。

  • A.只有制度建设才能监管权力
  • B.“德治”是权力治理的根本
  • C.权力必然干扰“德治”
  • D.制度和监管是实行德治的重要保障
32

人们常说“切莫贪便宜,便宜没好货”,这主要是基于(  )而言的。

  • A.价格与价值是相违背的
  • B.商品的价格决定价值
  • C.价格影响供求
  • D.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
34

从哲学角度来看,“心想事成”体现了(  )。

  • A.意识的能动性
  • B.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 C.规律的客观性
  • D.真理的相对性
36

要允许不同声音,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学会从反面意见中吸取营养,可见,(  )。

  • A.沟通是管理层内部的事
  • B.沟通流畅有助于信息搜集
  • C.沟通过多不利于观点的达成
  • D.通过沟通获得的任何信息都可用于决策
37

“怯于竞争必然死亡。敢于竞争才有生路。”可见,(  )。

  • A.竞争有助于排除垄断
  • B.市场竞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
  • C.竞争必将排斥合作
  • D.竞争必然提高企业的活力
39

“思想和战略固然很重要,但实施这些思想和战略才是真正的挑战。”由此可见(  )。

  • A.绩效是管理的灵魂
  • B.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 C.能级原理是管理的根本
  • D.好的决策离不开好的执行力
40

“享有权利的人可以放弃他所享有的权利”,可见(  )。

  • A.权利可有可无
  • B.权利和义务一样.均可以放弃
  • C.权利的享有比义务的履行重要
  • D.权利的享有不具有强制性
4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以下名言中,和材料内容相一致的是(  )。

  • A.宪法是法律的法律(马克思)
  • B.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穆勒)
  • C.最强之邦。由法善也(洪仁玕)
  • D.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尔)
45

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动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民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民主体现了国家的阶级性.又是一种国家管理形式
  • B.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权
  • C.民主意味着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实际上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不可能平等的
  • D.这段话是对资产阶级民主而言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46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

  • A.与时俱进
  • B.有法必依
  • C.执政为民
  • D.廉洁从政
47

“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恩格斯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 A.政治职能的内容和性质是由社会管理职能决定的
  • B.阶级性和社会性是国家的两个根本属性
  • C.任何政治职能的执行要以社会管理职能的实现为基础
  • D.正确执行国家职能就要以坚持社会管理职能为先为重
48

“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邓小平的这一言论说明(  )。

  • A.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
  • B.人民民主专政直接体现政体
  •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 D.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