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A.开展专业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 B.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经营收入
- C.开展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 D.附属单位缴款收入
- A.企业对收入的确认采用权责发生制
- B.行政单位对收入的确认采用收付实现制
- C.事业单位对收入的确认采用收付实现制
- D.行政单位对收入的确认采用权责发生制
- A.本年度实现的净利润
- B.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 C.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D.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A.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 B.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 C.在特定情况下,企业也可以选择人民币以外的某一种货币编制财务报告
- D.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 A.收到票据时借记“应收票据”234 000元
- B.收到票据时贷记“主营业务收入”200 000元
- C.收到票据时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 000元
- D.2009年12月31日票据利息为3 900元
- A.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尚未收到的价款
- B.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
- C.销售货物发生的现金折扣(总价法)
- D.销售货物发生的商业折扣
- A.原材料
- B.燃料和动力
- C.直接人工
- D.制造费用
- A.季节性停用的
- B.大修理停用的
- C.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
- D.房屋建筑物
- A.盘盈的存货应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
- B.属于自然损耗造成的定额内损耗,应记入管理费用
- C.剩余净损失或未参加保险部分的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
- D.一般经营损失,记入管理费用
- A.短期借款利息
- B.职工教育经费
- C.坏账损失
- D.低值易耗品摊销
- A.应收出租包装物的租金
- B.应收的各种罚款
- C.存出的保证金
- D.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 A.企业应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17 000元
- B.企业应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0 000元
- C.企业应确认的应收账款为122 000元
- D.企业应确认的进项税销项税额为17 000元
- A.减轻了总账的登记工作量
- B.明确反映了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 C.可以对发生额进行试算平衡
- D.简单易懂,方便易学
- A.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
- B.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
- C.各种复式记账方法的区别在于记账符号不同
- D.借贷记账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复式记账法
- A.固定基金
- B.银行存款
- C.经营收入
- D.结余基金
- A.其他货币资金
- B.主营业务成本
- C.其他应收款
- D.银行本票存款
- A.经营收入
- B.事业收入
- C.其他收入
- D.经费收入
- A.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
- B.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 C.行政事业单位负债包括相同的科目,例如应付工资、应付地方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
- D.行政单位的负债中的应缴款项不包括无主物变价款
- A.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 B.财务报表只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 C.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财务报表的附表,不属于财务报告的内容
- D.财务报表不包括报表附注
- A.总分类账簿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
- B.总分类账户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
- C.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
- D.各项财产物资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 A.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 B.行政事业单位在收到利息时,贷记“其他收入”
- C.事业单位在转让债券取得的价款与其账面成本的差额时,计入当期收入
- D.行政单位在购买有价证券时,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对外投资”科目,并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 A.基本存款账户
- B.一般存款账户
- C.专用存款账户
- D.临时存款账户
- A.增加5 000元
- B.减少5 000元
- C.减少35 000元
- D.无影响
- A.10 250
- B.10 000
- C.10 500
- D.12 500
- A.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
- B.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成本
- C.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成本
- D.在建工程,管理费用
- A.其他业务收入
- B.固定资产清理
- C.应收账款
- D.其他应收款
- A.定期清查
- B.分期清查
- C.不定期清查
- D.集中清查
- A.15天
- B.60天
- C.3个月
- D.4个月
- A.成立清查组织
- B.确定清查对象
- C.制定清查方案
- D.编制复查报告
- A.划线更正法
- B.平行登记法
- C.补充登记法
- D.红字更正法
- A.某项经济业务未入账
- B.某项经济业务重复记账
- C.应借应贷账户中金额不等
- D.应借应贷账户中借贷方向颠倒
- A.178
- B.218
- C.180
- D.318
- A.总分类科目
- B.二级明细科目
- C.三级明细科目
- D.特殊明细科目
- A.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 B.期末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 C.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 D.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期初余额
- A.358 000元
- B.258 000 5元
- C.158 000元
- D.410 000元
- A.收付实现制
- B.永续盘存制
- C.权责发生制
- D.实地盘存制
- A.盈余公积、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实收资本
- B.实收资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
- C.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实收资本
- D.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 A.借:库存商品 1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 000
- B.借:库存商品 1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 000
- C.借:库存商品 1 000 贷:营业外支出 1 000
- D.借:生产成本 1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 000
- A.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用
- B.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 C.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须的费用
- D.存货的加工成本
- A.1 200
- B.6 200
- C.3 200
- D.3 800
- A.实地盘点法
- B.发函询证法
- C.技术推算法
- D.抽查法
- A.收款凭证
- B.付款凭证
- C.转账凭iiE
- D.原始凭证
- A.借款性质
- B.借款数额
- C.债权人
- D.债务人
- A.借:库存商品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 000 贷:银行存款 234 000
- B.借:固定资产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 000 贷:银行存款 234 000
- C.借:材料采购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 000 贷:银行存款 234 000
- D.借:固定资产 234 000 贷:银行存款 234 000
- A.单式记账法
- B.会计等式
- C.会计科目
- D.会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