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
- B.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
- C.应保管期限
- D.销毁日期
- A.借记“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费”
- B.贷记“固定基金”
- C.贷记“银行存款”
- D.借记“其他应付款”
- A.全额缴存
- B.结余缴存
- C.比例缴存
- D.固定数额缴存
- A.账户的名称
- B.会计科目的借贷方向
- C.交易或事项的内容摘要
- D.增加、减少的金额及余额
- A.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 B.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
- C.重大投资、融资活动
- D.重要资产的转让及其出售情况
- A.结转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方余额1 900 000元
- B.本年提取盈余公积共300 000元
- C.本年提取盈余公积共450 000元
- D.本年支付现金股利1 600 000元
- 20
-
应记入贷方的有( )。
- A.资产的减少
- B.负债的增加
- C.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 D.费用的增加
- A.销售商品一批,货款80万元,成本30万元,款未收
- B.投资者收回对企业的投资3万元,办妥手续后以银行存款返还给投资者
- C.企业接受其他组织捐赠的现金2万元
- D.经批准用资本公积4万元转增资本
- A.红字更正法更正
- B.用红字借记“应收账款”账户13 000元,贷记“银行存款”13 000元
- C.用蓝字借记“银行存款”账户1 300元,贷记“应收账款”1 300 7元
- D.用红字借记“银行存款”账户11 700元,贷记“应收账款”11 700元
- A.纺纱用的原棉
- B.机器制造用的钢材
- C.汽车制造厂外购的轮胎
- D.清洁工作地点的各种用具
- A.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B.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红
- C.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 D.用税后利润弥补亏损
- A.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
- B.待摊费用
- C.财务费用
- D.管理费用
- A.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500元,记账时重复登记一次
- B.收到现金100元,但没有登记入账
- C.收到某公司偿还欠款的转账支票5 000元,但会计分录的借方科目错记为“现金”
- D.到开户银行存入现金1 000元,但编制记账凭证时误记为“借记现金,贷记银行存款”
- A.明细账与总账核对
- B.库存商品账簿与实物核对
- C.往来账和业务合同核对
- D.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核对
- A.实收资本
- B.主营业务成本
- C.主营业务收入
- D.销售费用
- A.作为行政单位暂存款
- B.作为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
- C.作为拨入经费
- D.及时足额上缴
- A.事业支
- B.固定资产
- C.材料成本
- D.经营支出
- A.经费支出和成本费用
- B.基本支出和事业支出
- C.经费支出和事业支
- D.基本支出和成本费用
- A.购建固定资产时,按发生的实际成本入账
- B.盘盈固定资产时,按购入价值入账
-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按实际支付的租金入账
- D.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入账
- A.附加账户
- B.备抵附加账户
- C.备抵账户
- D.集合分配账户
- A.收款凭证
- B.付款凭证
- C.转账凭证
- D.单式凭证
- A.账务处理程序
- B.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 C.会计核算形式
- D.会计组织形式
- A.1 200
- B.900
- C.3 600
- D.1 800
- A.结出当月发生额后
- B.各个月末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后
- C.12月末结出全年累计发生额后
- D.结出本季累计发生额后
- A.销售费用
- B.盈余公积
- C.差旅费
- D.其他应收款
- A.借:盈余公积 200 000 贷:留存收益——盈余公积补亏 200 000
- B.借:盈余公积 200 000 贷:盈余公积补亏 200 000
- C.借:盈余公积 200 000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200 000
- D.借:盈余公积 200 000 贷: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补亏 200 000
- A.股权投资
- B.债权投资
- C.盈余公积
- D.应付债券
- A.财务状况
- B.经营成果
- C.现金流量
- D.资本变化
- A.30 150
- B.30 000
- C.29 850
- D.30 320
- A.其他应收款
- B.其他业务收入
- C.营业外收入
- D.其他应付款
- A.一借一贷
- B.一借多贷
- C.一贷多借
- D.多借多贷
- A.将多余的资金转回北京开户行,借记“银行存款”3 000元,贷记“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3 000元;或者将多余的资金留在上海开立的采购物资专户,留作下次采购任务使用
- B.将多余的资金转回北京开户行,借记“银行存款”3 000元,贷记“管理费用”3 000元
- C.将多余的资金转回北京开户行,借记“银行存款”3 000元,贷记“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3 000元。
- D.将多余的资金留在上海开立的采购物资专户,留作下次采购任务使用
- A.生产成本
- B.制造费用
- C.管理费用
- D.生产费用
- A.实收资本
- B.营业外收入
- C.资本公积
- D.盈余公积
- A.半年度、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
- B.季度、月度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 C.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相关附表
- D.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 A.待处理财产损溢
- B.库存现金
- C.其他应收款
- D.管理费用
- A.材料物资入库单
- B.材料物资出库单
- C.盘存单
- D.实存账存对比表
- A.原始凭证汇总表
- B.记账凭证汇总表
- C.日记总账
- D.汇总记账凭证
- A.总账
- B.明细账
- C.订本账
- D.活页账
- A.一个资产项目减少50 000元,一个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50 000元
- B.一个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50 000元,另一个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50 000元
- C.一个资产项目增加50 000元,一个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50 000元
- D.一个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50 000元,另一个所有者权益项目也增加50 000元
- A.罚款利得
- B.专利技术使用权转让收入
- C.包装物出租使用收入
- D.材料销售收入
- A.营业外收入
- B.营业外支出
- C.管理费用
- D.待处理财产损溢
- A.预付账款
- B.预收账款
- C.待摊费用
- D.累计折旧
- A.250万元
- B.50万元
- C.200万元
- D.300万元
-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 B.一个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
- C.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