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模拟训练及答案解析(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即必须()

  • A.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 B.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C.完善民主监督、监察和审计
  • D.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
  • B.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 C.中国社会开始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5

关于法律的效力等级,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除特别授权场合外,制定机关的地位越高,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也越高
  • B.同一主体制定的法律规范中,制定程序更为严格的规范,其效力等级高于按照普通程序制定的规范
  • C.“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只限于同一主体制定的法律规范
  • D.不同主体就同一领域的问题制定了两个以上的法律规范,则“后法优于前法”
6

既具有行政执法权,又具有部门规章制定权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是()

  • 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B.证监会
  • C.国家税务总局
  • D.海关总署
7

许多地方政府将“幸福指数”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衡量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指标,这说明()

  • A.GDP指标将逐步被“幸福指数”所取代
  • B.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 C.“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在实践中不断变为行动
  • D.“幸福指数”将成为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8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 A.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 B.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
  • D.20世纪前期,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9

下列不属于按劳分配的有()

  • A.个体劳动的个人收入
  • B.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
  • C.私营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 D.国有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10

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的共同之处是()

  • A.领导力量都发生了转变
  • B.革命的主要对象都发生了转变
  • C.革命的基本纲领都发生了转变
  • D.革命指导思想都发生了转变
11

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两个“必然结果”的共同之处有()

  • A.经济条件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 C.思想条件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D.国际条件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重要著作,这些著作()

  • A.是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的主要成果
  • B.分清了革命斗争中的敌友问题
  • C.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 D.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15

文化与文明是密切联系而又区别的两个范畴。二者的关系表现在()

  • A.文化与自然相比较,文明与愚昧无知相对立
  • B.文明是指人类活动的成果,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过程、方式和手段
  • C.文明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
  • D.文化的进步和文明的水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6

对规律的客观性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需要任何条件
  • B.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C.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 D.人们只能做规律的奴隶,而不能成为规律的主人
17

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说明()

  • A.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B.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 C.整个社会物质、精神生活过程不过是劳动过程的展开和深化
  • D.劳动是社会思想的直接现实和物质外壳
18

规律的特点有()

  • A.客观性
  • B.普遍性
  • C.稳定性
  • D.重复性
19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是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下列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 A.世界的起源由物质的原子和虚空组成
  • B.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 C.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 D.世界是一团不断燃烧永不熄灭的火,上升为气,下沉为水和土
20

“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 A.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 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 C.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 D.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21

公文的特点有()

  • A.公文具有严格的时效性
  • B.公文具有典型的执行性
  • C.公文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 D.公文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23

关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三者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管理幅度既定,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反比
  • B.管理幅度既定,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
  • C.组织规模既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正比
  • D.管理层次既定,管理幅度与组织规模成反比
24

决策过程中遇到首次出现的问题,无先例可循,此类决策属于()

  • A.确定型决策
  • B.风险型决策
  • C.单一性决策
  • D.非程序性决策
25

政府机构改革中的“三定”是指()

  • A.定任务、定人员、定机构
  • B.定职能、定机构、定职务
  • C.定任务、定职务、定职位
  • D.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
26

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现场控制的是()

  • A.指导
  • B.计划
  • C.预算
  • D.财务报告分析
27

我国五年发展计划属于的决策类型是()

  • A.程序性决策
  • B.战略决策
  • C.战术决策
  • D.风险型决策
28

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由谁确定的?()

  • A.实施单位的上级
  • B.实施单位的下级
  • C.实施单位自己
  • D.实施单位与其上级
29

下列民事案件,应当公开审理的是()

  • A.甲因泄漏他人隐私而被起诉
  • B.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乙辞职后,非法使用其所知道的商业秘密
  • C.17岁的少年丙因侵权而被告上法庭
  • D.丁要求与其妻离婚,并申请不公开审理
30

民事诉讼中的拘传措施不可适用于哪种人?()

  • A.追索赡养费、抚恤金案件的被告
  • B.由于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被告
  • C.被告的法定代理人
  • D.被告人的委托代理人
31

翠竹园小区业主委员会决定解聘该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依据《物权法》,解聘物业管理公司的决定必须()

  • A.经业主委员会1/2以上的业主同意
  • B.经占总人数1/2以上的业主同意
  • C.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1/2以上且占总人数1/2以上的业主同意
  • D.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3/2以上且占总人数3/2以上的业主同意
32

周某以公司债券出质,债券上未进行任何记载。周某按约定将债券交付给质权人。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A.质押合同成立但质押权不生效
  • B.质押合同不成立
  • C.质押权生效,但不具有对抗效力
  • D.质押权生效且具有对抗效力
33

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质权自()起成立。

  • A.质押合同订立
  • B.交付股票
  • C.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
  • D.公司同意之日
37

下列属于要约的是()

  • A.投标书
  • B.招标书
  • C.招股说明书
  • D.拍卖公告
39

五四运动以前的历次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没有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作指导
  • B.没有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 C.没有分清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
  • D.没有实行革命的统一战线
40

我国政府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是()

  • A.教育权和就业权
  • B.生存权和发展权
  • C.自由权和选择权
  • D.劳动权和财产权
41

联合行文时确定成文时间的标准是()

  • A.以第一个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 B.以最后一个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 C.以文件撰写的日期为准
  • D.以文件实际发出的日期为准
43

下列文种中属于陈述性的上行公文是()

  • A.请示
  • B.报告
  • C.议案
  • D.意见
44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

  • A.限制政府权力,规范政府行为
  • B.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 C.发扬民主,健全法制
  • D.规范政府权力运作,打造阳光政府
45

近年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组织结构是()

  • A.矩阵式组织结构
  • B.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 C.网络型组织结构
  • D.委员会组织结构
47

决策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步是()

  • A.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 B.调查预测,拟订方案
  • C.评估优选,确定方案
  • D.实施方案,修正完善
48

同一顺序的利害关系人,有的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有的不同意宣告失踪人死亡,则 ()

  • A.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定
  • B.应当宣告死亡
  • C.不应当宣告死亡
  • D.应当宣告失踪
50

围绕组织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在政府管理运行中所处的阶段为()

  • A.组织职能
  • B.计划职能
  • C.领导职能
  • D.控制职能
53

下列关于民事权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抵消权是一种形成权
  • B.知识产权是一种支配权
  • C.债权请求权不具有排他性
  • D.支配权不存在对应义务
54

张某被人民法院宣告为失踪人,人民法院为其指定财产代管人,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民法院应指定他的配偶为张某的财产代管人,没有配偶或者配偶无行为能力,应当指定张某的父母为其财产代管人
  • B.如果张某只有一个十五岁的儿子,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他的儿子为财产代管人
  • C.如果张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监护人即为财产代管人
  • D.如果张某的母亲已经死亡,父亲又嗜酒好赌,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张某母亲生前的一位好友为张某的财产代管人
55

下列何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 A.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适当履行
  • B.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 C.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
  • D.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实现合同目的困难
57

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5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 C.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D.什么是党的指导思想
60

某公司在初秋以每公斤0.5元的价格收购鲜玉米,采取保鲜技术处理,于冬春季出库上市,每公斤6元还供不应求。造成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是()

  • A.生产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了变化
  • B.玉米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 C.市场玉米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 D.经过处理后的玉米价值发生变化
62

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这表明:()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B.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63

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变化表现为()

  •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64

社会文明具有多种形态,其中在人类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政治文明
  • B.精神文明
  • C.物质文明
  • D.生态文明
66

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或基本要素是:()

  • A.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
  • B.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 C.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生产资料
  • D.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67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 C.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
  • 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68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 B.质量互变规律
  • C.否定之否定规律
  • D.联系和发展规律
69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途径或方法是:()

  • A.从本体论和认识论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 B.从唯物论和辩证法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 C.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 D.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