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题库(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在写法上,决定在结构上大体有()种格式。

  • A.无主送机关
  • B.无标题,但有主送机关
  • C.有主送机关
  • D.无标题,且无主送机关
2

下面不规范的公文标题有()

  • A.××关于固定资产折旧出售的请求报告
  • B.××财务处关于申请增设木柜的报告
  • C.××局关于申请追加教育经费的请示
  • D.××财政局关于更新××医院锅炉设备的请款报告
  • E.××处关于申拨一九××年差旅费的请示
3

下列关于公文结构层次序数的标注,()是错误的。

  • A.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⒈”,第四层为“(1)”
  • B.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 C.当公文结构层次不足四层时,不必逐层选用,可越过层级,如只用“(一)”和“(1)”
  • D.当公文结构层次不足四层时,不必逐层选用,可越过层级,如只用“一、”和“⒈”
  • E.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A”、第四层为“a”
4

会议纪要的标题写法上大体有()

  • A.机关名称+会议名称+纪要
  • B.会议名称+纪要
  • C.会议纪要
  • D.双标题式
6

财政政策包括()

  • A.税收政策
  • B.财政收入政策
  • C.分配政策
  • D.财政支出政策
7

市场机制是()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

  • A.价值规律
  • B.供求规律
  • C.垄断规律
  • D.竞争规律
8

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具有的政府职能是()。

  • A.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 B.宏观经济调控
  • C.调节社会分配
  • D.维护市场秩序
9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有()

  • A.产权清晰
  • B.责权明确
  • C.政企分开
  • D.管理科学
10

根据行政职权的产生和方式,行政主体可以划分为()。

  • A.授权性行政主权
  • B.内部行政主体
  • C.职权性行政主体
  • D.外部行政主体
11

市场的基本要素包括()

  • A.价格
  • B.竞争
  • C.供求
  • D.企业
12

常州A区居民贾某长期居住在南京鼓楼区,2003年1月因涉嫌酒后肇事被长宁市闸北区公安分局拘留。现贾某想提起行政诉讼,对该案有管辖权的法院是()

  • A.常州A区基层人民法院
  • B.南京鼓楼区基层人民法院
  • C.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
  • D.长宁市公安局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 E.长宁市闸北区公安分局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13

下列选项中适用于特殊地域管辖的案件有()

  • A.诉国务院各部门
  • B.诉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
  • C.诉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 D.因不动产而提起的诉讼
  • E.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而提起的诉讼
14

我国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是()

  • A.国务院各部委
  •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 D.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人民政府E.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15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

  • A.是否有利于改革开放
  • B.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
  •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在实践中采用的形式有()

  • A.在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中参政议政
  • B.在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中合作共事
  • C.举行双周座谈会
  • D.举行最高国务会议
  • E.举行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协商座谈会
17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有()。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 C.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 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18

人们发现和掌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的限制。

  • A.社会实践水平
  • B.历史条件
  • C.主体认识水平
  • D.客体无限性
19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 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 B.运动和静止不可分割
  • C.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1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有()。

  • A.唯心史观
  • B.不可知论
  • C.机械性
  • D.二元论
25

调查报告的主体一般采用()的表达方式

  • A.叙述议论
  • B.说明议论
  • C.叙述说明
  • D.议论描写
26

计划的“三要素”是()、

  • A.目标措施步骤
  • B.说明叙述议论
  • C.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D.方法、步骤、安排
27

用于向无隶属关系的有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的函是()

  • A.告知函
  • B.请示批准函
  • C.询问函
  • D.商洽函
29

以下请示结束语说法错误的有()

  • A.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 B.特此请示,请批复
  • C.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准贯彻执行
  • D.妥否,请函复
31

三大工程材料之一是()

  • A.铜
  • B.陶瓷
  • C.铁
  • D.水泥
32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品银行和()

  • A.人民银行
  • B.建设银行
  • C.商业银行
  •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4

我国现有()个民族。

  • A.56
  • B.65
  • C.55
  • D.66
35

经济正常运行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

  • A.宏观调控
  • B.物价稳定
  • C.经济结构优化
  • D.经济增长
36

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

  • A.企业对利润的追求
  • B.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C.市场的自发调节
  • D.价值规律的作用
37

国土资源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

  • A.综合国力
  • B.军事实力
  • C.科技实力
  • D.经济潜力
38

一个国家的力量,首先是指()

  • A.经济实力
  • B.军事实力
  • C.政治实力
  • D.外交实力
39

供求机制的核心是()

  • A.供求决定价格机制
  • B.价格调节供求机制
  • C.通过价格实现平衡机制
  • D.竞争和供求共同决定机制
40

促进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 A.经济稳定增长
  • B.充分就业
  • C.国际收支平衡
  • D.经济结构优化
42

根据法律渊源的含义,我们可以把法律分为()

  •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 B.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
  • C.宪法、民法、刑法、商法
  • D.宪法、法律、行政法、条例等
43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依靠()来保证实施。

  • A.国家强制力
  • B.社会舆论
  • C.自觉遵守
  • D.政党的力量
45

行政诉讼所要解决的纠纷一般发生在()

  • A.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
  • B.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
  • C.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
  • D.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与职工之间
46

在行政法上,责令改正行为属于()

  • A.行政处罚
  • B.行政指导
  • C.行政裁决
  • D.行政命令
47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主集中制
  •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社会主义制度
48

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处于统治地位,其根本的原因是()。

  • A.他们掌握了国家政权
  • B.他们掌握了宣传工具
  • C.他们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
  • D.他们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49

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0

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公立学校有权招收学生并对受教育者实施行政管理,因此公立学校属于()

  • A.国家行政机关
  • B.派出行政机关
  • C.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 D.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5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客体是指()。

  • A.客观存在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 B.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
  • C.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 D.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5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3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是()

  • A.有法必依
  • B.有法可依
  • C.执法必严
  • D.违法必究
54

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 A.破除迷信
  • B.解放思想
  • C.理论联系实际
  • D.密切联系群众
55

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思想()

  • A.开始萌芽
  • B.初步形成
  • C.达到成熟
  • D.继续发展
5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相同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 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 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57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58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60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它()

  • A.是不是在新时代产生的
  • B.是不是具有新的特点
  • C.是不是得到多数人的承认
  • D.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