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表现特别优秀的公务员
- B.资历很高
- C.工作经验丰富
- D.工作特殊需要
- A.失业保险金
- B.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
- C.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 D.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补贴的办法和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 A.夫妻关系
- B.直系血亲关系
- C.三代以下旁系血亲关系
- D.近姻亲关系
- A.口头告知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 B.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 C.填写预定格式的处罚决定书
- D.当场处罚决定书应当由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 A.法律
- B.行政法规
- C.地方性法规
- D.规章
- A.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合及依据
- B.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 C.了解当事人的经济状况
- D.向行政首长报告
- A.本人是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的
- B.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承办查处的案件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 C.国有企业
- D.个体工商户
- A.陈述权
- B.申辩权
- C.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
- D.要求行政赔偿权
- A.《行政执法监督办法》
- B.《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 C.《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 D.《规范性文件审查办法》
- 15
-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 A.书面
- B.口头
- C.书面或口头
- D.邮递送达
- A.聘用协议
- B.劳动合同
- C.聘用合同
- D.返聘协议
- A.劳动行政部门
- B.劳动监察机构
- C.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 D.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 A.半个月
- B.一个月
- C.一个半月
- D.二个月
- A.三
- B.五
- C.八
- D.十
- A.长期性
- B.固定性
- C.流动性
- D.临时性
- A.一千元
- B.五千元以下
- C.五千元
- D.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
- A.《劳动合同法》
- B.《民法通则》
- C.《合同法》
- D.《公务员法》
- A.劳动合同
- B.集体合同
- C.用工协议
- D.劳务派遣协议
- A.一
- B.二
- C.三
- D.五
- A.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 B.发生合并或者分立
- C.变更投资人
- D.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 A.《公司法》三十
- B.《合伙企业法》三十
- C.《公司法》五十
- D.《合伙企业法》五十
- A.七日
- B.十五日
- C.一个月
- D.三个月
- A.即时终止
- B.续延半年后终止
- C.续延一年后终止
- D.续延到医疗期满时终止
- A.违约金
- B.赔偿金
- C.补偿金
- D.损失费
- A.一个月
- B.二个月
- C.半个月
- D.一个半月
- A.继续有效
- B.失去效力
- C.效力视情况而定
- D.由用人单位决定是否有效
- A.可以
- B.不应
- C.应当
- D.不得
- A.十五日
- B.一个月
- C.二个月
- D.三个月
- A.公道
- B.公认
- C.公开
- D.公平
- A.企业
- B.用人单位
- C.劳动者
- D.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 A.用工之日
- B.签订合同之日
- C.上级批准设立之日
- D.劳动者领取工资之日
- A.应计制
- B.权责发生制
- C.基金积累制
- D.收付实现制
- A.长期保管
- B.五年期保管
- C.十年期保管
- D.二十年期保管
- A.5日
- B.7日
- C.15日
- D.30日
- A.3个月
- B.6个月
- C.1年
- D.2年
- A.10年
- B.15年
- C.20年
- D.没有限制
- A.2004年
- B.2005年
- C.2006年
- D.2008年
- A.21%
- B.21.5%
- C.20%
- D.23%
- A.60%
- B.80%
- C.100%
- D.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