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下列有关内容,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

  • A.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
  • B.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
  • C.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
  • D.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2

可用来签批和书写公文的字迹材料有()。

  • A.墨汁
  • B.碳素墨水
  • C.蓝黑墨水
  • D.纯蓝墨水
3

在决定中,应该特别注意做到切实可行的内容包括()。

  • A.对事物性质、程度、范围的划分
  • B.有关职责的划分
  • C.权利义务关系以及有效时空范围的确定
  • D.所提各项措施和要求
4

决定的内容必须做到()。

  • A.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
  • B.请求单位各个领导人审批同意
  • C.与上级机关、同级机关有关规定保持一致
  • D.与本机关原有的各项规定紧密衔接,不要相互抵触或前后自相矛盾
5

下列有关公文成文日期的说法何者正确()。

  • A.成文日期,以印制的日期为准
  • B.成文日期,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 C.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 D.标准成文日期要求用汉字写全具体的年、月、日
6

书写公文时,应使用的字迹材料为()。

  • A.铅笔
  • B.墨汁
  • C.碳素墨水
  • D.蓝黑墨水
7

可用来发布规章的文件有()。

  • A.命令
  • B.决定
  • C.通知
  • D.通告
8

公文的标题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 A.发文机关名称
  • B.公文接受单位名称
  • C.公文内容
  • D.文种
9

议案的正文部分在陈述提出议案的根据时,一般包括()。

  • A.政策依据
  • B.法规依据
  • C.事实依据
  • D.历史依据
10

公文主题要求“以意役法”,其含义是()。

  • A.要讲究“一文一事”
  • B.主题一经确定就调动一切手段来表现它
  • C.与主题无关的材料要统统删去
  • D.文章的开关、结尾、分层、划段应突出主题的需要
11

下列哪些内容反映了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关系()。

  • A.公民有权利能力必定有行为能力,有行为能力也必定有权利能力
  • B.公民具有权利能力不一定有行为能力,但有行为能力一定有权利能力
  • C.公民有权利能力必定有行为能力,但有行为能力不一定有权利能力
  • D.公民有行为能力必定有权利能力,但有权利能力不一定有完全的行为能力
12

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包括()。

  •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 B.意思表示真实
  • C.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 D.必须是书面形式
13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

  • A.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赔偿诉讼(只能附带)
  • B.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 C.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
  • D.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14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

  • A.罪刑法定原则
  •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 C.罪刑相当原则
  • D.刑法个别化原则
15

有关犯罪预备,正确的说法是()。

  • A.犯罪预备包含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B.刑法规定对犯罪预备予以必要的处罚
  • C.犯罪预备尚未造成犯罪客体的实际损害
  • D.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6

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可作出撤销判决。

  • A.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 B.违反法定程序
  • C.超越职权
  • D.滥用职权
17

下列哪几项是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 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 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 C.公开投票原则
  • D.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18

行政违法的构成,即行政违法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 A.行为人具有明确法定义务,即法定职责
  • B.行为人具有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
  • C.行为人有主观过错
  • D.行为与危害性后果有联系
19

正确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为()。

  • A.准确
  • B.合法
  • C.及时
  • D.从轻
20

婚姻法属于()。

  • A.普通法
  • B.特别法
  • C.实体法
  • D.程序法
23

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际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 A.协调阶段
  • B.总结阶段
  • C.实施阶段
  • D.准备阶段
24

确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 A.行政权力
  • B.贯彻行政领导人的意图
  • C.完成政府任务实施计划的需要
  • D.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5

贾某,17岁,甲公司职工。因为对领班管理行为不满,在公司生产的饮料中投入毒物,造成重大伤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贾某与甲公司劳动合同因贾某未成年而无效
  • B.甲公司可以解除与甲某的劳动合同
  • C.贾某与甲公司的劳动合同是可撤销的劳动合同
  • D.甲公司不能解除与贾某的劳动合同
26

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机车服务的()。

  • A.需求下降
  • B.需求增加
  • C.需求量下降
  • D.需求量增加
27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由()行使。

  • A.权力机关
  • B.人民政府
  • C.司法机关
  • D.公安机关
28

下列行为属于行政许可的是()。

  • A.婚姻登记
  • B.税务登记
  • C.户口登记
  • D.企业法人登记
29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 C.劳动力成为商品
  •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30

下列行为中由过失构成的犯罪是()。

  • A.放行逾越国境人员
  • B.私放在押人
  • C.动植物检疫失职
  • D.放纵走私
31

下列不属于固定成本的是()。

  • A.土地租金
  • B.折旧
  • C.财产税
  • D.营业税
32

某厂与李某等30人签订劳动合同后,由于生产任务调整,与李某等6名工人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该厂与李某6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则该厂()。

  • A.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 B.继续与李某等人协商
  • C.在给与李某经济补偿的前提下解除劳动合同
  • D.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30日通知李某等6人,或额外付一个月工资
33

公文的结尾,通常采用的形式是()。

  • A.交代制发公文的根据与目的
  • B.直接表明结论,以阐明制发此文的原因
  • C.发出号召,提出希望与要求
  • D.表示敬意、谢意
34

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 A.确定控制标准
  • B.纠正偏差
  • C.衡量成效
  • D.行政指挥\
35

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的公文是()。

  • A.决议
  • B.会议记录
  • C.会议纪要
  • D.议案
36

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趋于下降,则()。

  • A.净投资大于零
  • B.净投资小于零
  • C.总投资大于零
  • D.总投资小于零
37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 A.不变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
  •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 C.固定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
  • D.预付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
38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41

西方许多企业和政府组织结构形式已经开始向扁平化发展。所谓组织扁平化,就是指通过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从而建立一种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具有的优势有()。

  • A.行政幅度增宽,行政层次减少,组织成员积极性提高
  • B.行政幅度减小,行政层次减少,组织成员积极性提高
  • C.行政权力分散,行政管理控制增强
  • D.管理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42

维护党的领导,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属于行政首长应负的()。

  • A.公务员的责任
  • B.行政责任
  • C.政治责任
  • D.领导责任
43

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具有的政治素质和职业责任,同时也是职业理想的要求的一项是()

  • A.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 B.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 C.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48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途径和条件是()

  • A.发展社会生产力
  • B.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 C.改革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 D.消除两极分化,消灭剥削
49

五四运动以前的历次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没有实行革命统一战线
  • B.没有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 C.没有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作指导
  • D.没有分清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