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电网考试电力系统分析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4

装有无功补偿装置,运行中可以维持电压恒定的变电所母线属于()。

  • A.PQ节点;
  • B.PV节点;
  • C.平衡结点;
  • D.不能确定。
27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时,平衡节点的待求量是()。

  • A.节点电压大小和节点电压相角;
  • B.节点电压大小和发电机无功功率;
  • C.发电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 D.节点电压相角和发电机无功功率。
28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采用的数学模型是()。

  • A.节点电压方程;
  • B.回路电流方程;
  • C.割集方程;
  • D.支路电流方程。
29

对于下图所示的放射性网络,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网络的潮流分布可以调控;
  • B.网络的潮流分布不可以调控;
  • C.网络的潮流分布由线路长度决定;
  • D.网络的潮流分布由线路阻抗确定。
30

在多电压等级电磁环网中,改变变压器的变比()

  • A.主要改变无功功率分布;
  • B.主要改变有功功率分布;
  • C.改变有功功率分布和无功功率分布;
  • D.功率分布不变。
31

环形网络中自然功率的分布规律是()

  • A.与支路电阻成反比
  • B.与支路电导成反比
  • C.与支路阻抗成反比
  • D.与支路电纳成反比
32

在不计网络功率损耗的情况下,下图所示网络各段电路中()。

  • A.仅有有功功率;
  • B.仅有无功功率;
  • C.既有有功功率,又有无功功率;
  • D.不能确定有无无功功率。
33

图示环网中变压器的变比均为实际变比,对于环网中的循环功率,正确的说法是()

  • A.无循环功率;
  • B.有逆时针方向的循环功率;
  • C.有顺时针方向的循环功率;
  • D.有循环功率,但方向无法确定。
34

在下图所示的简单网络中,变压器T中()。

  • A.有功率通过;
  • B.无功率通过;
  • C.不能确定;
  • D.仅有有功功率通过。
35

如果高压输电线路首、末端电压之间的关系为U1δ2,在忽略线路电阻影响的情况下,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功功率从首端流向末端、无功功率从末端流向首端;
  • B.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是从首端流向末端;
  • C.无功功率从首端流向末端、有功功率从首端流向末端。
  • D.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从末端流向首端。
36

对于输电线路,当P2R+Q2X<0时,首端电压与末端电压之间的关系是()

  • A.末端电压低于首端电压
  • B.末端电压高于首端电压;
  • C.末端电压等于首端电压;
  • D.不能确定首末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37

两台容量相同、短路电压相等的升压变压器T1和变压器T2并联运行时,如果变比K1>K2,则有()。

  • A.变压器T1的功率大于变压器T2的功率;
  • B.变压器T1的功率小于变压器T2的功率;
  • C.变压器T1和变压器T2的功率相等;
  • D.不能确定,还需其他条件。
38

关于电力系统等值电路参数计算时,变压器变比的选择,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精确计算时采用实际变比,近似计算时采用平均额定变比;
  • B.近似计算时,采用实际变比;精确计算时采用平均额定变比
  • C.不管是精确计算还是近似计算均应采用额定变比;
  • D.不管是精确计算还是近似计算均应采用平均额定变比。
39

电力系统等值电路中,所有参数应为归算到同一电压等级(基本级)的参数,关于基本级的选择,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必须选择最高电压等级作为基本级;
  • B.在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最高电压等级作为基本级;
  • C.在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最低电压等级作为基本级;
  • D.选择发电机电压等级作为基本级。
40

采用标幺制计算时,只需要选择两个电气量的基准值,其它电气量的基准值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导出,通常的选择方法是()。

  • A.选择功率和电压基准值;
  • B.选择功率和电流基准值;
  • C.选择功率和阻抗基准值;
  • D.选择电压和阻抗基准值。
41

对于自耦变压器,等值电路中各绕组的电阻,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等值电路中各绕组的电阻,是各绕组实际电阻按照变压器变比归算到同一电压等级的电阻值;
  • B.等值电路中各绕组的电阻就是各绕组的实际电阻;
  • C.等值电路中各绕组的电阻是各绕组的等效电阻归算到同一电压等级的电阻值;
  • D.等值电路中各绕组的电阻一定为正值,因为绕组总有电阻存在。
42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时,用电设备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

  • A.恒功率模型;
  • B.恒电压模型;
  • C.恒电流模型;
  • D.恒阻抗模型。
43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变压器采用τ型等值电路,而不采用T型等值电路的原因是()。

  • A.采用τ型等值电路比采用T型等值电路精确;
  • B.采用τ型等值电路在变压器变比改变时,便于电力系统节点导纳矩阵的修改;
  • C.采用采用τ型等值电路可以减少电力系统的节点总数;
  • D.采用采用τ型等值电路可以增加电力系统的节点总数。
44

架空输电线路采用分裂导线的目的是()。

  • A.减小线路电抗;
  • B.增大线路电纳;
  • C.减小线路电阻;
  • D.改善输电线路的电晕条件。
45

关于中等长度线路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长度为100km~300km的架空输电线路属于中等长度线路;
  • B.潮流计算中中等长度线路采用集中参数π型等值电路作为数学模型;
  • C.潮流计算中中等长度线路可以忽略电导和电纳的影响;
  • D.潮流计算中中等长度线路可以不考虑分布参数的影响。
46

架空输电线路的电纳和导线之间几何平均距离的关系为()。

  • A.几何平均距离越大,电纳越大;
  • B.几何平均距离越大,电纳越小;
  • C.输电线路的电纳与几何平均距离无关;
  • D.改变导线之间的几何平均距离可以明显改变线路的电纳。
47

在输电线路参数中属于耗能参数的是()。

  • A.电抗、电阻;
  • B.电纳、电阻;
  • C.电导、电抗;
  • D.电阻、电导。
48

架空输电线路全换位的目的是()。

  • A.使三相线路的电阻参数相等;
  • B.使三相线路的电抗和电纳参数相等;
  • C.减小线路电抗;
  • D.减小线路电阻。
49

架空输电线路的电抗与导线之间几何平均距离的关系为()。

  • A.几何平均距离越大,电抗越大;
  • B.几何平均距离越大,电抗越小;
  • C.输电线路的电抗与几何平均距离无关;
  • D.改变导线之间的几何平均距离可以明显改变线路的电抗。
50

输电线路采用π等值电路,而不采用τ型等值电路的目的原因是()。

  • A.π等值电路比τ型等值电路更精确;
  • B.采用π等值电路可以减少电力系统等值电路的节点总数;
  • C.采用π等值电路可以增加电力系统的节点总数;
  • D.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改变时,采用π等值电路更方便节点导纳矩阵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