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et
- B.trap
- C.get-next
- D.set
- A.线路故障
- B.路由故障
- C.域名解析故障
- D.服务器网卡故障
- A.能够检测报文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篡改
- B.能够对报文发送者的身份进行认证
- C.能够检测报文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加密
- D.能够检测网络中的某一用户是否冒充另一用户发送报文
- A.管理进程
- B.被管理设备
- C.网管代理
- D.MIB自身
- A.主域名服务器
- B.辅域名服务器
- C.缓存域名服务器
- D.转发域名服务器
- A.网络地址转换
- B.差错控制
- C.数据包过滤
- D.数据转发
- A.本机磁盘碎片整理
- B.安装并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
- C.在安装新软件前进行病毒检测
- D.常备一张“干净”的系统引导盘
- A.甲的公钥
- B.甲的私钥
- C.乙的公钥
- D.乙的私钥
- A.安装防火墙
- B.采用无线网络传输
- C.数据加密
- D.漏洞扫描
- A.将邮件信息从一种邮件系统格式转换成另一种邮件系统格式
- B.将邮件从POP3格式转化成SMTP格式
- C.在冲突域间交换邮件信息
- D.将邮件信息从一种语言格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格式
- A.可以使用超5类UTP作为网络传输介质
- B.最长有效距离可以达到100米
- C.支持8B/10B编码方案
- D.不同厂商的超5类系统之间可以互用
- A.index.html
- B.com.cn
- C.www.abc.com.cn
- D.http://www.abc.com.cn
- A.衰减量
- B.近端串扰
- C.传输延迟
- D.回波损耗
- A.白绿、蓝色、白蓝、绿色
- B.蓝色、白蓝、绿色、白绿
- C.白蓝、白绿、蓝色、绿色
- D.蓝色、绿色、白蓝、白绿
- A.如果通过专用端口对交换机进行级连,则要使用交叉双绞线
- B.同一品牌的交换机才能够使用级连模式连接
- C.把各个交换机连接到高速交换中心形成菊花链堆叠的连接模式
- D.多个交换机矩阵堆叠后可当成一个交换机使用和管理
- A.使用X.25交换机
- B.用路由器代替交换机
- C.二层交换,三层转发
- D.由交换机识别MAC地址进行交换
- A.基于端口划分
- B.基于路由设备划分
- C.基于MAC地址划分
- D.基于IP组播划分
- A.漫游
- B.关联
- C.扫频
- D.重关联
- A.网络中传送的最小信息单位
- B.物理层可以区分的信息长度
- C.网络中检测冲突的最长时间
- D.网络中发生冲突的最短时间
- A.公司使用统一的网络地址块,各分部之间用以太网相连
- B.公司使用统一的网络地址块,各分部之间用网桥相连
- C.各分部分别申请一个网络地址块,用集线器相连
- D.把公司的网络地址块划分为几个子网,各分部之间用路由器相连
- A.电子商务就是在因特网上发布电子广告进行促销
- B.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商品买卖和资金结算的过程
- C.电子商务通常用于经销商之间的商务谈判
- D.电子商务就是利用因特网销售电子产品
- A.ICMP协议根据MAC地址查找对应的IP地址
- B.ICMP协议把公网的IP地址转换为私网的IP地址
- C.ICMP协议用于控制数据报传送中的差错情况
- D.ICMP协议集中管理网络中的IP地址分配
- A.IPv6协议允许全局IP地址出现重复
- B.IPv6协议解决了IP地址短缺的问题
- C.IPv6协议支持通过卫星链路的Intemet连接
- D.IPv6协议支持光纤通信
- A.根据IP地址查询对应的MAC地址
- B.IP协议运行中的差错控制
- C.把MAC地址转换成对应的IP地址
- D.根据交换的路由信息动态生成路由表
- A.172.15.22.1
- B.128.168.22.1
- C.172.16.22.1
- D.192.158.22.1
- A.21.1.200.0/22
- B.21.1.192.0/23
- C.21.1.192.0/21
- D.21.1.224.0/20
- A.IP
- B.SMTP
- C.SNMP
- D.TCP
- A.1022
- B.4094
- C.32766
- D.65534
- A.ICMP
- B.SNMP
- C.UDP
- D.IP
- A.622Mb/s
- B.1.5Gb/s
- C.10Gb/s
- D.100Gb/s
- A.中继器
- B.主机网关
- C.局域网网关
- D.路由器
- A.时分多路
- B.波分多路
- C.码分多址
- D.空分多址
- A.3类双绞线中包含3对导线
- B.5类双绞线的特性阻抗为500Q
- C.超5类双绞线的带宽可以达到100MHz
- D.6类双绞线与RJ45接头不兼容
- A.标记是一个固定长度的标号
- B.标记用于区分不同的源和目标
- C.路由器使用标记进行路由查找
- D.每个数据包都要加上一个标记
- A.每个 VLAN 构成一个广播域
- B.对每个 VLAN 可以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
- C.基于 MAC 地址划分 VLAN 时要把用户主机绑定在固定的交换机端口上
- D.各个 VLAN 之间通过 Trunk 链路进行通信
- A.远程终端自动登陆
- B.为客户机自动分配 IP 地址
- C.使用 DNS 名字自动登录
- D.为客户自动进行注册
- A.46
- B.64
- C.1500
- D.1518
- A.CSMA/CA 协议采用冲突避免的方法
- B.CSMA/CA 协议可以采用载波检测方法发现信道空闲
- C.CSMA/CA 协议可以采用能量检测方法发现信道空闲
- D.CSMA/CA 协议采用冲突检测的方法
- A.扫频就是无线工作站发现可用的无线访问点的过程
- B.关联过程用于建立无线工作站与访问点之间的映射关系
- C.当无线工作站从一个服务区移动到另一个服务区时需要重新扫频
- D.无线工作站在一组 AP 之间移动并保持无缝连接的过程叫做漫游
- A.G2G
- B.B2B
- C.G2B
- D.G2C
- A.FTP 协议使用多个端口号
- B.FTP 可以上传文件,也可以下载文件
- C.FTP 报文通过 UDP 报文传送
- D.FTP 是应用层协议
- A.IPv6 数据包的首部比 IPv4 复杂
- B.IPv6 的地址分为单播、广播和任意播 3 种
- C.主机拥有的 IPv6 地址是唯一的
- D.IPv6 地址长度为 128 比特
- A.RIPv2 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 B.RIPv2 支持 VLSM
- C.RIPv2 每隔 90 秒广播一次路由信息
- D.RIPv2 允许的最大跳数为 30
- A.255.255.255.192
- B.255.255.255.240
- C.255.255.255.224
- D.255.255.255.248
- A.210.103.128.0/21
- B.210.103.128.0/22
- C.210.103.130.0/22
- D.210.103.132.0/20
- A.202.31.0.0/21
- B.202.31.16.0/20
- C.202.31.8.0/22
- D.202.31.20.0/22
- A.ARP
- B.RARP
- C.ICMP
- D.TCP
- A.192.15.2.64/26
- B.192.15.2.128/26
- C.192.15.2.96/26
- D.192.15.2.192/26
- A.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 B.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形成一个冲突域
- C.交换机支持多端口同时收发数据
- D.交换机是一种多端口中继器
- A.ADSL 采用不对称的传输技术
- B.ADSL 采用了时分复用技术
- C.ADSL 的下行速率可达 8Mb/s
- D.ADSL 采用了频分复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