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负荷分担
- B.主备用
- C.热备用
- D.冷备用
- A.模拟用户
- B.数字用户
- C.模拟中继
- D.数字中继
- A.主被叫通话
- B.向被叫用户振铃
- C.检测被叫的忙闲
- D.送回铃音
- A.控制
- B.连接
- C.终端接口
- D.信令
- A.串行、并行
- B.并行、串行
- C.并行或串行、串行
- D.都可以
- A.模拟信号
- B.数字信号
- C.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 D.话音信号
- A.电话通信
- B.数据通信
- C.电话通信和数据通信
- D.模拟通信
- A.入线缓冲
- B.出线缓冲
- C.入线缓冲、出线缓冲
- D.都可以
- A.1404
- B.380
- C.1916
- D.132
- A.无向
- B.有向
- C.分配型
- D.双向
- A.输入线
- B.输出线
- C.输入线和输出线
- D.都可以
- A.时隙
- B.标志码
- C.物理信道
- D.标置化信道
- A.位置化信道
- B.标志化信道
- C.PCM信道
- D.物理信道
- A.集中
- B.分配型
- C.扩散型
- D.无阻塞型
- A.128Mb/s
- B.64Mb/s
- C.2Mb/s
- D.10Mb/s
- A.电路交换
- B.ATM
- C.IP交换
- D.分组交换
- A.光交换
- B.电路交换
- C.帧中继
- D.IP交换
- A.计算机与计算机
- B.人与人
- C.人与计算机
- D.交换机
- A.2Mb/s
- B.8Mb/s
- C.128Mb/s
- D.56Kb/s
- A.门禁系统
- B.监控系统
- C.综合布线系统
- D.对讲系统
- A.三相电
- B.电压表
- C.电流表
- D.蓄电池
- A.机械式方式
- B.电子式方式
- C.程控式方式
- D.混合式方式
- A.010
- B.028
- C.86
- D.00
- A.入线数
- B.出线数
- C.接口局的制式
- D.电话机的种类
- A.时分交换
- B.空分交换
- C.频分交换
- D.码分交换
- A.通信自动化系统
- B.监控自动化系统
- C.门襟自动化系统
- D.计算机网络系统
- A.1946年
- B.1876年
- C.1965年
- D.1970年
- 28
-
电路交换的概念始于
- A.报文交换
- B.电话交换
- C.数据交换
- D.广播电视
- A.程控
- B.集中控制
- C.分布控制
- D.布线控制
- A.电路交换技术
- B.复用技术
- C.分组交换技术
- D.ATM技术
- A.S接线器
- B.T接线器
- C.TST网络
- D.开关阵列
- A.交换机
- B.继电器
- C.电子开关
- D.交换单元
- A.信息流向
- B.交换的信号
- C.出入线数
- D.交换的速率
- A.有效性
- B.可靠性
- C.质量
- D.误码率
- A.交换机
- B.路由器
- C.集线器
- D.网桥
- A.用户电路
- B.交换网络
- C.中继电路
- D.控制系统
- A.标志化信道
- B.位置化信道
- C.物理信道
- D.逻辑信道
- A.计算机网络
- B.广播电视网
- C.移动网
- D.广域网
- A.支撑网
- B.有线网和无线网
- C.固定网和移动网
- D.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 40
-
下列属于信息的传送方式是
- A.实连接和虚连接
- B.复用、传输和交换
- C.终端、传输和交换
- D.业务网和支撑网
- A.程控数字交换
- B.分组交换
- C.终端、传输和交换
- D.业务网和支撑网
- 42
-
面向连接网络建立的连接有
- A.实连接和虚连接
- B.实连接
- C.虚连接
- D.有线连接
- A.计算机网
- B.通信网
- C.广播电视网
- D.电话网
- A.PABX
- B.DID
- C.PSDN
- D.CS
- A.终端
- B.交换机
- C.计算机
- D.调制解调器
- A.N(N-1)/2条线路
- B.N-1条线路
- C.N条线路
- D.N2条线路
- 47
-
人类用电来传递信息最早是
- A.电话
- B.电报
- C.收音机
- D.电视
- A.电信
- B.竹信
- C.通信
- D.电视
- A.终端
- B.交换机
- C.编码器
- D.译码器
- 50
-
通信网的核心技术是
- A.光纤技术
- B.终端技术
- C.传输技术
- D.交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