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笔试铁路常识备考复习冲刺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9

有人断言、“近日 股市可能会上涨。”下列哪项判断的意思和该人判断最为相近?()

  • A.近日股市必然上涨
  • B.近日股市必然不上涨
  • C.近日股市必然下跌
  • D.近日股市不必然不上涨
20

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全面的发展
  • B.协调的发展
  • C.可持续的发展
  • D.以人为本
22

从培训与工作的关系来划分,可把培训分为( )

  • A.技术培训和非技术培训
  • B.在职培训和非在职培训
  • C.正式培训和非正式培训
  • D.传统培训和现代培训
24

23,59,(),715

  • A.12
  • B.34
  • C.213
  • D.37
25

醉酒的人犯罪,依我国刑法规定,( )负刑事责任。

  • A.可以
  • B.应当
  • C.必定
  • D.根据犯罪情节
26

阅读下面“电话通知”:“自2005年6月1日至8月30日期间,各种油轮一律不得进港。”这句话的主要毛病是()。

  • A.词语感情色彩不对
  • B.词语声音使语义产生歧义
  • C.词语间搭配不当
  • D.词语运用不符合上下文语境
27

在正常情况下为调节或控制列车速度所施行的制动,称为()。

  • A.紧急制动
  • B.非常制动
  • C.常用制动
  • D.正常制动
29

启动Windows后,出现在整个屏幕上的区域称为()。

  • A.工作区域
  • B.桌面
  • C.屏幕管理器
  • D.程序管理器
30

存储器的基本存储单位是()。

  • A.字节
  • B.位
  • C.字
  • D.ASCII码
31

脊髓中受损伤的神经不能自然地再生,即使在神经生长刺激物的激发下也不能再生。人们最近发现其原因是脊髓中存在着神经生长抑制剂。现在已经开发出降低这种抑制剂活性的抗体。那么很清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神经修复将会是一项标准的医疗程序。

以下哪个如果正确,能对以上预测的准确性产生质疑?

  • A.防止受损神经的再生只不过是人体中抑制神经生长的物质的主要功能的一个副作用
  • B.某种神经生长刺激剂与那些减少神经生长抑制剂活性的抗体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
  • C.大脑中的神经在不能自然再生方面与脊髓中的神经相似
  • D.通过仅仅使用神经生长刺激剂,研究人员已经能够激发不在脊髓内的神经生长
33

差异性市场营销指的是面对已经细分的市场,企业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作为市场目标,分别对 每个子市场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销售措施。企业根据子市场的特点,分别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并予以实施。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属于差异性市场营销?

  • A.某快捷酒店的休息阅览区既有双人座,也有单人座;既有单纯书刊阅读的座位,还有提供网络查询的座位
  • B.某公司针对市场生产出11个品牌的洗衣粉,既有强力去污但价格较高的,也有去污较强但价格适中的,还 有物美价廉的
  • C.在北京某尾货市场,既有大量的服装摊位,也有不少办公用品摊位,甚至还有各种电器厂家在此直销
  • D.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手提电脑有着不同的需求,有些人喜欢经典品牌,有些人喜欢高配置的,还有一部分人 喜欢玩新潮
34

Internet是国际互连网络,下面()不是它所提供的服务。

  • A.E-mail
  • B.远程登录
  • C.故障诊断
  • D.信息查询
35

宏观调控是指()

  • A.政协运用各种手段实现对国民经济的领导
  • B.市场经济具有弱点的缺陷
  • C.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 D.以行政手段为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36

风险大致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险爱好者是指在风险中更愿意得到期望值收入而不是风险的期望收入的人
  • B.对于风险爱好者来说,期望值的效用大于风险本身的期望效用
  • C.一张50%几率中20000元的奖券和10000元现金,风险中性者会不做选择
  • D.一张50%几率2000元的奖券和10000元现金,风险规避者更偏爱奖券
37

下列哪种情形中,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后,即可解除劳动合同?

  • A.劳动者患病,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工作的
  • B.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和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 C.劳动者在哺乳期内,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
  • D.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