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规信息部分考试巩固试题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5

攻击者用传输数据来冲击网络接口,使服务器过于繁忙以至于不能应答请求的攻击方式是( )。

  • A.拒绝服务攻击
  • B.地址欺骗攻击
  • C.会话劫持
  • D.信号包探测程序攻击
17

属于第二层的 VPN 隧道协议有( )。

  • A.IPSec
  • B.PPTP C.GRE
  • C.以上皆不是
19

保障 UNIX/Linux 系统帐号安全最为关键的措施是 ( )。

  • A.文件 /etc/passwd 和/etc/group 必须有写保护
  • B.删除 /etc/passw
  • C./etc/group
  • D.设置足够强度的帐号密码
  • E.使用 shadow 密码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国际联网,应当依照( )办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 B.《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
  • D.《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
21

现代病毒木马融合了( )新技术

  • A.进程注入
  • B.注册表隐藏
  • C.漏洞扫描
  • D.以上都是
22

用于实现身份鉴别的安全机制是( )。

  • A.加密机制和数字签名机制
  • B.加密机制和访问控制机制
  • C.数字签名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
  • D.访问控制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
25

将公司与外部供应商、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相连接的是( )。

  • A.内联网 VPN
  • B.外联网 VPN
  • C.远程接入 VPN
  • D.无线 VPN
28

下面技术中不能防止网络钓鱼攻击的是:

  • A.在主页的底部设有一个明显链接,以提醒用户注意有关电子邮件诈骗的问题
  • B.利用数字证书(如 USB KEY )进行登录
  • C.根据互联网内容分级联盟( ICRA )提供的内容分级标准对网站内容进行分级
  • D.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及时升级、打补丁、加强员工安全意识
29

身份鉴别是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身份鉴别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身份鉴别是授权控制的基础
  • B.身份鉴别一般不用提供双向的认证
  • C.目前一般采用基于对称密钥加密或公开密钥加密的方法
  • D.数字签名机制是实现身份鉴别的重要机制
31

ISO 安全体系结构中的对象认证服务,使用( )完成。

  • A.加密机制
  • B.数字签名机制
  • C.访问控制机制
  • D.数据完整性机制
34

对动态网络地址交换( NAT),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将很多内部地址映射到单个真实地址
  • B.外部网络地址和内部地址一对一的映射
  • C.最多可有 64000 个同时的动态 NAT连接
  • D.每个连接使用一个端口
36

可以被数据完整性机制防止的攻击方式是( )。

  • A.假冒源地址或用户的地址欺骗攻击
  • B.抵赖做过信息的递交行为
  • C.数据中途被攻击者窃听获取
  • D.数据在途中被攻击者篡改或破坏
37

CA 属于 ISO 安全体系结构中定义的( )。

  • A.认证交换机制
  • B.通信业务填充机制
  • C.路由控制机制
  • D.公证机制
38

办公计算机允许安装以下哪一种软件?

  • A.阿里旺旺
  • B.WindowsXP 番茄花园版
  • C.迅雷极速版
  • D.国网定制版 WPS
39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规定, 未建立安全保护管理制度的,采取安全技术保护措施, 由公安机关 ( ),给予( ),还可( );在规定的限期内未改正的,对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 )

  • A.责令限期改正 警告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罚款
  • B.通报批评 警告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罚款
  • C.通报批评 拘留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罚款
  • D.责令限期改正 警告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拘留
41

使用漏洞库匹配的扫描方法,能发现 ( )。

  • A.未知的漏洞
  • B.已知的漏洞
  • C.自行设计的软件中的漏洞
  • D.所有的漏洞
42

下列哪类证件不得作为有效身份证件登记上网()

  • A.驾驶证
  • B.户口本
  • C.护照
  • D.暂住证
43

下列内容过滤技术中在我国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是 :

  • A.内容分级审查
  • B.关键字过滤技术
  • C.启发式内容过滤技术
  • D.机器学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