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3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有()

  • A.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
  • B.由重过程到重结果转变
  • C.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 D.由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15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教育功能可以分为()。

  • A.显性功能
  • B.隐性功能
  • C.社会功能
  • D.负向功能
16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高原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A.学习动机减弱
  • B.学习方法新颖
  • C.意志力薄弱
  • D.学习任务复杂
17

教师的成长经历了()三个阶段。

  • A.关注生存
  • B.关注情境
  • C.关注学生
  • D.关注自我
18

心理的本质是(  )。

  • A.脑的机能
  • B.对主观世界的反映
  • C.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 D.对社会意识的反映
  • E.对主观意识的反映
19

关于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流体智力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
  • B.流体智力在人们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
  • C.晶体智力是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
  • D.词汇、审美问题等属于晶体智力
20

下列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是在初创时期
  • B.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发生在成熟时期
  • C.计算机辅助教学出现在完善时期
  • D.合作性研究是成熟时期的成果
  • E.反思性研究是完善时期的成果
22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时间上的不同
  • C.个体不同系统在达到成熟时期上的进程不同
  • D.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23

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此时处于()。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 B.集体促成的纪律
  • C.自我促成的纪律
  • D.任务促成的纪律
24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有()

  • A.自主学习
  • B.合作学习
  • C.探究学习
  • D.接受性学习
  • E.非指导性学习
27

()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规律。

  • A.布鲁纳
  • B.艾宾浩斯
  • C.巴甫洛夫
  • D.马斯洛
30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属于()。

  • A.社会促进
  • B.社会堕化
  • C.社会进步
  • D.社会退步
31

《论语》中提出“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 A.巩固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32

教育政策制定的中心环节是()。

  • A.认定教育政策问题
  • B.确定教育政策目标
  • C.拟订教育政策方案
  • D.选择教育政策方案
35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 A.教学目标
  • B.教学内容
  • C.教学场所
  • D.教学评价
36

关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 A.最近发展区是对量力性原则的重大冲击
  • B.良好的教学应当看重儿童发展的未来
  • C.赞科夫的一般原则理论是对维果斯基学说的继承
  • D.依靠智力测验确定儿童当前智力水平就能确定他的最近发展状态
37

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于安排教学。

  • A.诊断性评价
  • B.形成性评价
  • C.终结性评价
  • D.非正式评价
39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 B.班级授课制
  • C.现场教学
  • D.小组教学
40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

  • A.保罗·朗格朗
  • B.耶克斯利
  • C.瓦根舍因
  • D.布鲁纳
41

“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体现了情绪的()。

  • A.信号功能
  • B.动机功能
  • C.感染功能
  • D.健康功能
43

下列课程类型中最主要、最常用的课程是()。

  • A.学科课程
  • B.综合课程
  • C.活动课程
  • D.核心课程
45

绿草丛中的红花比绿草丛中的青蛙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原因是()。

  • A.刺激物的强度
  • B.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 C.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
  • D.刺激物的新颖性
48

在课改中提出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

  • A.甄别适合培养的学生
  • B.选拔适合教的学生
  • C.促进学生成绩提高
  • D.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50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

  • A.心理正常的学生
  • B.存在心理问题但无力自我解决的学生
  • C.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 D.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
52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小学阶段课程主要以()。

  • A.综合课程为主
  • B.分科课程为主
  • C.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
5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不包括()

  •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 B.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 C.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 D.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封闭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