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
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 11
-
什么是素质教育?
- 12
-
教育机智
- 13
-
思维
- 15
-
概念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34
-
附属内驱力是一种( )。
- A.内部学习动机
- B.外部学习动机
- C.近景性动机
- D.远景性动机
- A.20
- B.25
- C.30
- D.40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A.双趋冲突
- B.双避冲突
- C.趋避冲突
- D.多重趋避矛盾
- A.瞬时记忆
- B.短时记忆
- C.长时记忆
- D.无意记忆
- A.练习法
- B.实习法
- C.实习作业法
- D.实验法
- A.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
- B.独尊儒术、提倡佛学、兴太学
- C.兴文教、重道德、重选举
- D.独尊儒术、兴文教、重选举
- A.感觉阈限
- B.感受性
- C.统觉团
- D.最近发展区
- A.再认
- B.识别
- C.感知
- D.回忆
- A.智力技能
- B.认知策略
- C.言语信息
- D.情绪因素
- A.操作性行为
- B.辨别学习
- C.潜伏学习
- D.获得
- A.0~2
- B.2~7
- C.7~11
- D.11~15
- A.教师的幸福
- B.教师的义务
- C.教师的人格
- D.教师的修养
- A.未成年公民
- B.社会公民
- C.普通受教育者
- D.青少年儿童
- A.群体意识
- B.社交能力
- C.自我教育能力
- D.合作能力
- A.卢梭
- B.柏拉图
- C.诺笃尔普
- D.涂尔干
- A.自我教育法
- B.说理教育法
- C.情感陶冶法
- D.实际锻炼法
-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 A.课程目标
- B.课程标准
- C.教学大纲
- D.教育目的
- A.《学记》
- B.《为学》
- C.《劝学篇》
- D.《我的大学》
- A.人的培养功能
- B.人口功能
- C.政治功能
- D.经济功能
- A.教育方针
- B.教材
- C.课程标准
- D.课程
- A.原始社会
- B.奴隶社会
- C.封建社会
- D.资本主义社会
-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