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坚持党的领导
- B.永葆党的先进性
-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D.全面发展
- A.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 B.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 C.发挥公有制的制度优势
- D.促进经济总量平衡
- A.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 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 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 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 A.市场供给超过了市场需求
- B.市场为主导的价格机制正形成
- C.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 D.国家对商品价格的宏观调整
- A.它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而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
- B.资产阶级领导革命,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 C.无产阶级领导革命,革命前途是实现社会主义
- D.它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 A.加强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
- B.创新创业担保贷款反担保方式
- C.提高创业补贴标准
- D.开展精准公共就业服务
- A.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卫生、社保、文娱
- B.市政公用局设立施工、管养、维修等部门
- C.社保公积金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部门
- D.园林绿化公司下设荣成校小区、康福小区、瑞吉小区养护站
- A.“一个中国”原则
- B.两岸实现“三通”
- C.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 D.一国两制方针
- A.23.75
- B.15
- C.30
- D.65
- A.经济实力的竞争
- B.人才的竞争
- C.军事实力的竞争
- D.政治实力的竞争
- A.反映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 B.全面反映人民的幸福程度
- C.进行国与国经济的比较
- D.反映社会贫富差距
- A.社会救助
- B.社会保险
- C.社会捐助
- D.社会优抚
- A.到21世纪中叶,最大限度地扭转西部地区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政治开明、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 B.到21世纪中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 C.到21世纪中叶,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全面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明显加强,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 D.到21世纪中叶,根本上改变西部生产、生活条件,农业、工业高速发展,社会民族和谐,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B.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C.社会主义荣辱观
- D.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 C.初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再分配注重效率
-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A.城市居民
- B.城乡居民
- C.农民群众
- D.弱势群体
- A.做人做事要达到冰山的“雄伟壮观”就要有更加雄厚的基础沉淀
- B.对待人和事,既要看到他人的成功,也要看到他人所付出的百倍的努力
- C.任何事情都不是表面所看到的简单的样子,其背后必然有他人所不知的深厚背景
- D.人要对自己狠一点,才能发掘出潜藏在自己身后的另外八分之七的能力
- A.民主法治、社会公平、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B.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C.民主、公平、诚信、安定、团结
- D.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和谐
- 20
-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这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这段话表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决定因素是( )。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 B.我国基本国情
-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 D.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
- A.及时性
- B.主动性
- C.冷静性
- D.真实性
- A.是否把非公有制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 B.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 C.是否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 D.是否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有所下降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
- A.社会福利
- B.社会救助
- C.慈善募捐
- D.社会保险
- A.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的解决又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 C.矛盾发展不平衡,各种矛盾所处的地位不一样
-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A.坚持执政为民
- B.保持党的先进性
- C.坚持与时俱进
- D.代表人民根本利益
- A.“三个有利于”标准
- B.人民利益标准
-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 D.经济效益标准
- A.意识的能动性
- B.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 C.规律的客观性
- D.真理的相对性
- A.应满足基础牢靠
- B.应满足结构稳定
- C.强度满足要求
- D.基础牢靠,结构稳定,强度满足要求
- A.社会形态的发展
- B.社会财富的增长
- C.社会制度的合理
- D.人的全面发展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D.人民民主专政
- A.19640
- B.6160
- C.15000
- D.13300
- A.爱国主义
- B.时代精神
- C.民族主义
- D.民族精神
- A.县农牧局
- B.县财政局
- C.县扶贫办
- D.各镇办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实践
-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 C.“双百”方针的贯彻
- D.不结盟政策的奉行
- A.10%
- B.20%
- C.50%
- D.70%
- 38
-
三个代表的主体是( )。
- A.中国共产党
- B.人民
- C.工人阶级
- D.无产阶级
-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 B.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 A.以财政投入与产出比考核疾控中心的工作绩效
- B.依据在就业率评判就业指导中心的服务质量
- C.以投诉率考核市政公用部门的整体效能
- D.通过调查问卷征集对社区服务中心的总体印象
- A.经济
- B.文化
- C.制度
- D.管理
- A.爱岗敬业
- B.诚实守信
- C.办事公道
- D.服务群众
- A.办法
- B.规定
- C.条例
- D.章程
- A.从事简单劳动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 B.从事复杂劳动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 C.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差别
- A.办公用房建设支出
- B.职工宿舍建设支出
- C.购置交通工具支出
- D.“三公”经费支出
- A.先验论观点
-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的观点
- D.经验论的观点
- A.5000
- B.1000
- C.3000
- D.6000
- 48
-
当前时代主题是( )。
- A.争独立
- B.促合作
- C.保民生
- D.和平与发展
- A.用语简明、得体,分寸适宜
- B.可夹带请示事项
- C.答复询问的报告是下级机关答复上机机关询问的文件
- D.内容准确真实,实事求是地向上级机关作认真负责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