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责令立即停止该药品广告的发布
- B.撤销该品种药品广告批准文号
- C.1年内不受理该品种的广告申请
- D.没收广告申请人全部药品
- E.处以违法所得2~5倍罚款
- A.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的
- B.未经许可经营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 C.买卖进出口许可证和进出口原产地证明的
- D.买卖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 E.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活动
- A.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
- B.普通处方
- C.急诊处方
- D.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
- E.儿科处方
- A.中成药处方、中药饮片可单独开具处方,也可开具一张处方
- B.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 C.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 D.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一致
- E.用法用量可表示为遵医嘱
- A.药品生产企业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进行调查评估.决定是否予以召回
- B.药品生产企业在启动药品召回后,应当将调查评估报告和召回计划提交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 C.药品生产企业在实施召回的过程中.应定期向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进展情况
- D.药品生产企业在召回完成后.应当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价,向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药品召回总结报告
- E.药品生产企业对召回的药品.经验收后。可重新入库
- A.国家实行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 B.新发现和从国外引种的药材必须经国务院审核批准后方可销售
- C.生产药品.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批准文号,但是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除外
- D.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品种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
- E.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 A.包装不符合规定的中药饮片.不得销售
- B.中药饮片包装必须印有或者贴有标签
- C.生产中药饮片。不必选用与药品性质相适应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 D.中药饮片的标签必须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
- E.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必须注明药品批准文号
- A.制剂室负责人
- B.配制地址
- C.配制范围
- D.注册地址
- E.有效期限
- A.本店商品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 B.购买总额在10元以下者,恕本商场不开发票
- C.执业药师不在岗.暂停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
- D.纯中药制剂,安全无毒副作用,请放心购买
- E.本店最低消费300元
- A.疾病名称
- B.药学专业名词
- C.药品名称
- D.临床检验名称
- E.临床检验结果的表述
-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B.接种单位
- C.其他疫苗批发企业
- D.疫苗零售企业
- E.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 A.收回《执业药师资格证书》
- B.取消执业药师资格
- C.注销《执业药师注册证》
- D.通报批评
- E.给予行政处罚
- A.应当从定点生产企业购进第一类精神药品
- B.可以向区域性批发企业销售第一类精神药品
- C.可以向区域性批发企业销售第二类精神药品
- D.可以向药品零售企业供应第一类精神药品
- E.不可以向医疗机构销售第一类精神药品
- A.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 B.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 C.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
- D.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执业医师,由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
- E.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批号为20131108的药品为假药
- B.乙企业生产销售假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 C.甲、乙企业同时按生产销售劣药罪论处
- D.甲生产企业应当召回其生产的所有“糖脂宁胶囊”
- E.甲企业应当召回涉案的批号为20131108 “糖脂宁胶囊”
- A.以维生素C注射液冒充哌替啶注射液
- B.生产销售含量为0.02%的白蛋白注射液
- C.销售未注明生产批号的感冒冲剂
- D.生产以淀粉为原料的幼儿补钙颗粒
- E.销售已过有效期的板蓝根颗粒
- A.医疗机构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 B.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须有能够保证制剂质量的管理制度
- C.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经批准方可在市场销售
- D.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须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
- E.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须送所在地政府药品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A.药品生产许可
- B.药物临床试验许可
- C.药品经营许可
- D.药物临床前研究许可
- E.执业药师执业许可
- A.按规定进行注册,参加继续教育
- B.依法独立执业,认真履行职责,科学指导用药
- C.客观地告知患者使用药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 D.拒绝调配、销售超剂量的处方
- E.坚持效益原则,维护公众健康
- A.疫苗生产企业
- B.药品零售企业
- C.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D.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E.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A.统筹兼顾
- B.公平与效率统一
- C.政事分开
- D.立足国情
- E.以人为本
- A.疫苗生产企业
- B.药品零售企业
- C.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D.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E.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A.疫苗生产企业
- B.药品零售企业
- C.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D.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E.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A.卫生部
- B.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D.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E.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A.成分
- B.适应证
- C.规格
- D.用法用量
- E.注意事项
- A.卫生部
- B.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D.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E.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A.成分
- B.适应证
- C.规格
- D.用法用量
- E.注意事项
- A.成分
- B.适应证
- C.规格
- D.用法用量
- E.注意事项
- A.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
- B.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
- C.从医保药品目录中调出
- D.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调出
- E.经过单独论证
- A.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
- B.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
- C.从医保药品目录中调出
- D.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调出
- E.经过单独论证
- A.中药材品种
- B.预防性生物制品
- C.非药品
- D.中药饮片
- E.血液制品
- A.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
- B.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
- C.从医保药品目录中调出
- D.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调出
- E.经过单独论证
- A.企业主要负责人
- B.企业质量负责人
- C.企业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
- D.处方审核人员
- E.质量管理人员
- A.企业主要负责人
- B.企业质量负责人
- C.企业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
- D.处方审核人员
- E.质量管理人员
- A.中药材品种
- B.预防性生物制品
- C.非药品
- D.中药饮片
- E.血液制品
- 36
-
应具有药学专业技术职称
- A.企业主要负责人
- B.企业质量负责人
- C.企业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
- D.处方审核人员
- E.质量管理人员
- A.企业主要负责人
- B.企业质量负责人
- C.企业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
- D.处方审核人员
- E.质量管理人员
- A.1次用量
- B.3日常用量
- C.5日常用量
- D.7日常用量
- E.15日常用量
- A.1次用量
- B.3日常用量
- C.5日常用量
- D.7日常用量
- E.15日常用量
- A.1次用量
- B.3日常用量
- C.5日常用量
- D.7日常用量
- E.15日常用量
- A.1次用量
- B.3日常用量
- C.5日常用量
- D.7日常用量
- E.15日常用量
- A.公平交易权
- B.自主选择权
- C.知悉真情权
- D.获得赔偿权
- E.安全保障权
- A.公平交易权
- B.自主选择权
- C.知悉真情权
- D.获得赔偿权
- E.安全保障权
- A.5个工作日
- B.10个工作日
- C.15个工作日
- D.20个工作日
- E.30个工作日
- A.国药准字H+4位年号+4位顺序号
- B.国药证字H+4位年号+4位顺序号
- C.H+4位年号+4位顺序号
- D.HC+4位年号+4位顺序号
- E.国药准字J+4位年号+4位顺序号
- A.5个工作日
- B.10个工作日
- C.15个工作日
- D.20个工作日
- E.30个工作日
-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B.卫生行政部门
- C.中医药管理部门
- 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 E.发展与改革宏观调控部门
- 48
-
负责药物政策制定的是
-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B.卫生行政部门
- C.中医药管理部门
- 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 E.发展与改革宏观调控部门
- A.国药准字H+4位年号+4位顺序号
- B.国药证字H+4位年号+4位顺序号
- C.H+4位年号+4位顺序号
- D.HC+4位年号+4位顺序号
- E.国药准字J+4位年号+4位顺序号
-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B.卫生行政部门
- C.中医药管理部门
- 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 E.发展与改革宏观调控部门
- A.参保人员持定点医疗机构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行为
- B.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并经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处方外配服务的零售药店
- C.定点医疗机构医师开具,由医师签名和定点医疗机构盖章
- D.分别管理,单独建账
- E.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物价、医药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 52
-
定点零售药店是指
- A.参保人员持定点医疗机构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行为
- B.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并经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处方外配服务的零售药店
- C.定点医疗机构医师开具,由医师签名和定点医疗机构盖章
- D.分别管理,单独建账
- E.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物价、医药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 53
-
外配处方是指
- A.参保人员持定点医疗机构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行为
- B.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并经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处方外配服务的零售药店
- C.定点医疗机构医师开具,由医师签名和定点医疗机构盖章
- D.分别管理,单独建账
- E.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物价、医药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 A.卫生行政部门
-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C.药品检验部门
- D.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E.纪检督察部门
- A.卫生行政部门
-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C.药品检验部门
- D.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E.纪检督察部门
- A.卫生行政部门
-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C.药品检验部门
- D.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E.纪检督察部门
- A.G1P
- B.GCP
- C.GMP
- D.GSP
- E.GAP
- A.G1P
- B.GCP
- C.GMP
- D.GSP
- E.GAP
- 59
-
仁爱救人.文明服务是
- A.药学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的职业道德规范
- B.药学工作人员对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
- C.药学工作者同仁问的职业道德规范
- D.药学工作者对药学事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 E.药学工作人员对自身的职业道德规范
- A.药学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的职业道德规范
- B.药学工作人员对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
- C.药学工作者同仁问的职业道德规范
- D.药学工作者对药学事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 E.药学工作人员对自身的职业道德规范
- A.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取消其定点批发资格,并依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 B.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交易的药品,并处罚款
- C.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 D.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暂停其执业活动
- E.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 A.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取消其定点批发资格,并依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 B.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交易的药品,并处罚款
- C.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 D.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暂停其执业活动
- E.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 C.县级以上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E.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A.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取消其定点批发资格,并依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 B.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交易的药品,并处罚款
- C.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 D.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暂停其执业活动
- E.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 A.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取消其定点批发资格,并依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 B.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交易的药品,并处罚款
- C.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 D.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暂停其执业活动
- E.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 A.生产、销售假药罪
- B.生产、销售劣药罪
- C.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 D.虚假广告罪
- E.非法经营罪
-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 C.县级以上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E.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A.生产、销售假药罪
- B.生产、销售劣药罪
- C.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 D.虚假广告罪
- E.非法经营罪
- A.零售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
- B.《药品生产许可证》
- C.《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 D.《进口药品通关单》
- E.《进口药品注册证》
- A.零售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
- B.《药品生产许可证》
- C.《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 D.《进口药品通关单》
- E.《进口药品注册证》
- A.零售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
- B.《药品生产许可证》
- C.《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 D.《进口药品通关单》
- E.《进口药品注册证》
- A.零售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
- B.《药品生产许可证》
- C.《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 D.《进口药品通关单》
- E.《进口药品注册证》
- A.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全体委员同意
- B.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三分之一以上委员同意
- C.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二分之一以上委员同意
- D.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
- E.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二分之一以上成员同意
- A.零售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
- B.《药品生产许可证》
- C.《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 D.《进口药品通关单》
- E.《进口药品注册证》
- A.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 B.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 C.5年内不受理其申请,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 D.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单位并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 E.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处分.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 A.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全体委员同意
- B.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三分之一以上委员同意
- C.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二分之一以上委员同意
- D.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
- E.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二分之一以上成员同意
- A.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 B.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 C.5年内不受理其申请,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 D.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单位并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 E.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处分.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 A.有涉及药品的宣传广告
- B.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
- C.发布广告
- D.在零售药店销售
- E.在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
- A.未注明生产批号的药品
- B.未注明有效期的药品
- C.被污染的药品
- D.超过有效期的药品
- E.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 A.未注明生产批号的药品
- B.未注明有效期的药品
- C.被污染的药品
- D.超过有效期的药品
- E.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 A.有涉及药品的宣传广告
- B.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
- C.发布广告
- D.在零售药店销售
- E.在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
- A.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
- B.中药品种保护制度
- C.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管理办法
- D.首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的检验费收缴办法
- E.首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的检验费项目
- A.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
- B.中药品种保护制度
- C.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管理办法
- D.首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的检验费收缴办法
- E.首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的检验费项目
- A.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
- B.中药品种保护制度
- C.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管理办法
- D.首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的检验费收缴办法
- E.首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的检验费项目
- A.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
- B.中药品种保护制度
- C.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管理办法
- D.首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的检验费收缴办法
- E.首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的检验费项目
- A.10年、10年
- B.10年、20年
- C.10年、14年
- D.7年、7年
- E.7年、10年
- A.10年、10年
- B.10年、20年
- C.10年、14年
- D.7年、7年
- E.7年、10年
- A.10年、10年
- B.10年、20年
- C.10年、14年
- D.7年、7年
- E.7年、10年
- A.中药材
- B.中药饮片
- C.中成药
- D.民族药
- E.化学药
- A.中药材
- B.中药饮片
- C.中成药
- D.民族药
- E.化学药
- A.中药材
- B.中药饮片
- C.中成药
- D.民族药
- E.化学药
- A.刑事责任
- B.行政责任
- C.民事责任
- D.违宪责任
- E.行政处分
- A.刑事责任
- B.行政责任
- C.民事责任
- D.违宪责任
- E.行政处分
- A.刑事责任
- B.行政责任
- C.民事责任
- D.违宪责任
- E.行政处分
- A.刑事责任
- B.行政责任
- C.民事责任
- D.违宪责任
- E.行政处分
- A.卫生部门
- B.中医药管理部门
- C.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D.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
- E.公安部门
- A.卫生部门
- B.中医药管理部门
- C.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D.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
- E.公安部门
- A.卫生部门
- B.中医药管理部门
- C.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D.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
- E.公安部门
- A.卫生部门
- B.中医药管理部门
- C.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D.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
- E.公安部门
- 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B.国家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
- C.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D.省级药品检验机构
- E.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B.国家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
- C.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D.省级药品检验机构
- E.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102
-
处方药
- A.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购买
- B.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就可购买
- C.可由消费者自行判断购买
- D.包装必须印有国家指定的专有标识
- E.根据安全性分为甲、乙两类
- A.18℃~24℃
- B.18℃~26℃
- C.20℃~24℃
- D.20℃~26℃
- E.20℃~28℃
- A.执业医生
- B.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 C.老药工
- D.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 E.主管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 A.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 B.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 D.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E.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B.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
- C.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D.省级卫生主管部门
- E.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107
-
药品注册申请不包括
- A.新药申请
- B.仿制药申请
- C.进口药品申请
- D.非处方药申请
- E.药品再注册申请
- A.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销售等销售方式向公众促销药品,干扰、误导购药者的购药行为
- B.以提供或承诺提供回扣等方式承揽业务
- C.为提高所在药店的营业额,利用自己执业药师身份向患者大力推荐和宣传某品牌药品
- D.在名片或胸卡上印有各种学术、学历、职称、社会职务以及所获荣誉等
- E.对有配伍禁忌的处方.拒绝调配
- A.不得超过1种
- B.不得超过2种
- C.不得超过3种
- D.不得超过4种
- E.不得超过5种
- 110
-
下列属于法律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 C.《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 D.《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 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A.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
- B.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
- D.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 E.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 A.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应设置单独的、便于配货活动展开的配货场所
- B.药品零售企业销售药品时。无医师开具的处方不得销售处方药
- C.跨地域连锁经营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负责人,应是执业药师
- D.中药材的每件包装应标明品名、产地、供货单位
- E.储存药品仓库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35%~75%之间
- A.销售给经营企业
- B.在医院的网站进行广告宣传
- C.通过互联网销售制剂
- D.将制剂的价格与其他药品一起公示
- E.给在异地的患者,通过邮寄少量制剂
- 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B.疫苗销售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甲药品批发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D.甲药品批发企业
- E.乙药品生产商
- A.经营人员
- B.营业场所
- C.经营类别
- D.受理通知书
- E.地域环境
- A.合法资格和药品价格
- B.合法票据和药品价格
- C.合法资格和药品包装
- D.合法资格和药品质量
- E.合法票据和药品质量
- A.药品改变剂型
- B.药品改变给药途径
- C.药品改变适应症
- D.药品在原申请范围内补充说明的
- E.生产已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 A.中药生产基地、药品研发基地、疾控中心
- B.乡镇卫生院、药品经营企业、药品检验机构
- C.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物临床前研究基地
- D.药品批发企业、医疗门诊部、新药研发机构
- E.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生产企业
- A.药品金额
- B.临床诊断
- C.药品名称
- D.药品性状
- E.用法用量
- A.标签和内包装
- B.说明书和大包装
- C.标签和说明书
- D.内包装和大包装
- E.标签和大包装
- A.安全性评估结果
- B.药物经济学
- C.临床药理学
- D.药品通用名称
- E.临床治疗首选程度
- A.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
- B.打印出纸质处方格式应与手写处方一致
- C.打印的纸质处方不需要签名或者加盖签章
- D.药师核发药品时,应当核对打印的纸质处方,无误后发给药品
- E.药师应将打印的纸质处方与计算机传递处方同时收存备查
- A.60%
- B.70%
- C.80%
- D.90%
- E.100%
- A.考核制度
- B.考试制度
- C.核准制度
- D.登记制度
- E.注册制度
- A.应取得《进口药品注册证》
- B.应凭《医药产品注册证》
- C.应取得《进口准许证》
- D.应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
- E.应取得《进口药品通关单》
- A.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的变更
- B.医疗管理部门负责人的变更
- C.药剂科主任的变更
- D.具有麻醉药品处方审核资格的药师的变更
- E.麻醉药品采购人员的变更
- A.应当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 B.可以自行向邻省的医疗机构供应第一类精神药品以便满足边远地区的需求
- C.应当经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向本省内销售第一类精神药品
- D.可以向科研单位提供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小包装原料药
- E.应当在申请认定资格前,2年内没有违反有关禁毒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为
- A.在限定条件下可以依法批准进口
- B.不允许进口
- C.经出口国或地区药品管理部门批准后可以进口
- D.只要有市场就可以进口
- E.可无条件进口
- A.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 B.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 D.地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A.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认证后的跟踪检查
- B.对被检查人的技术秘密适当保密
- C.根据需要对药品质量进行抽查检验
- D.定期公告药品质量抽验结果
- E.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采取查封和扣押措施
- A.标签
- B.拉丁文名称
- C.中药饮片标识
- D.功能与主治
- E.禁忌
- A.说明药品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
- B.利用患者介绍药品的作用
- C.资助电视健康节目并在期间做不定期宣传
- D.宣传与某大学的研究机构合作研究开发
- E.利用演员等公众人物做宣传
-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 B.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 D.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E.地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A.红色
- B.淡红色
- C.淡黄色
- D.淡绿色
- E.白色
- A.先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申请。批准后方可生产
- B.是市场短缺的药品品种
- C.经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
- D.经省级药品检验所检验合格后供患者使用
- E.在突发重大疫情时通过零售药店销售
- A.要求供货单位尽快换货
- B.将余下药品退回供货单位
- C.因为没有确认为假药可以继续使用
- D.在退货的同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E.不能退、换货,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137
-
医学职业道德范畴中的共同理想是指
- A.生活理想
- B.职业理想
- C.道德理想
- D.个人理想
- E.社会理想
- A.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 B.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 C.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 D.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 E.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
- A.60日.30日
- B.90日.30日
- C.30日.30日
- D.60日.60日
- E.90日.60日
- A.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 B.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C.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 D.处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E.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 141
-
药品质量特性不包括
- A.安全性
- B.经济性
- C.稳定性
- D.均一性
- E.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