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预测试题(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异烟肼具有下列哪些理化性质(   )。

  • A.与氨制硝酸银反应产生银镜反应 
  • B.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有色的络合物
  • C.与溴反应生成溴化物沉淀   
  • D.与香草醛作用产生黄色沉淀
  • E.为白色结晶不溶于水
3

药物成盐修饰的作用有(   )。

  • A.产生较理想的药理作用   
  • B.调节适当的pH值
  • C.有良好的溶解性   
  • D.降低对机体的刺激性
  • E.提高药物脂溶性
4

下列哪些药物经代谢后产生有毒性的代谢产物(   )。

  • A.对乙酰氨基酚   
  • B.氯霉素   
  • C.舒林酸
  • D.利多卡因   
  • E.普鲁卡因
5

下列药物中含有手性中心的是(   )。

  • A.盐酸赛庚啶   
  • B.奥美拉唑   
  • C.马来酸氯苯那敏
  • D.酮替芬   
  • E.盐酸雷尼替丁
6

下列有关维生素C注射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流下灌封
  • B.亚硫酸氢钠为抗氧剂,碳酸氢钠用于调节等渗,依地酸二钠为金属螯合剂
  • C.配制时用通二氧化碳饱和的80%新鲜蒸馏水,加维生素C溶解,缓缓加入碳酸氢钠
  • D.本品可采用100℃,30分钟流通蒸汽灭菌
  • E.维生素C为易氧化分解、变色药物,采取措施:通惰性气体、加抗氧剂、金属螯合剂、调pH
7

分子中含有丙酸结构片段的非甾抗炎药有(   )。

  • A.布洛芬   
  • B.双氯芬酸钠  
  • C.萘普生
  • D.酮洛芬   
  • E.吡罗昔康
8

氟康唑化学结构中具有的基团为(   )。

  • A.2,4-二氟苯基   
  • B.1,2,4-三氮唑   
  • C.咪唑
  • D.羟基   
  • E.氯原子
9

(129~132题共用备选答案)

  • A.有解热镇痛作用但无抗炎作用
  • B.竞争性地抑制弱有机酸类药物在肾小管的分泌
  • C.对COX-2的抑制作用比对COX-1抑制活性强
  • D.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消炎作用
  • E.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尿酸合成减少    丙磺舒的作用机制为(   )。
11

(124~125题共用备选答案)

  • A.在体内代谢成亚砜
  • B.代谢后产生环氧化物,与DNA作用生成共价键化合物
  • C.在体内代谢时,绝大部分迅速水解成对氨基苯甲酸和二乙氨基乙醇
  • D.在体内有10%的药物经O-脱甲基后生成吗啡
  • E.进入血脑屏障后产生的脱乙基化代谢产物    局麻药普鲁卡因在体内很快失活的原因是(   )。
12

(126~128题共用备选答案)

  • A.甲氨蝶呤   
  • B.巯嘌呤   
  • C.卡莫氟
  • D.阿糖胞苷   
  • E.卡莫司汀    直接作用于DNA,用于治疗脑瘤的药物是(   )。
14

(120~123题共用备选答案)

  • A.盐酸苯海拉明   
  • B.马来酸氯苯那敏   
  • C.盐酸赛庚啶
  • D.奥美拉唑   
  • E.盐酸雷尼替丁    (   )具有亚砜结构。
15

(116~119题共用备选答案)

  • A.结构中含有哌嗪环   
  • B.结构中含有噻吩环   
  • C.结构中含有环丁基
  • D.结构中含有噻唑环   
  • E.结构中含有芳伯氨基    盐酸布桂嗪(   )。
19

(112~115题共用备选答案)

  • A.盐酸左旋咪唑   
  • B.吡喹酮   
  • C.乙胺嘧啶
  • D.磷酸氯喹  
  • E.甲硝唑    通过插入DNA双螺旋链发挥作用的药物是(   )。
21

(109~111题共用备选答案)

  • A.盐酸吗啡   
  • B.盐酸哌替啶   
  • C.枸橼酸芬太尼
  • D.盐酸美沙酮   
  • E.盐酸溴己新    代谢产物为活性代谢物,并已作为药品使用的是(   )。
22

(106~108题共用备选答案)

  • A.氟哌啶醇   
  • B.三唑仑
  • C.盐酸氯丙嗪   
  • D.盐酸阿米替林    (   )为镇静催眠药。
24

(101~103题共用备选答案)

  • A.盐酸地尔硫   
  • B.硝苯地平   
  • C.盐酸普萘洛尔
  • D.硝酸异山梨醇酯   
  • E.盐酸哌唑嗪    具有二氢吡啶结构的钙通道拮抗剂为(   )。
25

(104~105题共用备选答案)

  • A.头孢氨苄   
  • B.头孢羟氨苄   
  • C.头孢噻吩钠
  • D.头孢噻肟钠   
  • E.头孢哌酮    (   )3位侧链上含有1-甲基四氮唑基。
27

奥司他韦具备以下哪个性质(   )。

  • A.通过抑制神经氨酸酶与唾液酸结合而起作用
  • B.第一个上市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 C.全碳六六环类流感病毒NA抑制剂
  • D.乙酯型前药
  • E.口服后经体内酯酶的代谢产生活性物质
28

化学名称为“17β-羟基-19-去甲-17α-孕甾-4-烯-20-炔-3-酮”的药物是(   )。

  • A.甲睾酮   
  • B.苯丙酸诺龙   
  • C.雌二醇
  • D.炔诺酮   
  • E.醋酸地塞米松
29

下列哪项表述与盐酸小檗碱的性质不符(   )。

  • A.本品易溶于水   
  • B.可被高锰酸钾氧化
  • C.存在三种形式   
  • D.以季铵式为主要的存在形式
  • E.为黄色结晶性粉末
32

经典的抗组胺H1受体拮抗药按化学结构类型分类有(   )。

  • A.乙二胺类、哌嗪类、三环类、丙胺类
  • B.乙二胺类、氨基醚类、哌嗪类、丙胺类、三环类、哌啶类
  • C.咪唑类、呋喃类、噻唑类
  • D.哌嗪类、咪唑类、呋喃类、乙二胺类、噻唑类
  • E.乙二胺类、呋喃类、噻唑类、咪唑类、哌嗪类、哌啶类
33

具有结构式的药物临床用作(   )。

  • A.抗疟药   
  • B.抗菌剂   
  • C.维生素药
  • D.激素药   
  • E.心血管药
35

以下镇痛药中以其左旋体供药用,右旋体无效的是(   )。

  • A.芬太尼   
  • B.布桂嗪   
  • C.吗啡
  • D.哌替啶   
  • E.美沙酮
36

下列哪种药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而无消炎抗风湿作用(   )。

  • A.安乃近   
  • B.对乙酰氨基酚   
  • C.阿司匹林
  • D.布洛芬   
  • E.吡罗昔康
37

吡罗昔康不具有的特点是(   )。

  • A.非类固醇抗炎药   
  • B.具有苯并噻嗪结构    
  • C.具有酰胺结构
  • D.作用弱于吲哚美辛   
  • E.具有芳香羟基
38

下列叙述中与阿昔洛韦不符的是(   )。

  • A.是腺嘌呤与开环化合物形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
  • B.1位氮上的氢有酸性可制成钠盐供注射用
  • C.为广谱抗病毒药
  • D.其作用机制为干扰病毒的DNA合成并掺入到病毒的DNA中
  • E.用于治疗疱疹性角膜炎,生殖器疱疹等
39

艾司唑仑比地西泮活性强的原因是(   )。

  • A.亚胺基水解后可重新关环   
  • B.亚胺基相对稳定
  • C.因三唑环的存在   
  • D.吸收的完全
  • E.不被代谢
40

以下与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的性质不符的是(   )。

  • A.化学名为4-[(2-异丙氨基-1-羟基)乙基]-1,2-苯二酚盐酸盐
  • B.用于周围循环不全时低血压状态的急救
  • C.露置空气中,见光易氧化变色,色渐深
  • D.分子有一个手性碳原子,但临床上使用其外消旋体
  • E.配制注射剂时不应使用金属容器
41

维生素B6不具有哪个性质(   )。

  • A.白色结晶性粉末   
  • B.水溶液显碱性   
  • C.有升华性
  • D.易溶于水   
  • E.水溶液易被空气氧化
42

利巴韦林临床上主要用于(   )。

  • A.抗真菌感染   
  • B.抗革兰阳性菌感染   
  • C.免疫调节
  • D.抗病毒感染   
  • E.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43

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是(   )。

  • A.药物的分子量   
  • B.药物的低共熔点   
  • C.皮肤的水合作用
  • D.药物晶型   
  • E.透皮吸收促进剂
44

制备脂质体的材料有(   )。

  • A.脂肪酸甘油酯   
  • B.磷脂   
  • C.纤维素类
  • D.胆固醇   
  • E.硬酯醇
45

常用作微囊囊材的半合成高分子材料有(   )。

  • A.壳聚糖   
  • B.CMC-Na   
  • C.HPMC
  • D.PVP   
  • E.EC
46

可作为氯霉素滴眼剂pH调节剂的是(   )。

  • A.10%HCl   
  • B.硼砂    
  • C.尼泊金甲酯
  • D.硼酸   
  • E.硫柳汞
47

关于软膏的制法说法正确的是(   )。

  • A.基质为油脂性的半固体时,可直接采用研和法
  • B.水溶性基质和乳剂型基质也适合用研和法
  • C.大量制备油脂性基质时,常用熔融法
  • D.软膏的制备通常有三种方法:研和法、熔和法和乳化法
  • E.乳化法用于制备乳剂型基质
48

片剂质量的要求是(   )。

  • A.含量准确,重量差异小
  • B.压制片中药物很稳定,故无保存期规定
  • C.崩解时限或溶出度符合规定
  • D.色泽均匀,完整光洁,硬度符合要求
  • E.片剂大部分经口服用,不进行细菌学检查
49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

  • A.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 B.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 C.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 D.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 E.剂型可影响疗效
50

以下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   )。

  • A.常用滴眼剂   
  • B.用于外伤和手术的滴眼剂
  • C.脊椎注射的产品   
  • D.输液
  • E.多剂量注射剂
51

以下与表面活性剂有关的参数是(   )。

  • A.HLB值   
  • B.Krafft Point   
  • C.顶裂
  • D.起昙   
  • E.浊点
52

下列关于溶胶剂的错误表述是(   )。

  • A.溶胶剂属于热力学和动力学均不稳定体系
  • B.溶胶剂中加入电解质会产生盐析作用
  • C.溶胶粒子具有双电层结构而荷电,溶胶具有电泳现象
  • D.ξ电位越高斥力越大,溶胶剂的稳定性越差
  • E.溶胶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因而沉降速度越小
53

有关片剂质量检查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糖衣片的崩解时限是30分钟
  • B.薄膜衣片的崩解时限是60分钟
  • C.小于0.30g的片重差异限度为±5.0%
  • D.外观应色泽均匀、无杂斑、无异物
  • E.若A+1.8S≤15.0,则片剂的含量均匀度合格
54

关于药物制成混悬剂条件的正确表述有(   )。

  • A.药物的剂量超过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时
  • B.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时
  • C.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应制成混悬剂使用
  • D.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时
  • E.需要产生缓释作用时
56

(69~72题共用备选答案)

  • A.微球   
  • B.pH敏感脂质体   
  • C.磷脂和胆固醇
  • D.毫微粒   
  • E.单室脂质体    (   )为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而加以修饰的脂质体。
58

(65~68题共用备选答案)

  • A.ξ电位降低   
  • B.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 C.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作用   
  • D.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 E.乳化剂类型改变    (   )是分层。
59

(58~60题共用备选答案)

  • A.PLA   
  • B.MC   
  • C.硬脂酸
  • D.HPMC   
  • E.聚氯乙烯    (   )为缓控释制剂的致孔剂。
60

(61~64题共用备选答案)

指出下列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 A.醋酸氢化可的松微晶 25g   
  • B.氯化钠 8g
  • C.吐温80 3.5g   
  • D.羧甲基纤维素钠 5g
  • E.硫化汞 0.01g    防腐剂(   )。
61

(54~57题共用备选答案)

  • A.湿法制粒压片   
  • B.结晶药物直接压片   
  • C.干法制粒压片
  • D.粉末直接压片   
  • E.空白颗粒压片    药物较稳定,遇湿热不起变化,加入粘合剂、颗粒具有压缩性能好等优点的是(   )。
65

(52~53题共用备选答案)

  • A.首过效应   
  • B.胃排空速率   
  • C.肠肝循环
  • D.分布   
  • E.吸收    在胆汁中排出的药物或代谢物,在小肠中转运期间重新吸收返回肝门静脉的现象为(   )。
67

(48~51题共用备选答案)

  • A.Z值   
  • B.F0值   
  • C.F值
  • D.N值   
  • E.D值    热压灭菌过程可靠性参数(   )。
72

(40~43题共用备选答案)

  • A.矫味剂   
  • B.非极性溶剂   
  • C.半极性溶剂
  • D.极性溶剂   
  • E.防腐剂    聚乙二醇的作用为(   )。
73

(38~39 共用备选答案)

  • A.山梨酸   
  • B.硬脂酸甘油酯   
  • C.乙基纤维素
  • D.滑石粉   
  • E.聚乙二醇400    液体药剂中的防腐剂是(   )。
77

(34~37 共用备选答案)

  • A.沸腾制粒法   
  • B.滴制法   
  • C.研和法
  • D.流延法   
  • E.热融法    制备栓剂采用(   )。
78

(28~30 共用备选答案)

  • A.静脉注射   
  • B.口服制剂   
  • C.肌内注射
  • D.气雾剂   
  • E.经皮吸收制剂    直接进入体循环,不存在吸收过程,可以认为药物百分百利用的是(   )。
79

(31~33题共用备选答案)

  • A.CMS-Na   
  • B.CMC Na   
  • C.PVA
  • D.CAP   
  • E.PLA    羧甲基纤维素钠(   )。
80

(25~27题共用备选答案)

  • A.氟利昂   
  • B.可可豆脂   
  • C.月桂氮革酮
  • D.司盘85   
  • E.硬脂酸镁    气雾剂中作抛射剂的是(   )。
81

含有生物碱盐的溶液与含有鞣酸的溶液配伍时产生沉淀的现象为(   )。

  • A.物理配伍变化   
  • B.环境的配伍变化   
  • C.生物配伍变化
  • D.药理配伍变化   
  • E.化学配伍变化
82

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1/2药物消除99.9%(   )。

  • A.4t<SUB>1/2</SUB>&nbsp;&nbsp;&nbsp;
  • B.6t<SUB>1/2</SUB>&nbsp;&nbsp;&nbsp;
  • C.8t<SUB>1/2</SUB>
  • D.10t<SUB>1/2</SUB>&nbsp;&nbsp;&nbsp;
  • E.12t<SUB>1/2&nbsp;&nbsp;&nbsp;&nbsp;</SUB>
83

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   )。

  • 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nbsp;&nbsp;&nbsp;
  • 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
  • C.药物的粒度&nbsp;&nbsp;&nbsp;
  • D.药物旋光度
  • E.药物的晶型
84

关于相分离法制备微型胶囊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

  • A.相分离法,即物理化学法
  • B.不适合于难溶性药物的微囊化
  • C.凝聚法、改变温度法等均属于此方法的范畴
  • D.微囊化在液相中进行,囊心物与囊材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相析出
  • E.相分离法现已成为药物微囊化的主要方法之一
85

药物透皮吸收是指(   )。

  • A.药物通过表皮到达深层组织
  • B.药物主要通过毛囊和皮脂腺到达体内
  • C.药物通过表皮在用药部位发挥作用
  • D.药物通过表皮,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 E.药物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的过程
86

缓、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一般应在普通制剂的(   )。

  • A.80%~100%&nbsp;&nbsp;&nbsp;
  • B.100%~120%&nbsp;&nbsp;&nbsp;
  • C.80%~120%
  • D.60%~80%&nbsp;&nbsp;&nbsp;
  • E.80%~125%
87

关于灭菌法的叙述中哪一条是错误的(   )。

  • A.灭菌法是指杀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 B.微生物只包括细菌、真菌
  • C.细菌的芽孢具有较强的抗热性,不易杀死,因此灭菌效果应以杀死芽孢为准
  • D.在药剂学中选择灭菌法与微生物学上的不尽相同
  • E.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化学成分和新陈代谢影响极大,许多物理方法可用于灭菌
88

有关HLB值的错误表述是(   )。

  • A.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
  • B.HLB值在8~16的表面活性剂,适合用作O/W乳化剂
  • C.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有较低的HLB值,亲油性表面活性剂有较高的HLB值
  • D.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有加和性
  • E.根据经验,一般将表面活性剂的HLB值限定在0~20之间,
89

可以作为凝胶剂的辅料为(   )。

  • A.CMS-Na&nbsp;&nbsp;&nbsp;
  • B.MCC&nbsp;&nbsp;&nbsp;
  • C.卡波姆
  • D.柠檬酸&nbsp;&nbsp;&nbsp;
  • E.乙基纤维素
90

对软膏剂的质量要求,错误的叙述是(   )。

  • A.均匀细腻、无粗糙感
  • B.软膏剂是半固体制剂,药物与基质必须是互溶的
  • C.软膏剂稠度应适宜,易于涂布
  • D.应符合卫生学要求
  • E.无不良刺激性
91

一般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是(   )。

  • A.原辅料混合→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整粒与分级→装袋
  • B.原辅料混合→制湿颗粒→制软材→干燥→整粒与分级→装袋
  • C.原辅料混合→制湿颗粒→干燥→制软材→整粒与分级→装袋
  • D.原辅料混合→制软材→制湿颗粒→整粒与分级→干燥→装袋
  • E.原辅料混合→制湿颗粒→干燥→整粒与分级→制软材→装袋
92

对散剂特点的错误表述是(   )。

  • A.比表面积大、易分散、奏效快&nbsp;&nbsp;&nbsp;
  • B.便于小儿服用
  • C.制备简单、剂量易控制&nbsp;&nbsp;&nbsp;
  • D.外用覆盖面大,但不具保护、收敛作用
  • E.储存、运输、携带方便
93

黄连素片包薄膜衣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止氧化变质&nbsp;&nbsp;&nbsp;
  • B.防止胃酸分解&nbsp;&nbsp;&nbsp;
  • C.控制定位释放
  • D.避免刺激胃黏膜&nbsp;&nbsp;&nbsp;
  • E.掩盖苦味
94

与片剂中药物的吸收最密切相关的参数是(   )。

  • A.硬度&nbsp;&nbsp;&nbsp;
  • B.脆碎度&nbsp;&nbsp;&nbsp;
  • C.崩解度
  • D.溶出度&nbsp;&nbsp;&nbsp;
  • E.含量均匀度
95

以下对滴眼剂叙述错误的是(   )。

  • A.正常眼可耐受的pH值为5.0~9.0
  • B.15μm以下的颗粒不得少于90%
  • C.药液刺激性大,可使泪液分泌增加而使药液流失,不利于药物被吸收
  • D.增加滴眼剂的粘度,可以阻止药物向角膜的扩散,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 E.滴眼剂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澄明溶液或混悬液
96

关于缓控释制剂剂量设计正确的叙述是(   )。

  • A.硝苯地平普通片每日服用3次,每次10mg,设计24小时给药的缓释制剂剂量为20mg
  • B.某药普通制剂每日服用3次,每次100mg,设计12小时给药的缓释制剂剂量为100mg
  • C.进口硝苯地平缓释片有20、30mg 2种规格
  • D.进口硝苯地平缓释片有20、30、40mg 3种规格
  • E.进口硝苯地平缓释片有20、30、40、60mg 4种规格
97

以下不属于储库型经皮吸收制剂的是(   )。

  • A.膜控释型&nbsp;&nbsp;&nbsp;
  • B.复合膜型&nbsp;&nbsp;&nbsp;
  • C.聚合物骨架型
  • D.微储库型&nbsp;&nbsp;&nbsp;
  • E.粘胶分散型
98

关于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毛果芸香碱具有内酯结构,碱性条件下较稳定不易发生水解反应
  • B.氯霉素只受广义酸碱催化作用,其滴眼液宜采用磷酸盐缓冲剂作溶媒
  • C.Arthenius公式适用于注射剂和固体制剂
  • D.维生素D中加入聚山梨酯80可提高稳定性
  • E.巴比妥注射液常用60%丙二醇作溶剂,可降低介电常数,提高稳定性
99

混悬剂中药物粒子的大小一般为(   )。

  • A.<10nm&nbsp;&nbsp;&nbsp;
  • B.500~10000nm&nbsp;&nbsp;&nbsp;
  • C.<0.1nm
  • D.<5nm&nbsp;&nbsp;&nbsp;
  • E.<100nm
100

渗透泵型片剂控释的基本原理是(   )。

  • A.片剂外面包控释膜,使药物恒速释出
  • B.片剂膜内渗透压大于片剂膜外,将药物从细孔压出
  • C.片外渗透压大于片内,将片内药物压出
  • D.减慢扩散
  • E.减少溶出
101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散剂制备的一般规律(   )。

  • A.组分数量差异大者,易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
  • B.含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
  • C.含低共熔组分时,应避免出现低共熔
  • D.组分堆密度差异大者,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器中,再放入堆密度大者
  • E.剂量小的毒剧药物,应根据剂量的大小制成1:10、1:100或1:1000的倍散
102

下列关于β-CD包合物优点的不正确表述是(   )。

  • A.增大药物的溶解度&nbsp;&nbsp;&nbsp;
  • B.提高药物的稳定性&nbsp;&nbsp;&nbsp;
  • C.使液态药物粉末化
  • D.使药物具靶向性&nbsp;&nbsp;&nbsp;
  • E.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103

关于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的特点的正确表述是(   )。

  • A.胞饮作用对于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不是十分重要
  • B.促进扩散的转运速率低于被动扩散
  • C.主动转运借助于载体进行,不需消耗能量
  • D.被动扩散的物质可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转运的速度为一级速度
  • E.被动扩散会出现饱和现象
104

有关药物制剂稳定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药物制剂稳定性包括化学、物理稳定性
  • B.盐酸普鲁卡因和青霉素类易发生氧化反应
  • C.Arrhenius公式可定量描述温度与反应速度之间的指数关系,是药物制剂稳定性预测的主要理论依据
  • D.酚类和烯醇类药物(如肾上腺素)、维生素C易发生水解反应
  • E.影响因素试验包括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强光照射和加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