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给药途径一致
- B.每种药物剂量不宜大
- C.治疗作用协同或至少相加
- D.合并用药的品种不宜过多
- E.不良反应相互抵消或至少不重叠或相加
- A.地西泮
- B.阿司匹林
- C.依他尼酸
- D.水合氯醛
- E.卡那霉素
- A.缬沙坦
- B.尼卡地平
- C.氨氯地平
- D.阿替洛尔
- E.依那普利
- A.戒烟戒酒
- B.足量饮水
- C.加强体育锻炼
- D.保持均衡
- E.禁用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 A.克霉唑
- B.氟康唑
- C.咪康唑
- D.制霉菌素
- E.伊曲康唑
- A.雄激素
- B.雌激素
- C.口服避孕药
- D.糖皮质激素
- E.蛋白同化类固醇
- A.氯丙嗪
- B.丙米嗪
- C.四环素
- D.丙戊酸钠
- E.甲氨蝶呤
- A.白天咳嗽者宜选用
- B.剧烈咳嗽者宜首选
- C.夜间咳嗽者宜选用
- D.刺激性干咳或阵咳症状为主者可选
- E.对口腔黏膜有麻醉作用,须整片吞服,不可嚼碎
- A.孕妇
- B.哮喘患者
- C.肾功能不全者
- D.肝功能不全者
- E.风湿性、类风湿性疾病病人
- A.总胆固醇升高
- B.三酰甘油酯升高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 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E.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A.因人因病而异
- B.有明确的指征
- C.治疗过程随访
- D.小剂量、短疗程
- E.依据昼夜节律性给药
- A.红霉素
- B.利福平
- C.磺胺药
- D.异烟肼
- E.氨苄西林
- A.丙磺舒
- B.胰岛素
- C.阿司匹林
- D.氢氯噻嗪
- E.苯溴马隆
- A.链霉素
- B.土霉素
- C.红霉素
- D.盐酸四环素
- E.青霉素G钠
- A.青霉素
- B.磺胺药
- C.红霉素
- D.酮康唑
- E.口服避孕药
- A.香连片
- B.丹参片
- C.乌梅丸
- D.保和丸
- E.黄连上清丸
- A.18岁以下少女
- B.哺乳期妇女
- C.妊娠期初始3个月妇女
- D.过敏或其他硝基咪唑类药过敏者
- E.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血液病者
- A.宜用足量水送服
- B.应于早晨空腹服药
- C.服后10分钟内宜平卧
- D.可与铁剂合用,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 E.为减少不良反应,不得再合并应用其他双膦酸盐
- A.超常处方
- B.差错处方
- C.非法定处方
- D.不规范处方
- E.用药不适宜处方
- A.泼尼松片
- B.西地碘含片
- C.甲硝唑口颊片
- D.10%硝酸银溶液
- E.地塞米松粘贴片
- 正确
- 错误
- A.钙制剂
- B.氟制剂
- C.维生素D
- D.甲状旁腺
- E.双膦酸盐 不得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的同类药物的是
- 正确
- 错误
- A.170~200g/L
- B.(5.0~12.0)?109/L
- C.(15.0~20.0)?109/L
- D.(3.9~5.3)?1012/L
- E.(6.0~7.0)?1012/L 血红蛋白(Hb)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主动方式
- B.被动方式
- C.教育方式
- D.协商方式
- E.指令方式 药师日常承接的用药咨询大多是
- A.乙酰胺
- B.异丙嗪
- C.氯丙嗪
- D.克林霉素
- E.克拉霉素 属于抗精神病药的是
- A.不用或少用药物
- B.选择适当的剂量
- C.药物治疗要适度
- D.提高老年人用药依从性
- E.根据生理特点合理选择药物 增加剂量前至少要间隔3个血浆半衰期
- 30
-
非诺贝特属于
- 正确
- 错误
- A.<150mmHg
- B.<120/80mmHg
- C.<125/75mmHg
- D.<130/80mmHg
- E.<140/90mmHg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是
- A.烟酸类
- B.贝丁酸类
- C.胆酸螯合剂
-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 E.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阿昔莫司属于
- 正确
- 错误
- A.利血平
- B.氢氯噻嗪
- C.福辛普利
- D.尼索地平
- E.特拉唑嗪 对患高血压合并痛风者不宜选用的药物是
- 正确
- 错误
- A.糖化血红蛋白
- B.空腹血糖测定
- C.血清C肽测定
- D.血浆胰岛素测定
- E.葡萄糖耐量实验 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功能的是
- A.维A酸
- B.青霉素
- C.碳酸钙
- D.维生素A
- E.普萘洛尔 妊娠早期妇女禁用的药物是
- 正确
- 错误
- A.儿童
- B.青年
- C.新生儿
- D.婴幼儿
- E.成年人 使青霉素G的半衰期长达3小时的生长阶段是
- A.维生素C与铁剂同服
- B.磷霉素联用其他抗菌药物
- C.普萘洛尔联用硝苯地平降血压
- D.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复方制剂
- E.硫酸阿托品联用解磷定解除有机磷中毒 作用不同的靶点的联合用药是
- 正确
- 错误
- 42
-
重度肾损害患者的用药量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常规剂量的25%~30%
- B.常规剂量的25%~50%
- C.常规剂量的35%~50%
- D.常规剂量的50%~75%
- E.常规剂量的75%~100% 轻度肾损害患者的用药量是
- A.药物吸收
- B.药物分布
- C.药物代谢
- D.药物中毒
- E.药物排泄 新生儿对青霉素的廓清率仅及2岁儿童的17%
- 正确
- 错误
- A.胰岛素
- B.苯乙双胍
- C.格列齐特
- D.瑞格列奈
- E.罗格列酮 属于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的是
- A.戒除烟酒嗜好
- B.定期检查肝功能
- C.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 D.治疗必需,则应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不要长期服用
- E.随时监测和观察(如黄疸、肝肿大、肝区叩痛等)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达到退热效果后就可停用
- A.胰酶
- B.山莨菪碱
- C.洛哌丁胺
- D.左氧氟沙星
- E.双歧三联活菌制剂 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宜选用
- 50
-
氨苯蝶啶属于
- 正确
- 错误
- 51
-
患者临床表现类似中毒症状
- 正确
- 错误
- A.α受体阻断剂(α—RB)
- B.β受体阻断剂(β-RB)
- C.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ARB)
- D.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脑血管病病人宜选用的药物是
- A.保钾利尿剂
- B.直接血管扩张剂
- 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D.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 E.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肼曲嗪属于
- A.峰浓度
- B.谷浓度
- C.稳态浓度
- D.稳态的峰浓度和谷浓度
- E.确定个体患者的药动学参数 患者感觉疗效不明显
- 55
-
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
- 正确
- 错误
- A.碘苷滴眼剂
- B.羟苄唑滴眼剂
- C.两性霉素B滴眼剂
- D.多粘菌素滴眼剂
- E.左氧氟沙星滴眼剂 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处方药是
- A.尿酮体
- B.尿肌酐
- C.尿沉渣结晶
- D.尿血红蛋白
- E.尿液的酸碱度改变 维生素C可能引起
- 正确
- 错误
- A.一般可由当事人的主管或同事接待
- B.微笑、示坐、倒水等,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 C.接待人须有亲和力,并有一定的沟通经验
- D.存留处方、清单、病历、药历、微机储存信息等
- E.尽快将患者带离现场,到办公室或会议室等场所 应对患者投诉选择的合适地点是
- A.眼睛疾病引起眼压升高导致
- B.感染性发热、鼻窦炎的前驱症状
- C.主观因素引起头颈部肌纤维持续紧张导致
- D.范围局限,常无预兆,可由洗脸、刷牙、咀嚼、吞咽诱发
- E.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及某些物质暂时性改变所致 偏头痛
- 61
-
偶可致无菌性脑膜炎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63
-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引起
- 正确
- 错误
- A.保泰松
- B.布洛芬
- C.美洛昔康
- D.塞来昔布
- E.对氨基水杨酸钠 可致粒细胞减少
- A.尿蛋白
- B.尿葡萄糖
- C.尿液隐血
- D.尿胆红素
- E.尿液的酸碱度改变 氨丁三醇可能引起
- 66
-
多粘菌素可能引起
- 正确
- 错误
- A.17%
- B.27%
- C.37%
- D.57%
- E.77%
- A.钠
- B.茶碱
- C.鞣酸
- D.咖啡因
- E.儿茶酚
- A.真菌
- B.红细胞
- C.上皮细胞
- D.白细胞增多
- E.吞噬细胞增多
- A.缺乏叶酸,红细胞减少
- B.缺乏维生素B12,红细胞减少
- C.缺乏铁元素,红细胞减少
- D.铁元素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 E.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 A.小儿、老人、妊娠及哺乳妇女
- B.药物治疗窗窄、需要做监测者
- C.用药后容易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者
- D.用药效果不佳、需要重新选择药品或调整用药方案者
- E.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需长期联合应用多种药品者
- A.以免引起肝、肾脏损伤
- B.以免引起胃肠道的损伤
- C.发生皮疹、血管性水肿、哮喘等反应
- D.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出汗,以致脱水
- E.退热属对症治疗,可能掩盖病情,影响疾病诊断
- A.尿尿酸
- B.尿素氮
- C.尿酮体
- D.尿液隐血
- E.尿胆红素
- A.奥司他韦片剂(达菲)
- B.对乙酰氨基酚片剂
- C.含伪麻黄碱的复方制剂
- D.含右美沙芬的复方制剂
- E.含金刚烷胺的复方制剂
- A.给病人无根据地使用多种药物
- B.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而联合用药
- C.合用含有相同活性成分的复方制剂
- D.多名医师给同一病人开具相同的药物
- E.提前续开具处方造成同时使用相同的药物
- A.淋巴细胞
- B.单核细胞
- C.嗜酸性粒细胞
- D.嗜碱性粒细胞
- E.中性粒细胞
- A.50~120μg
- B.50~l00μg
- C.50~80μg
- D.40~60μg
- E.20~40μg
- A.发作初期
- B.发作间歇期
- C.急性发作期
- D.痛风性肾病患者
- E.术后痛风发作或禁食者
- A.拟胆碱药
- B.抗胆碱药
- C.β受体阻断剂
- D.解热镇痛药
- E.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 A.缬沙坦
- B.氨氯地平
- C.维拉帕米
- D.氨苯蝶啶
- E.依那普利
- A.4%
- B.14%
- C.24%
- D.34%
- E.54%
- A.维生素E
- B.维生素D
- C.维生素C
- D.维生素B
- E.维生素A
- A.联合应用毒性大的药物
- B.二甲双胍用于非糖尿病患者减肥
- C.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一药多名的药物
- D.滥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二磷酸果糖
- E.2~3个抗菌物联用或超剂量、超范围应用
- A.夜间4时
- B.早晨6时
- C.上午8时
- D.上午11时
- E.夜间12时
- A.甲睾酮
- B.甲硝唑
- C.甲巯咪唑
- D.甲基多巴
- E.甲苯磺丁脲
- A.抗-HBs( )
- B.抗-HBc( )
- C.抗-HBe( )
- D.HBeAg( )
- E.HBsAg( )
- A.10倍
- B.15倍
- C.20倍
- D.30倍
- E.40倍
- A.可杜绝投诉事件
- B.提高公众对药师的认知度
- C.使患者获得有关用药指导
- D.使药师获取患者的相关信息和问题
- E.加强药师和患者的情感与联系,使“服务”更贴近患者
- A.2~4小时
- B.3~5小时
- C.4~6小时
- D.5~7小时
- E.6~8小时
- A.吗啡
- B.可待因
- C.苯丙哌林
- D.右美沙芬
- E.喷托维林
- A.苯扎贝特
- B.吉非贝齐
- C.阿昔莫司
- D.奥利司他(减肥药)
- E.非诺贝特
- 为减轻胃肠刺激,贫血患者服用铁剂应该在A.睡前
- B.餐前
- C.餐后
- D.两餐间
- E.餐前或两餐间
- A.含朱砂的制剂
- B.含地高辛的制剂
- C.含维生素C的制剂
- D.含庆大霉素的制剂
- E.含马兜铃酸的制剂
- 以下调节血脂药的作用机制中,最正确的是A.减少脂质吸收
- B.干扰肝内脂蛋白合成
- C.加速脂质的分解或排泄
- D.增加脂蛋白从血浆中清除速度
- E.干扰脂质代谢过程中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
- A.观察数月,再决定是否进行药物治疗
- B.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进行药物治疗
- C.观察相当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进行药物治疗
- D.观察(血压及危险因素)数周,再决定是否进行药物治疗
- E.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危险因素和临床症状进行药物治疗
- A.4%~6%
- B.48%~60%
- C.4.8%~6.0%
- D.3.8%~4.0%
- E.2.8%~64.0%
- A.肾单位急剧减少
- B.肾小球急剧减少
- C.肾单位仅有一半
- D.肾单位仅为年轻人的一半
- E.肾单位仅为年轻时的一半
- A.立即就餐则注射稍浅些
- B.不能按时就餐则注射浅些
- C.不能按时就餐则注射深些
- D.注射时血糖较高,则注射稍浅些
- E.注射时血糖偏低,则注射稍深些
- A.妊娠3周内
- B.妊娠5周内
- C.受精后3~5周
- D.受精后3周以内
- E.妊娠后期3周~5周
- A.手术野已被严重污染
- B.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
- C.手术过程中可能引致感染
- D.手术过程中,手术野可能被污染,引致感染
- E.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
- A.选择药品错误
- B.药品名称差错
- C.处方辨认不清
- D.药品名称缩写不规范
- E.药品名称相似或外貌相似
- A.阿米卡星
- B.卡那霉素
- C.多西环素
- D.奈替米星
- E.去甲万古霉素
- A.新生儿的药物半衰期短
- B.新生儿皮下注射用药吸收快
- C.药物在新生儿脑脊液中分布较少
- D.新生儿局部用药透皮吸收较成人少
- E.新生儿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成人大
- A.罗非昔布用于预防结肠、直肠癌
- B.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一药多名的药物
- C.肌注大观霉素治疗非淋球菌泌尿道感染
- D.滥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二磷酸果糖
- E.2~3个抗菌物联用或超剂量、超范围应用
- A.感染性疾病
- B.敏感性试验
- C.药物的作用特点
- D.药物的体内过程
- E.确诊为细菌性感染为用药指征
- A.心肝肾及胃肠等主要器官功能在不断下降
- B.常规剂量连续给药就有可能引起蓄积性中毒
- C.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减慢,血浆半衰期延长
- D.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增加,使游离型药物减少
- E.即使在常规剂量下,也可能出现血药浓度增高而造成毒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