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预测试题(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芒硝的炮制目的是(   )

  • A.增强泻火作用
  • B.去除杂质
  • C.增强软坚作用
  • D.缓和咸寒之性
  • E.增强润燥软坚、消导、下气通便作用
2

药物代谢的主要类型有(   )

  • A.氧化反应
  • B.还原反应
  • C.水解反应
  • D.结合反应
  • E.变旋反应
3

影响药物吸收的主要生理因素有 (   )

  • A.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
  • B.胃排空速率
  • C.油/水分配系数的影响
  • D.药物在循环系统的运行速度
  • E.血液黏度和体积的影响
4

下列哪些物料可用于包薄膜衣(   )

  • 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B.乙基纤维素
  • C.羟丙基纤维素
  • D.甲基羟乙基纤维素
  • E.苯乙烯—乙烯吡啶共聚物
5

降低颗粒间的摩擦力、改善颗粒流动性的辅料有(   )

  • A.微粉硅胶
  • B.硬脂酸镁
  • C.滑石粉
  • D.聚乙二醇
  • E.月桂醇硫酸镁
6

皮类药料经切块、洗.涤、蒸制、加2%碳酸钠、加热的处理是为了(   )

  • A.防止发霉变质
  • B.除去脂肪等杂质
  • C.便于粉碎成细粉
  • D.消除腥臭味
  • E.降低挥发性碱性物质的含量
7

(130~132题共用备选答案)

  • A.隔室模型
  • B.单室模型
  • C.双室模型
  • D.中央室
  • E.周边室    药物进入体内后,能迅速进入机体的某些部位,但对另一些部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分布。从速度论的观点将机体划分为药物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两个独立系统,即(   )    将体内血药浓度相同的分布区域看作同一隔室(   )    药物进入体内后,能迅速向各组织器官分布,以致药物能很快在血液与各组织脏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
8

微波干燥兼有杀虫及灭菌作用适用于 (   )

  • A.饮片
  • B.散剂
  • C.滴丸
  • D.蜜丸
  • E.水丸
9

乳剂的制备方法有(   )

  • A.凝聚法
  • B.干胶法
  • C.湿胶法
  • D.新生皂法
  • E.分散法
10

麦芽发芽工艺不包括(   )

  • A.取大麦清水浸至6~7成透
  • B.置透气漏水容器内发芽
  • C.每日淋水2~3次,保持湿润
  • D.待芽长0.5cm,取出,晒干
  • E.炒黄
11

雄黄炮制忌用哪种方法(   )

  • A.加水研磨
  • B.加水球磨
  • C.煅后水飞
  • D.水飞
  • E.水飞后再用稀盐酸水飞吹
12

朱砂有毒,水飞后的目的不包括(   )

  • A.便于制剂
  • B.毒性降低
  • C.便于内服和外用
  • D.增强安神作用
  • E.使药物纯净,极细
13

厚朴姜炙后的作用是(   )

  • A.消除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 B.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 C.缓和药性,增强疗效
  • D.减少副作用,增强止咳平喘作用
  • E.制其寒性,增强润肺化痰作用
14

炮制川乌采用下列哪种工艺去毒效果最好(   )

  • A.水处理
  • B.醋处理
  • C.干热处理
  • D.酒处理
  • E.湿热处理
15

附子炮制后得炮附片,其作用是(   )

  • A.温肾暖脾
  • B.强筋壮骨
  • C.温中和胃
  • D.回阳救逆
  • E.散寒止痛
16

熟大黄的泻下作用减轻是因为(   )

  • A.结合型蒽醌含量增高,二酮衍生物含量下降
  • B.游离型蒽醌和二酮衍生物含量降低
  • C.结合型蒽醌含量降低,二酮衍生物含量增高
  • D.游离型蒽醌和二酮衍生物含量增加
  • E.结合型大黄酸和鞣质含量降低
17

砂炒穿山甲应炒至(   )

  • A.鼓起,发泡,表面呈黑褐色
  • B.鼓起,发泡,断面呈金黄色
  • C.发泡,边缘向内卷曲,表面呈金黄色
  • D.鼓起,边缘卷曲,表面呈焦褐色
  • E.鼓起,发泡,有爆裂声
19

关于气雾剂叙述错误的是(   )

  • A.阿由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和抛射剂组成
  • B.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
  • C.可起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
  • D.雾滴的大小取决于附加剂的用量
  • E.抛射剂是喷射药物的动力
20

包薄膜衣常用的脂溶性增塑剂有(   )

  • A.聚乙二醇
  • B.甘油三醋酸酯
  • C.欧巴代
  • D.泊洛沙姆
  • E.丙二醇
21

用于无菌操作或低温灭菌的安瓿一般须采用(   )

  • A.干热灭菌法
  • B.紫外灭菌法
  • C.湿热灭菌法
  • D.化学灭菌法
  • E.辐射灭菌法
22

蜜丸以塑制法制备,其工艺流程正确的是(   )

  • A.备料→和药→制丸块→分粒及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 B.备料→制丸块→制丸条→分粒及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 C.备料→和药→制丸块→制九条→分粒及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 D.备料→起模→制九条→分粒及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 E.备料→制丸块→压制丸粒→分粒及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23

泡腾性颗粒剂的特点是(   )

  • A.由药物与枸橼酸制成
  • B.遇水产生二氧化氮气体
  • C.崩解快,具速溶性
  • D.溶散性、稳定性好
  • E.加水后呈混悬性液体
24

散剂一般应色泽均匀一致,眼用散剂应通过(   )

  • A.8号筛
  • B.5号筛
  • C.9号筛
  • D.6号筛
  • E.7号筛
25

山茱萸的主治病证有(   )

  • A.肾虚遗精滑精,小便不禁,虚汗不止
  • B.脾肾两虚的五更泄泻
  • C.湿疮流水,溃疡不敛
  • D.妇女崩漏及月经过多
  • E.肝肾亏虚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
26

采用单渗漉法渗漉,一般慢漉为每千克药材每分钟流出(   )

  • A.1~3ml
  • B.5~8ml
  • C.1—2ml
  • D.4~6ml
  • E.3~5ml
27

不应与人参同用的有(   )

  • A.藜芦
  • B.五灵脂
  • C.莱菔子
  • D.皂荚
  • E.白萝卜
28

赤石脂的功效有(   )

  • A.止带
  • B.止血
  • C.涩肠止泻
  • D.生津安蛔
  • E.外用收湿敛疮生肌
29

玉竹的主治病证有(   )

  • A.胃阴耗伤的舌干口燥,消渴
  • B.肝肾亏虚的视力减退
  • C.阴虚劳嗽
  • D.阴虚外感
  • E.肺虚燥咳
30

龟甲的主治病证有(   )

  • A.阴虚阳亢的头晕目眩
  • B.热病伤阴虚风内动
  • C.阴虚发热
  • D.心血不足的心悸、失眠、健忘
  • E.肾虚腰膝痿弱、小儿囟门不合
31

黄芪的主治病证有(   )

  • A.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脏器脱垂
  • B.自汗、盗汗
  • C.脾胃气虚之食少便溏
  • D.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 E.气血不足之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
32

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证有(   )

  • A.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
  • B.破伤风
  • C.癫痫抽搐
  • D.小儿惊风
  • E.目眩,肝风内动
33

清热药的主要功效是(   )

  • A.清热
  • B.解热毒
  • C.泻火
  • D.退虚热
  • E.凉血
34

黄芪的功效有(   )

  • A.补气升阳
  • B.益卫固表
  • C.托毒生肌
  • D.健脾止泻
  • E.利水消肿
35

君药是(   )

  • A.针对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 B.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 C.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
  • D.药力居方中之首
  • E.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6

细辛配干姜、五味子的意义在于(   )

  • A.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
  • B.温通经脉,通阳利水
  • C.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 D.适于治疗寒饮喘咳日久者
  • E.温燥中有敛润
37

归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在于(   )

  • A.指导患者自己用药
  • B.使治疗疾病更加容易
  • C.指导医师不用辨证就可以直接用药
  • D.指导医师根据脏腑经络病变的转变规律选择用药
  • E.指导医师根据疾病表现的病变所属脏腑经络而选择用药
38

表邪未解及实热积滞者不宜用的中药是 (   )

  • A.赤石脂
  • B.金樱子
  • C.芡实
  • D.乌梅
  • E.椿皮
39

鹿茸的用量用法是(   )

  • A.1~3g,研细末,1日3次分服
  • B.6~9g,研细末,1日3次分服
  • C.0.1~0.3g,研细末,1日3次分服
  • D.3~6g,研细末,1日3次分服
  • E.以上均不对
40

养血调经多炒用,平肝敛阴多生用的中药是(   )

  • A.当归
  • B.甘草
  • C.党参
  • D.白芍
  • E.龙眼肉
41

冬虫夏草的功效是(   )

  • A.补肾活血,明目止泻
  • B.补脾益肺,养阴生津
  • C.补肾助阳,活血散结
  • D.补阳益阴,固精缩尿
  • E.益肾补肺,止血化痰
42

治疗痹痛肢麻兼热者宜用的中药是 (   )

  • A.全蝎
  • B.地龙
  • C.白僵蚕
  • D.天麻
  • E.蜈蚣
43

主治胎死腹中、胞衣不下的中药是 (   )

  • A.冰片
  • B.麝香
  • C.苏合香
  • D.石菖蒲
  • E.安息香
44

百部的功效是(   )

  • A.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 B.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 C.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 D.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 E.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45

既能入血分治瘀血重症,又能入气分治食积重症的中药是(   )

  • A.自然铜
  • B.乳香
  • C.川芎
  • D.莪术
  • E.丹参
46

煅用制酸止痛的中药是(   )

  • A.代赭石
  • B.海浮石
  • C.木瓜
  • D.瓜萎
  • E.海蛤壳
47

炮姜的功效是(   )

  • A.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 B.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 C.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 D.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 E.凉血止血,清热安胎
48

被誉为“血中之气药”的中药是(   )

  • A.川芎
  • B.没药
  • C.青皮
  • D.当归
  • E.郁金
49

研末服比煎汤效果好的中药是(   )

  • A.莱菔子
  • B.鸡内金
  • C.谷芽
  • D.山楂
  • E.麦芽
50

可用于头癣、疥疮的驱虫药是(   )

  • A.苦楝皮
  • B.南瓜子
  • C.使君子
  • D.雷丸
  • E.贯众
51

既能治疗痈肿疮毒,湿疹瘙痒,又能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是(   )

  • A.防风
  • B.豨莶草
  • C.桑寄生
  • D.海风藤
  • E.牛膝
52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药物是 (   )

  • A.葛根
  • B.鱼腥草
  • C.白头翁
  • D.败酱草
  • E.红藤
53

为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的是(   )

  • A.豨莶草
  • B.海风藤
  • C.五加皮
  • D.络石藤
  • E.独活
54

赤芍的功效是(   )

  • A.清热凉血,解毒散结
  • B.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 C.清热凉血,退虚热
  • D.清热凉血,解毒安胎
  • E.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55

牛黄的内服用量是(   )

  • A.0.2~0.5g
  • B.0.02~0.05g
  • C.2~5g
  • D.0.1~0.3g
  • E.1~2g
56

麻黄的功效是(   )

  • A.发汗、平喘、透疹
  • B.温中、平喘、止呕
  • C.发汗、宽中、利水
  • D.温中、平喘、利水
  • E.发汗、平喘、利水
58

治热病后期之阴伤发热,久病伤阴之骨蒸潮热以及小儿疳热应使用(   )

  • A.清热泻火药
  • B.清热凉血药
  • C.清热燥湿药
  • D.清虚热药
  • E.清热解毒药
59

麻黄用于解表宜(   )

  • A.蜜炙
  • B.酒炒
  • C.生用
  • D.醋制
  • E.煨用
60

升浮类药物所治疾病病位多(   )

  • A.在上、在外
  • B.在上、在里
  • C.在下、在外
  • D.在里、在外
  • E.在下、在里
61

下列哪一组性、味的药物,作用趋向一般属于升浮(   )

  • A.甘、淡、寒
  • B.甘、辛、凉
  • C.辛、甘、温
  • D.酸、咸、热
  • E.辛、苦、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