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练习测试题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雄黄的性状为

  • A.块状或粒状集合体
  • B.呈深红色或橙红色
  • C.断口贝壳状,暗红色
  • D.燃烧时有强烈蒜臭气
  • E.气清香,味清凉
2

原植物鉴定的步骤如下

  • A.观察植物形态
  • B.核对文献
  • C.核对标本
  • D.确定学名
  • E.确定人药部位
3

天麻的主要显微特征为

  • A.周韧型维管束散列
  • B.外韧型维管束环列
  • C.薄壁细胞内有草酸钙针晶束
  • D.薄壁细胞内有草酸钙簇晶
  • E.薄壁细胞内有多糖团块状物
4

冬虫夏草的性状特征是

  • A.虫体与子座相连,头部红棕色
  • B.虫体似蚕,表面黄棕色,有环纹20~30条
  • C.有足8对,中部4对最明显
  • D.子座细长,圆柱形,棕褐色
  • E.质柔韧,断面棕褐色,角质
5

人参主含以下成分

  • A.皂苷
  • B.糖类
  • C.挥发油
  • D.多肽
  • E.生物碱
6

银杏总黄酮主要作用是

  • A.扩张冠状血管
  • B.抗病毒
  • C.抗炎
  • D.止痛
  • E.增加脑血流量
7

可用微升华法进行鉴别的药材有

  • A.附子
  • B.大黄
  • C.金银花
  • D.薄荷
  • E.斑蝥
8

不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是

  • A.木脂素
  • B.黄酮
  • C.蒽醌
  • D.生物碱
  • E.肽类
9

威灵仙的原植物是

  • A.威灵仙
  • B.东北铁线莲
  • C.棉团铁线莲
  • D.铁皮威灵仙
  • E.草本威灵仙
10

挥发油一般包含下列哪些成分

  • A.单萜
  • B.倍半萜
  • C.三萜
  • D.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
  • E.环烯醚萜
12

赤芍的性状鉴别特征是

  • A.圆柱形,稍弯曲
  • B.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的外皮易脱落
  • C.质硬而脆,易折断
  • D.断面角质状
  • E.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13

珍珠的化学成分有

  • A.碳酸钙
  • B.多种氨基酸
  • C.多种色素
  • D.多种微量元素
  • E.少量角壳蛋白
14

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是

  • A.根及根茎类在春、秋季
  • B.叶类在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
  • C.皮类在冬季
  • D.全草类在茎叶茂盛时
  • E.果实种子类在夏、秋季
15

确定苷键构型的方法主要有

  • A.酶水解
  • B.用Klyne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 C.NMR
  • D.IR
  • E.UV
16

石膏的特征性状是

  • A.呈长块板块状或不规则形
  • B.用指甲不能刻划
  • C.易纵向断裂,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显绢丝样光泽
  • D.体重,质硬
  • E.煅石膏为白色粉末或酥松的块状物
17

提取强心苷的原生苷时,下列哪些措施是有利的

  • A.新鲜的原料采集后低温快速干燥
  • B.沸甲醇或乙醇提取
  • C.植物材料发酵一段时间后提取
  • D.在中药材储存时注意防潮
  • E.提取过程中避免接触酸或碱
18

中药贮藏的方法包括

  • A.根据药材的特征分类保管
  • B.剧毒药与非剧毒药材分开
  • C.贵重药材应与一般药材分开
  • D.按功效将药材分开
  • E.按植物分类方法将药材分开
19

大多数皂苷共同的性质有

  • A.苦味及辛辣味
  • B.吸湿性
  • C.易溶于氯仿
  • D.能产生泡沫
  • E.溶血性
20

常见的三萜皂苷类型有

  • A.羊毛甾烷型
  • B.乌索烷型
  • C.羽扇豆烷型
  • D.螺旋烷型
  • E.齐墩果烷型
21

主含靛玉红、靛蓝、色胺酮、黑芥子苷等成分的药材是

  • A.大青叶
  • B.蓼大青叶
  • C.番泻叶
  • D.石韦
  • E.紫苏
22

主要存在于熊胆中的是

  • A.精氨酸
  • B.去氧胆酸
  • C.麝香酮
  • D.蟾蜍甾二烯
  • E.胆甾醇
23

叶片下表面有红棕色星状毛及满布孢子囊群的药材是

  • A.罗布麻叶
  • B.石韦
  • C.蓼大青叶
  • D.枇杷叶
  • E.大青叶
24

目前最常用的定性鉴别的方法是

  • A.红外光谱法
  • B.分析性色谱
  • C.薄层色谱法
  • D.气相色谱法
  • E.制备性色谱
25

抗疟的有效成分是

  • A.伪麻黄碱
  • B.广藿香酮
  • C.穿心莲内酯
  • D.青蒿素
  • E.齐墩果酸
26

正相分配色谱的固定相为

  • A.缓冲溶液
  • B.丁醇
  • C.乙酸乙酯
  • D.甲醇
  • E.石蜡油
27

从植物药材乙醇提取液中使苷类沉淀析出而脂溶性杂质可存留在母液中的方法为

  • A.水提醇沉法
  • B.醇提水沉法
  • C.醇提醚沉法
  • D.铅盐沉淀法
  • E.酸提碱沉法
28

阳离子交换树脂柱色谱的分离原理为

  • A.氢键吸附原理
  • B.分子筛原理
  • C.分子筛和吸附原理
  • D.反相分配色谱原理
  • E.离子交换原理
29

雄黄的主要成分是

  • A.三氧化二砷(As2O3)
  • B.二硫化二砷(As2S2)
  • C.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
  • D.含水硅酸镁[Mg3(Si4O10)(OH)2]
  • E.含水硫酸钙(CaSO4?2H20)
30

具有αβ,—内酯环的强心苷元,在UV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是

  • A.217~220nm
  • B.270~278nm
  • C.295~300nm
  • D.300~330nm
  • E.217~220nm,270nm
31

多单枝,较细小,弯曲似钩

  • A.味连
  • B.雅连
  • C.云连
  • D.白芍
  • E.赤芍
32

用酸水提取法提取脂溶性生物碱的原理

  • A.脂溶性生物碱与酸成盐后易溶于水
  • B.脂溶性生物碱与酸成盐后不溶于水
  • C.脂溶性生物碱和生物碱盐都可溶于甲醇或乙醇
  • D.游离生物碱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 E.水溶液碱化后使生物碱游离析出
33

颗粒状或粉末状,色红明亮,有闪烁的光泽,触之不染手,习称

  • A.“珠宝砂”
  • B.“镜面砂”
  • C.“豆瓣砂”
  • D.“钉头”
  • E.“硬滑石”
34

外皮红色,有细皱纹和灰白色小点的中药材是

  • A.木瓜
  • B.豆蔻
  • C.栀子
  • D.五味子
  • E.山楂
35

适合分离酸性物质的常用极性吸附剂是

  • A.阳离子交换树脂
  • B.透析膜
  • C.活性炭
  • D.硅胶
  • E.氧化铝
36

硅质化细胞壁

  • A.加间苯三酚和盐酸盐试液,显红色或紫红色
  • B.加碘液显棕黄色,加硝酸汞显砖红色
  • C.加碘液显蓝色或紫色
  • D.加氧化锌碘显蓝色或紫色
  • E.加硫酸无变化
37

蒲黄的药用部位是

  • A.花序
  • B.花蕾
  • C.花粉
  • D.柱头
  • E.开放的花
38

防己的横断面显

  • A.菊花心
  • B.车轮纹
  • C.朱砂点
  • D.大理石样花纹
  • E.云锦纹
39

阴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法适于

  • A.脱去酶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中的无机盐
  • B.苷类化合物的富集
  • C.生物碱与非碱性成分的分离
  • D.有机酸与中性化合物的分离
  • E.酚性与非酚性成分的分离
40

人参根茎上的凹窝状茎痕习称

  • A.芦头
  • B.芦碗
  • C.艼
  • D.珍珠疙瘩
  • E.铁线纹
41

土鳖虫的原动物科名是

  • A.钜蚯蚓科
  • B.芫青棵
  • C.壁虎科
  • D.鳖蠊科
  • E.眼睛蛇
42

豆蔻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 A.木脂素/挥发油/有机酸
  • B.皂苷/黄酮/维生素C
  • C.生物碱/番木鳖苷
  • D.多糖/胡萝卜素/脂肪酸
  • E.挥发油,挥发油中主成分为桉油精/右旋龙脑及右旋樟脑等
43

含有麝香酮的是

  • A.牛黄
  • B.熊胆
  • C.麝香
  • D.人参
  • E.蟾蜍
44

天麻在产地加工时应

  • A.煮至透心
  • B.蒸至透心
  • C.发汗
  • D.阴干
  • E.曝晒
45

猪苓的主产地之一是

  • A.陕西
  • B.山西
  • C.安徽
  • D.四川
  • E.贵州
46

常用于吸附水溶液中非极性色素的是

  • A.阳离子交换树脂
  • B.透析膜
  • C.活性炭
  • D.硅胶
  • E.氧化铝
48

属于香豆素类的是

  • A.鞣质
  • B.胆汁酸
  • C.马钱子碱
  • D.银杏内酯
  • E.补骨脂内酯
49

用水作为提取溶剂,时间最短、操作最简单的提取方法是

  • A.浸渍法
  • B.渗漉法
  • C.连续回流提取法
  • D.回流提取法
  • E.煎煮法
50

25-L甾体皂苷的IR特征是

  • A.899~894cm-1的吸收强度与920~915cm-1的吸收强度相等
  • B.899~894cm-1的吸收强度是9.20~915cm-1的吸收强度的2倍
  • C.899~894cm-1的吸收强度与920~915cm-1的吸收强度的1/2
  • D.899~894cm-1的吸收强度与920~915cm-1的吸收强度的3倍
  • E.899~894cm-1的吸收强度与920~915cm-1的吸收强度的1/3
51

有效成分为牛磺熊去氧胆酸的是

  • A.牛黄
  • B.熊胆
  • C.麝香
  • D.人参
  • E.蟾蜍
52

通常作为中药的无效成分的是

  • A.鞣质
  • B.胆汁酸
  • C.马钱子碱
  • D.银杏内酯
  • E.补骨脂内酯
53

在挥发油提取方法中具有防止氧化热解的优点

  • A.蒸馏法
  • B.溶剂提取法
  • C.吸收法
  • D.压榨法
  • E.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54

信石的主要成分

  • A.硫化汞
  • B.二硫化二砷
  • C.二硫化铁
  • D.三氧化二铁
  • E.三氧化二砷
55

党参的组织结构中有

  • A.油细胞
  • B.油室
  • C.油管
  • D.树脂道
  • E.乳汁管
56

具有αβ-γ-内酯环的强心苷元,在UV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是

  • A.217~220nm
  • B.270~278nm
  • C.295~300nm
  • D.300~330nm
  • E.217~220nm,270nm
57

UV中甲型强心苷元

  • A.在217~220mn处呈最大吸收
  • B.在270nm处有强吸收
  • C.在295~300nm处有特征吸收
  • D.在300~400nm之间有最大吸收
  • E.>400nm有强吸收
58

约含8%胆汁酸的是

  • A.牛黄
  • B.熊胆
  • C.麝香
  • D.人参
  • E.蟾蜍
59

白芍在产地加工时应

  • A.煮至透心
  • B.蒸至透心
  • C.发汗
  • D.阴干
  • E.曝晒
60

柴胡皂苷g是

  • A.I型柴胡皂苷
  • B.II型柴胡皂苷
  • C.III型柴胡皂苷
  • D.IV型柴胡皂苷
  • E.V型柴胡皂苷
61

紫花洋地黄苷A是

  • A.洋地黄毒苷-(D-葡萄糖)
  • B.苷元-(6-去氧糖),-(D-葡萄糖)y
  • C.苷元-(D-葡萄糖)y
  • D.毒毛旋花子苷-(D-葡萄糖)
  • E.苷元-(D-葡萄糖)y-(2’6-二去氧糖)X
62

用乙醇作提取溶剂,不适用的方法是

  • A.浸渍法
  • B.渗漉法
  • C.连续回流提取法
  • D.回流提取法
  • E.煎煮法
63

柴胡皂苷e是

  • A.I型柴胡皂苷
  • B.II型柴胡皂苷
  • C.III型柴胡皂苷
  • D.IV型柴胡皂苷
  • E.V型柴胡皂苷
64

根多分枝,微弯曲,“过桥”较长

  • A.味连
  • B.雅连
  • C.云连
  • D.白芍
  • E.赤芍
65

影响纸色谱分离的主要因素是

  • A.分离因子
  • B.比表面积
  • C.介电常数
  • D.比旋光度
  • E.熔距
66

可用于分离混合物,获得一定的纯净组分的是

  • A.红外光谱法
  • B.分析性色谱
  • C.薄层色谱法
  • D.气相色谱法
  • E.制备性色谱
67

葛根主含

  • A.香豆素类成分
  • B.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 C.蒽醌类成分
  • D.生物碱类成分
  • E.黄酮类成分
68

其分子结构中不含氧原子的是

  • A.小檗碱
  • B.利血平
  • C.伪麻黄碱
  • D.东莨菪碱
  • E.烟碱
69

13C-NMR中,C-3的信号在70左右的是

  • A.二氢黄酮
  • B.二氢黄酮醇
  • C.黄酮醇
  • D.异黄酮
  • E.黄酮
70

洋金花主含

  • A.黄酮类
  • B.生物碱类
  • C.木脂素
  • D.挥发油
  • E.胡萝卜素类
71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的化合物用水充分洗脱后,再用丙酮洗下的通常是

  • A.单糖
  • B.鞣质
  • C.低聚糖
  • D.中性亲脂性成分
  • E.氨基酸
72

参薯的根茎常伪充

  • A.天麻
  • B.山药
  • C.西洋参
  • D.三七
  • E.天花粉
73

洋金花中的生物碱主要是

  • A.吲哚类
  • B.异喹啉类
  • C.茛菪烷类
  • D.喹喏里西啶类
  • E.有机胺类
74

能发生Borntrager's反应而与其他化合物相区别的化合物

  • A.蒽酚
  • B.蒽酮
  • C.二蒽酮
  • D.蒽醌
  • E.香豆素
75

银杏内酯是

  • A.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 B.二萜类化合物
  • C.肽类化合物
  • D.有机酸类化合物
  • E.倍半萜类化合物
77

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乙醇一水进行洗脱,出柱的顺序为

  • A.单糖苷-双糖苷-二糖苷-苷元
  • B.苷元-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
  • C.三糖苷-苷元-单糖苷-双糖苷
  • D.苷元-双糖苷-三糖苷-单糖苷
  • E.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78

含有萜内酯的药材是

  • A.穿心莲
  • B.紫杉
  • C.薄荷
  • D.龙胆
  • E.莪术
79

鉴定矿物类中药的透明度时,应将矿物磨成的标准厚度是

  • A.0.03cm
  • B.0.03mm
  • C.0.03m
  • D.0.03nm
  • E.0.03A
81

五倍子的加工方法是

  • A.直接晒干
  • B.阴凉处风干
  • C.沸水中煮或蒸干后干燥
  • D.堆置发汗后干燥
  • E.盐水中浸泡后干燥
82

具有抗恶性疟疾活性的萜类化合物是

  • A.雷公藤甲素
  • B.青蒿素
  • C.穿心莲内酯
  • D.银杏内酯
  • E.绿原酸
83

金银花中抗菌主要成分是

  • A.木犀草素
  • B.小檗碱
  • C.大黄酸
  • D.绿原酸
  • E.丁香酸
84

具有酚羟基,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A.汉防己甲素
  • B.延胡索乙素
  • C.吗啡
  • D.莨菪碱
  • E.山莨菪碱
85

下列黄酮类化合物水溶性最大的是

  • A.查耳酮
  • B.二氢黄酮
  • C.异黄酮
  • D.花青素
  • E.黄酮醇
86

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可用于检识

  • A.蒽醌
  • B.黄酮
  • C.香豆素
  • D.萘醌
  • E.乙型强心苷
87

下列具有强心作用但不属于强心苷的化合物为

  • A.K-毒毛旋花子苷
  • B.蟾酥毒类
  • C.西地兰
  • D.地高辛
  • E.紫花毛地黄毒苷
88

水溶性最强的生物碱是

  • A.氧化苦参碱
  • B.苦参碱
  • C.去氢苦参碱
  • D.安那吉碱
  • E.巴普叶碱
89

属于碳苷类化合物的是

  • A.红景天苷
  • B.水杨苷
  • C.芥子苷
  • D.腺苷
  • E.牡荆素
90

芒硝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 A.硫酸钠(Nil2SO4)
  • B.含水硫酸钠(NhSC)4 ? IOH2O)
  • C.硫酸钙(CaSO4)
  • D.含水硫酸钙(Na2SO4 ? 2H20)
  • E.硫酸镁(MgSO4)
91

梔子苛是

  • A.三萜
  • B.二萜
  • C.环烯醚萜醇
  • D.环烯醚萜苷
  • E.裂环环烯醚萜苷
92

罗布麻叶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 A.蒽醌类
  • B.生物碱类
  • C.皂苷类
  • D.香豆素类
  • E.黄酮类
94

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氯仿、乙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的生物碱是

  • A.苦参碱
  • B.氧化苦参碱
  • C.秋水仙碱
  • D.小檗碱
  • E.莨菪碱
95

下列溶剂中能与水分层的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是

  • A.乙醚
  • B.乙醇
  • C.乙酸乙酯
  • D.正丁醇
  • E.丙醇
96

表皮细胞中含钟乳体的药材是

  • A.麻黄
  • B.薄荷
  • C.穿心莲
  • D.淫羊藿
  • E.广藿香
97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为便于干 燥,通常须

  • A.切片
  • B.发汗
  • C.熏硫
  • D.干燥
  • E.蒸、煮、烫
98

石榴树皮的形状多为

  • A.板片状
  • B.单卷状
  • C.筒状
  • D.双卷筒状
  • E.反曲状
99

茯苓、猪苓来源于

  • A.麦角菌科
  • B.多孔菌科
  • C.马尾藻科
  • D.松萝科
  • E.棕榈科
100

《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是

  • A.苏颂
  • B.李时珍
  • C.赵学敏
  • D.唐慎微
  • E.陶弘景
101

表面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断面有“星 点”

  • A.大黄根茎
  • B.生大黄片
  • C.酒大黄
  • D.熟大黄
  • E.大黄炭
102

薄壁组织中具间隙腺毛的药材是

  • A.麻黄
  • B.薄荷
  • C.穿心莲
  • D.淫羊藿
  • E.广藿香
103

提取一般苷类化合物常用的溶剂是

  • A.乙醚
  • B.乙醇
  • C.氯仿
  • D.石油醚
  • E.丙酮
104

用于鉴定挥发油组成成分的有效方法是

  • A.纸色谱
  • B.气相色谱
  • C.紫外光谱
  • D.分馏
  • E.重结晶
105

粉末中无草酸钙结晶的药材是

  • A.甘草
  • B.黄芪
  • C.商陆
  • D.人参
  • E.太子参
107

用显微鉴别法鉴别黏液选用的试剂是

  • A.碘试液
  • B.苏丹BI试液
  • C.钌红试液
  • D.硝酸汞试液
  • E.氯化锌碘试液
108

横断面皮部有云锦状花纹的药材是

  • A.牛膝
  • B.商陆
  • C.当归
  • D.桔梗
  • E.何首乌
109

单子叶植物根茎类中药材横切面上通常可见的一圈环纹是

  • A.木栓形成层
  • B.皮层中的纤维束环带
  • C.皮层中的石细胞环带
  • D.内皮层
  • E.形成层
110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槲寄生的性状特征

  • A.茎枝圆柱形
  • B.2~5叉状分支
  • C.茎节膨大
  • D.叶轮生,有柄
  • E.髓部常偏向一边
111

进口沉香的主要性状为

  • A.可见棕黑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不沉水
  • B.密布断续棕黑色细纵纹,可见棕黑色树脂斑痕,能沉水或半沉水
  • C.可见断续棕黑色细纹和红棕色树脂斑块,能沉水
  • D.密布棕黑色发亮的条状斑块
  • E.表面紫黑色,富油性
112

川乌和附子来源于

  • A.同种植物
  • B.不同种植物
  • C.不同科植物
  • D.同科植物
  • E.不同属植物
113

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横切面的一圈环纹是

  • A.纤维层环代
  • B.石细胞环代
  • C.形成层
  • D.外皮层
  • E.内皮层
114

肉桂中有镇静、镇痛和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 A.桂皮醛
  • B.乙酸桂皮酯
  • C.香豆素类
  • D.桂皮酸
  • E.苯甲醛
115

蓼大青叶的气孔轴式多为

  • A.一不等
  • B.直轴式
  • C.平轴式
  • D.环式式
  • E.不定式
116

取乳香粉末少许,与水共研,能形成

  • A.黄色乳状液
  • B.白色乳状液
  • C.红色乳状液
  • D.白色黏液
  • E.黄色黏液
118

斑蝥背部革质鞘翅的特点

  • A.黑色,具3条白色条纹
  • B.棕色,具黑色条纹
  • C.棕色,具黄白色条纹
  • D.黑色,具3条红色条纹
  • E.黑色,具3条黄色或黄棕色横纹
119

使用甲苯法测定水分的中药材是

  • A.黄连
  • B.当归
  • C.木瓜
  • D.冬虫夏草
  • E.金钱草
120

青黛成分中具有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作用的是

  • A.靛玉红
  • B.靛蓝
  • C.色氨酮
  • D.靛棕
  • E.靛黄
121

天然珍珠置紫外灯光下显

  • A.蓝黑色荧光
  • B.深蓝紫色荧光
  • C.浅蓝紫色荧光
  • D.亮黄绿色荧光
  • E.黄白色荧光
122

测定中药灰分温度应控制在

  • A.100 ~ 105°C
  • B.25 - 300°C
  • C.300 ~ 400°C
  • D.400 ~500°C
  • E.500 - 600° C
124

加工过程中,使玄参内部变成乌黑色的成分属于

  • A.环烯醚萜苷类
  • B.生物碱类
  • C.黄酮类
  • D.蒽醌类
  • E.香豆素类
125

取粉末少许加硫酸一滴,酸液渐变成蓝色、紫色、红褐色或棕色,该法是检查

  • A.挥发油
  • B.番茄红花苷和苷元
  • C.黄酮
  • D.生物碱
  • E.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