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剂量
- B.中毒量
- C.致死量
- D.极量
- E.常用量
- A.剂量
- B.中毒量
- C.致死量
- D.极量
- E.常用量
- 3
-
普通处方用
- A.粉红色
- B.淡黄色
- C.白色
- D.淡绿色
- E.淡蓝色
- A.剂量
- B.中毒量
- C.致死量
- D.极量
- E.常用量
- A.剂量
- B.中毒量
- C.致死量
- D.极量
- E.常用量
- 6
-
急诊处方用
- A.粉红色
- B.淡黄色
- C.白色
- D.淡绿色
- E.淡蓝色
- 7
-
麻醉药品处方用
- A.粉红色
- B.淡黄色
- C.白色
- D.淡绿色
- E.淡蓝色
- A.醇苷
- B.酚苷
- C.烯醇苷
- D.酯苷
- E.β位吸电子基取代的苷
- A.-OH
- B.-OCH3
- C.金属离子
- D.-CH2OH
- E.-COOH
- 10
-
缓和酸水解的条件为
- A.1%HCl/Me2CO
- B.0.01~O.05mol/LHCl
- C.β-葡萄糖苷糖
- D.3%~5%HCl
- E.5%NaOH
- A.UV
- B.IR
- C.MS
- D.三氯乙酸反应
- E.乙酐-浓硫酸反应
- 12
-
A型人参皂苷的苷元是
- A.人参二醇
- B.20(S)-原人参二醇
- C.齐墩果酸
- D.人参三醇
- E.20(S)-原人参三醇
- A.都呈较强的碱性
- B.含有氮原子
- C.自然界的所有含氮成分
- D.无色
- E.在植物体内以盐的形式存在
- A.茶碱
- B.山莨菪碱
- C.罂粟碱
- D.毛果芸香碱
- E.麻黄碱
- 15
-
具有升华性的生物碱是
- A.咖啡因
- B.小檗碱
- C.美登木碱
- D.秋水仙碱
- E.乌头碱
- 16
-
下列溶剂极性最弱的是
- A.乙酸乙酯
- B.乙醇
- C.水
- D.甲醇
- E.丙酮
- A.3-羟基黄酮
- B.5-羟基黄酮
- C.7-羟基黄酮
- D.4-羟基黄酮
- E.3-羟基黄酮
- A.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
- B.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
- C.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
- D.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
- E.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
- A.单糖链皂苷
- B.双糖链皂苷
- C.三萜皂苷
- D.呋甾烷醇类皂苷
- E.强心苷
- A.γ-吡喃环上的1-氧原子
- B.γ-吡喃环上的羰基
- C.γ-吡喃环上3-羟基
- D.7位酚羟基
- E.苯环
- A.不饱和内酯环
- B.侧链连接位置
- C.A/B环稠合方式
- D.内酯环的构型
- E.内酯环的位置
- A.醌类化合物
- B.黄酮类化合物
- C.香豆素类化合物
- D.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 E.生物碱类化合物
- A.生物碱盐
- B.蛋白质
- C.游离甾体
- D.多糖
- E.鞣质
- A.温和的酸水解
- B.强烈的酸水解
- C.温和的碱水解
- D.强烈的碱水解
- E.酶水解
- A.苯
- B.乙醚
- C.氯仿
- D.乙醇
- E.石油醚
- A.氨基酸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 B.中药中的氨基酸、蛋白质都是无效成分
- C.可用茚三酮作为氨基酸检识的试剂
- D.天花粉中的天花蛋白具有抑制早期妊娠作用
- E.多数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真溶液
- A.3,5,7-三羟基黄酮
- B.2,4-二羟基查耳酮
- C.3,4-二羟基黄酮
- D.7,4-二羟基黄酮
- E.5-羟基异黄酮
- A.二氢黄酮
- B.查耳酮
- C.异黄酮
- D.花色素
- E.黄酮醇
- 29
-
下列关于鞣质叙述错误的是
- A.鞣质又称单宁
- B.鞣质根据是否能被酸水解的性质,可分为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
- C.可水解鞣质可被酸、碱和酶水解
- D.缩合鞣质不能被酸水解
- E.鞣质性质较稳定,不易被氧化
- A.绿色,后逐渐褪色
- B.黑色,后逐渐褪色
- C.红色,后逐渐褪色
- D.橙色,后逐渐褪色
- E.黄色,后逐渐褪色
- A.醋酐-浓硫酸反应
- B.三氯醋酸反应
- C.三氯化锑反应
- D.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
- E.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
- A.儿茶素
- B.黄酮
- C.异黄酮
- D.查耳酮
- E.二蒽酮
- A.查耳酮
- B.二氢黄酮
- C.黄酮醇
- D.黄酮
- E.花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