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模拟试卷2017年(备考冲刺)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肝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 A.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活动
  • B.水液的代谢和气机调畅
  • C.精血的相互滋生、约制
  • D.精血的相互滋生、转化
  • E.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2

肺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 A.精液的生成和气机调畅
  • B.精液的生成和呼吸运动
  • C.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 D.水液的代谢和气机调畅
  • E.精气的相互资生、促进
3

心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 A.阴阳升降,相互既济
  • B.动静结合,互为阴阳
  • C.精血互生,精神互用
  • D.心火上炎,肾水润下
  • E.水升克火,生中有克
4

肺和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 A.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 B.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 C.气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
  • D.气血的运行和气机的调畅
  • E.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5

心和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 A.血液生成和精神情志活动
  • B.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活动
  • C.血液运行和气机调畅
  • D.血液生成和气机调畅
  • E.精血的相互滋生、转化
6

脾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 A.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资生、促进
  • B.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转化、制约
  • C.水液的代谢和气血的生成
  • D.气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
  • E.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7

肝主疏泄的主要作用是

  • A.通调水道
  • B.运行血液
  • C.气机调畅
  • D.情志活动
  • E.津液代谢
8

下列那一项不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 A.主统血
  • B.主藏血
  • C.主升清
  • D.主运化水谷
  • E.主运化水液
9

"决渎之官"是指

  • A.小肠
  • B.大肠
  • C.三焦
  • D.胆
  • E.膀胱
10

下列那一项不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 A.主气、司呼吸
  • B.主宣发卫气
  • C.主通调水道
  • D.主动化水液
  • E.主治节
11

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的内脏是

  • A.脑
  • B.肺
  • C.三焦
  • D.脾
  • E.肾
12

症见恶寒、发热、鼻塞、咳嗽、气喘、。脉浮、其证属

  • A.肺气失宣
  • B.肺气虚弱
  • C.脾虚及肺
  • D.肺肾两虚
  • E.肾气不足
13

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要是关系着

  • A.情志活动
  • B.调气机畅
  • C.运行血液
  • D.消化功能
  • E.疏通水道
14

"命门之火"是指

  • A.肺阳
  • B.心阳
  • C.肝阳
  • D.肾阳
  • E.脾阳
15

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肺者,气之本
  • B.心者,五脏之本
  • C.肝者,罢极之本
  • D.脾者,仓禀之本
  • E.肾者,封藏之本
16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

  • A.心主血脉
  • B.心主神志
  • C.心脉相连
  • D.心为阳脏
  • E.心肾相交
17

除外下列那一项,均为五脏具有的共同特点

  • A.实而不能满
  • B.藏精气而不泻
  • C.可行气于腑
  • D.实体性器官
  • E.病则多虚证
18

六腑具有的共有特点是

  • A.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 B.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 E.为实体性器官,病则多虚证
19

《素问·五脏别论》称为"实而不能满者"。是指

  • A.脏腑
  • B.五脏
  • C.六腑
  • D.奇恒之腑
  • E.以上都不是
20

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

  • A.脏腑的生理特性
  • B.脏腑的病理特性
  • C.脏腑的组织结构
  • D.脏腑的功能关系
  • E.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21

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

  • A.以脑为中心的整体观
  • B.以经络为中心的整体观
  • C.以六腑为中心的整体观
  • D.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 E.以精气神为中心的整体观
22

五味中入肺的是

  • A.酸
  • B.苦
  • C.甘
  • D.辛
  • E.咸
23

面色青,喜食酸味,脉见弦,可诊为

  • A.肺病
  • B.心病
  • C.肝病
  • D.脾病
  • E.肾病
24

五味中入肝的是

  • A.酸
  • B.苦
  • C.甘
  • D.辛
  • E.咸
29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

  • A.木乘土
  • B.木克土
  • C.土侮木
  • D.子病及母
  • E.母病及子
30

金气不足,反为木气所衰,属于

  • A.已所不胜,侮而乘之
  • B.已之所胜,轻而侮之
  • C.制已所胜
  • D.侮所不胜
  • E.以上都不是
31

肝火犯肺,属于

  • A.火侮金
  • B.木侮金
  • C.火克金
  • D.火乘金
  • E.金乘木
32

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制定的治疗法。则以下哪种方法不妥

  • A.培土生金
  • B.培土制水
  • C.泻心火以降肝火
  • D.补金以生水
  • E.火制土
33

按五行生克规律,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火为土之母
  • B.金为木之所胜
  • C.水为火之所不胜
  • D.木为水之子
  • E.金为土之子
34

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心火不足,肾水可乘之
  • B.木火刑金
  • C.肝木乘土
  • D.心火过亢,可以反侮肺金
  • E.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
35

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若土气不足,则

  • A.木乘土,金侮土
  • B.木乘土,水侮土
  • C.木侮土,水乘土
  • D.土乘木,水侮土
  • E.土乘水,木侮木
36

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 A.扶正却邪
  • B.泻实补虚
  • C.调理阴阳
  • D.却除病邪
  • E.补益正气
37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由于阴阳之间哪种关系失常

  • A.互根互用
  • B.消长平衡
  • C.阴阳交感
  • D.对立制约
  • E.相互转化
38

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

  • A.春夏重在保养阳气
  • B.秋冬重在保养阴气
  • C.保养阳气的重要性
  • 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 E.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39

病先见持续高热,面红目赤,后突然见。肢厥面白,脉微欲绝,证属

  • A.阳消阴长
  • B.阳胜则热
  • C.阴盛则寒
  • D.寒极生热
  • E.重阳必阴
40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

  • A.阴阳的互根
  • B.阴阳的对立
  • C.阴阳的转化
  • D.阴阳的消长
  • E.阴阳的相互制约
41

根据"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法则,治宜:

  • A.热者寒之
  • B.寒者热之
  • C.壮水制火
  • D.益火消阴
  • E.以上都不是
42

《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阴阳之间的

  • A.相互转化
  • B.相生相克
  • C.相互对立
  • D.互根互用
  • E.消长平衡
43

以下哪种情况最易说明阴消阳长的相互转化:

  • A.一种能量转变成另一种能量
  • B.水变成冰
  • C.内转变为外
  • D.云转为雨
  • E.物质转化为精神
44

中医精气神学说的"精"是指

  • A.先天之精
  • B.水谷之精
  • C.气、血、津、液
  • D.肾中所藏之精
  • E.以上都不是
45

事物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是

  • A.量的变
  • B.单方面的
  • C.有条件的
  • D.绝对的
  • E.必然的
46

阴阳学说较准确的说法是

  • A.中医的经典理论
  • B.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 C.对立统一的世界观
  • D.唯物论
  • E.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
47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 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 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 E.以上都不是
48

中医精气神学说中"神"的含义是指

  • A.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 B.人的精神意识
  • C.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
  • D.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 E.以上都不是
49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 B.《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难经》
  • C.《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
  • D.《黄帝内经》、《类经》、《难经》、《脉经》
  • E.《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中藏经》
50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是

  • A.《五十二产病方》
  • B.《神农本草经》
  • C.《黄帝内经》
  • D.《中藏经》
  • E.《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