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改正不良习惯
- B.教正确的刷牙方法
- C.调节激素水平
- D.牙周基础治疗
- E.养成上、下唇闭合习惯
- A.青少年牙周炎
- B.妊娠期龈炎
- C.药物性牙龈增生
- D.青春期龈炎
- E.牙间乳头炎
- A.遗传因素
- B.吐舌习惯
- C.药物过敏
- D.上唇过长
- E.菌斑刺激
- A.描述性研究
- B.队列研究
- C.病例对照研究
- D.实验性研究
- E.理论性研究
- A.描述性研究
- B.队列研究
- C.病例对照研究
- D.实验性研究
- E.理论性研究
- A.孙思邈
- B.白求恩
- C.张仲景
- D.希波克拉底
- E.杨泉
- A.孙思邈
- B.白求恩
- C.张仲景
- D.希波克拉底
- E.杨泉
- A.描述性研究
- B.队列研究
- C.病例对照研究
- D.实验性研究
- E.理论性研究
- A.只准从事医疗业务
- B.只准从事预防业务
- C.可以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 D.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 E.可以重新申请医师执业注册
- A.位于上皮深层,可能来自神经嵴或上皮细胞,可能起触觉受体的作用
- B.位于上皮深层,为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的细胞,有分裂繁殖能力
- C.位于上皮深层,来自于神经嵴细胞,胞浆有细长的突起
- D.位于上皮深层,细胞呈树枝状,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
- E.位于粒层的深部,呈多边形,由增生的基底细胞发育而来
- 11
-
唇腺属于
- A.纯浆液性腺
- B.纯粘液性腺
- C.混合性腺
- D.以浆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性腺
- E.以粘液性腺泡为主的湿合性腺
- A.位于上皮深层,可能来自神经嵴或上皮细胞,可能起触觉受体的作用
- B.位于上皮深层,为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的细胞,有分裂繁殖能力
- C.位于上皮深层,来自于神经嵴细胞,胞浆有细长的突起
- D.位于上皮深层,细胞呈树枝状,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
- E.位于粒层的深部,呈多边形,由增生的基底细胞发育而来
- 13
-
医师经执业注册后
- A.只准从事医疗业务
- B.只准从事预防业务
- C.可以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 D.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 E.可以重新申请医师执业注册
- A.位于上皮深层,可能来自神经嵴或上皮细胞,可能起触觉受体的作用
- B.位于上皮深层,为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的细胞,有分裂繁殖能力
- C.位于上皮深层,来自于神经嵴细胞,胞浆有细长的突起
- D.位于上皮深层,细胞呈树枝状,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
- E.位于粒层的深部,呈多边形,由增生的基底细胞发育而来
- 15
-
腭腺属于
- A.纯浆液性腺
- B.纯粘液性腺
- C.混合性腺
- D.以浆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性腺
- E.以粘液性腺泡为主的湿合性腺
- 16
-
舌下腺属于
- A.纯浆液性腺
- B.纯粘液性腺
- C.混合性腺
- D.以浆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性腺
- E.以粘液性腺泡为主的湿合性腺
- A.嚼肌神经
- B.翼内肌神经
- C.上牙槽神经
- D.颊神经
- A.嚼肌神经
- B.翼内肌神经
- C.上牙槽神经
- D.颊神经
- E.舌神经
- A.嚼肌神经
- B.翼内肌神经
- C.上牙槽神经
- D.颊神经
- E.舌神经
- A.衣原体
- B.病毒
- C.支原体
- D.螺旋体
- E.真菌
- 21
-
只有一种类型核酸的是
- A.衣原体
- B.病毒
- C.支原体
- D.螺旋体
- E.真菌
- A.谷类和薯类食物
- B.动物肉类食物
- C.蔬菜水果类食物
- D.奶类和豆制品食物
- E.糖果和糕点食物
- A.Thl细胞
- B.Th2细胞
- C.Tc细胞
- D.NK细胞
- E.巨噬细胞
- A.Thl细胞
- B.Th2细胞
- C.Tc细胞
- D.NK细胞
- E.巨噬细胞
- A.谷类和薯类食物
- B.动物肉类食物
- C.蔬菜水果类食物
- D.奶类和豆制品食物
- E.糖果和糕点食物
- 26
-
用于治疗光化性唇炎
- A.口服氯化喹啉
- B.放射治疗
- C.局部注射皮质激素
- D.手术成形
- E.湿敷
- 27
-
用于治疗肉芽肿性唇炎
- A.口服氯化喹啉
- B.放射治疗
- C.局部注射皮质激素
- D.手术成形
- E.湿敷
- 28
-
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是
- A.鞭毛
- B.芽孢
- C.DNA酶
- D.普通菌毛
- E.性菌毛
- A.谷类和薯类食物
- B.动物肉类食物
- C.蔬菜水果类食物
- D.奶类和豆制品食物
- E.糖果和糕点食物
- A.谷类和薯类食物
- B.动物肉类食物
- C.蔬菜水果类食物
- D.奶类和豆制品食物
- E.糖果和糕点食物
- A.鞭毛
- B.芽孢
- C.DNA酶
- D.普通菌毛
- E.性菌毛
- 32
-
用于治疗所有唇炎
- A.口服氯化喹啉
- B.放射治疗
- C.局部注射皮质激素
- D.手术成形
- E.湿敷
- 33
-
主要提供热能量的是
- A.谷类和薯类食物
- B.动物肉类食物
- C.蔬菜水果类食物
- D.奶类和豆制品食物
- E.糖果和糕点食物
- A.每月含漱一次,每次10ml,含漱1分钟
- B.每周含漱一次,每次10ml,含漱1分钟
- C.每天含漱一次,每次10ml,含漱1漱分钟
- D.隔周含漱一次,每次10ml,含漱1分钟
- E.隔天含漱一次,每次10ml,含漱1分钟
- A.系统脱敏疗法
- B.冲击疗法
- C.自我调整法
- D.厌恶疗法
- E.暴露疗法
- A.标准化原则
- B.保密性原则
- C.客观性原则
- D.统一性原则
- E.以上都不是
- A.法律允许的行为
- B.医师执业规定所允许的
- C.只要不发生差错,法律即允许
- D.超执业范围的违法行为
- E.只要是患者自愿,都是法律允许的
- 38
-
某医师,在去年8月至今年6月的执业活动中,为了从个体推销商手中得到好处,多次使用未经批准的药品和消毒药剂,累计获得回扣8205元,其情节严重。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应当依法给予该医师的处罚是
- A.警告
- B.责令暂停9个月执业活动
- C.罚款1万元
- D.吊销执业证书
- E.没收非法所得
- A.乙地调查中测量身高的准确度高于乙地
- B.甲地测量身高的误差为2.6厘米,乙地测量身高的误差为1.8厘米
- C.甲地测量身高的最大误差为2.6厘米,乙地测量身高的最大误差为 1.8厘米
- D.甲地测量身高的最小误差为2.6厘米,乙地测量身高的最小误差为 1.8厘米
- E.甲地测量身高的样本均数的变异度比乙地大
- A.对甲和乙都给予行政罚款
- B.对甲要给予行政处分
- C.对乙也要给予行政处分
- D.对患者的损害给予赔偿
- E.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 A.求同法
- B.求异法
- C.共变法
- D.排除法
- E.类推法
- A.研究者甲的标准将是筛查试验的灵敏度下降,特异度上升
- B.研究者乙的标准将是筛查试验的灵敏度上升,特异度下降
- C.研究者甲的标准将是筛查试验的假阳性下降,假阴性率上升
- D.研究者乙的标准将是筛查试验的假阳性率上升,假阳性率下降
- E.以上均正确
- A.病已被消灭,非传染病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
- B.在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疾病中,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同样重要
- C.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表现为非染病上升
- D.传染病已被控制,在我国可以取消传染病报告与预防接种
- E.传染病死亡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时间的变化
- A.应激源是心理社会因素
- B.对工作肯定会产生不良影响
- C.可产生心理反应
- D.可危及个人的健康
- E.可产生生理反应
- A.病例对照研究
- B.历史性队列研究
- C.前瞻性队列研究
- D.实验研究
- E.随访研究
- A.高血压
- B.支气管炎
- C.冠心病
- D.恶性肿瘤
- E.偏头痛
- 47
-
心境是一种
- A.正性情绪
- B.负性情绪
- C.情感
- D.抑郁情绪
- E.情绪状态
- 48
-
医学心理学是属于
- A.医学的分支学科
- B.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 C.生理学的分支学科
- D.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 E.心理生理学的分支学科
- A.共同参与型
- B.指导—合作型
- C.主动—被动型
- D.父母与儿童式的关系
- E.以上都不是
- A.统计地方性
- B.自然地方性
- C.自然疫源性
- D.输入性
- E.聚集性
- 51
-
关于性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人格的核心
- B.主要由遗传决定
- C.受人的意识倾向性制约
- D.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经历
- E.有肯定和否定的性质
- A.多血质
- B.胆汁质
- C.粘液质
- D.神经质
- E.抑郁质
- A.现况研究
- B.筛查
- C.病例对照研究
- D.队列研究
- E.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A.尊重胚胎的原则
- B.禁止一切形式的商业活动的原则
- C.不论是否用于科研,对胚胎的所有者予以保密的原则
- D.安全有效的原则
- E.知情同意的原则
- A.对活体捐献,除尽量避免并发症,还要保证捐献的利他动机
- B.不能参与任何商业形式的器官移植活动
- C.对尸体捐赠,保证死者生前知情同意,不用考虑家属的意见
- D.对尸体捐赠,需要亲属的知情同意
- E.对器官分配,使用医学标准和社会价值标准
- A.四个基本原则中不伤害原则是最重要的
- B.在实际应用中,这四个原则只有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才有效
- C.四个基本原则中有利原则是最重要的,
- D.这四个原则中公正原则是最不重要的
- E.这四个原则之间经常发生冲突
- A.《夏威夷宣言》
- B.《纽伦堡法典》
- C.《希波克拉底誓言》
- D.《日内瓦宣言》
- E.《东京宣言》
- A.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是医患关系的内在表现
- B.不良的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
- C.良好的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会提高医院的各项工作效益
- D.良好的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
- E.良好的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医务人员的成长
- A.有益于科研的原则
- B.知情同意的原则
- C.尊重病人的原则
- D.保守秘密的原则
- E.有利于病人的原则
- A.弥补传统的死亡标准的不足
- B.有利于科学地判断死亡
- C.更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 D.直接地达到开展器官移植的目的
- E.有利于节约卫生资源
- 61
-
传染源是指
- A.感染病原体的人
- B.病原携带者
- C.感染病原体的动物
- 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排出病原体的人
- E.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 A.新发病例
- B.现患病例
- C.死亡病例
- D.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
- E.新病例和死亡病例
- 63
-
医源性感染是指
- A.在医院内发生的传染病
- B.医务人员进行有创操作后造成的继发感染
- C.由于医务人员用药不当造成的二重感染
- D.医生自己患的感染性疾病
- E.在医院手术后伤口发生的感染
- A.有共同的饮食史
- B.症状相似
- C.发病呈爆发型
- D.人与人不直接传染
- E.停止食用“有毒食物”后发病仍有一滞后期
- A.直方图
- B.圆图
- C.散点图
- D.直条图
- E.线图
- A.分层调查
- B.抽样调查
- C.随机调查
- D.入户调查
- E.整群调查
- A.工伤
- B.职业病
- C.职业特征
- D.工作有关疾病
- E.非职业性疾病
- 68
-
标准一致性检验主要用于
- A.收集资料
- B.研究方法
- C.统一标准
- D.明确指标
- E.准备器械
- A.有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1年
- B.有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1年
- C.有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2年
- D.有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1年
- E.有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1年
- A.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予以隔离治疗
- B.对除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以外的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 C.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 D.对疑似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 E.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 A.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1年的
- B.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不满2年的
- C.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已满2年的
- D.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1年的
- E.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
- A.24小时;5天
- B.24小时;7天
- C.48小时;7天
- D.48小时;5天
- E.72小时;10天
- A.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
- B.可以部分在市场销售
- C.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验
- D.凭医师处方在本医疗机构使用
- E.不得在市场销售
- 74
-
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是
- A.纤维瘤
- B.淋巴管瘤
- C.乳头状瘤
- D.血管瘤
- E.牙龈瘤
- 75
-
医德评价的意义包括,除外
- A.一定能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
- B.改善医疗卫生保健单位的风气
- C.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
- D.可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调节
- E.可促使医德原则和规范转化成医务人员的行为
- 76
-
肌上皮细胞
- A.包绕分泌管表面
- B.位于基底膜下方
- C.主要具有分泌功能
- D.可能为上皮来源
- E.以上都不是
- 77
-
属于潴留性囊肿的是
- A.角化囊肿
- B.含牙囊肿
- C.根尖囊肿
- D.舌下腺囊肿
- E.鳃裂囊肿
- A.扁桃体不超过咽腭弓
- B.扁桃体不超过舌腭弓
- C.扁桃体刚及咽腭弓
- D.扁桃体刚及舌腭弓
- E.扁桃体超过咽腭弓,并达到中线
- 79
-
早期釉质龋病变的暗层
- A.孔隙增加,约占釉质容积的20%
- B.紧接在表层的表面
- C.是病损区范围最大的一层
- D.有脱矿和再矿化的过程同时存在
- E.是龋损引起的最先可观察到的改变
- A.可引起邻牙龋坏
- B.可导致邻牙吸收
- C.可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 D.可因冠周炎继而引起间隙感染
- E.可引起快速进展型牙周炎
- A.上颌颊尖和下颌舌尖磨损过多
- B.上颌舌尖和下颌颊尖磨损过多
- C.下前牙切缘较后牙牙尖磨损过多
- D.一侧磨耗较重
- E.横曲线的曲度加大
- A.腺癌
- B.鳞癌
- C.未分化癌
- D.恶性淋巴瘤
- E.横纹肌肉瘤
- A.上皮基底细胞极性消失
- B.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 C.上皮钉突呈滴状
- D.有丝分裂象增加
- E.细胞核浓染
- A.多形红斑
- B.白斑
- C.扁平苔藓
- D.类天疱疮
- E.慢性唇炎
- 85
-
多见于非角化粘膜的疾病是
- A.扁平苔藓
- B.白斑
- C.复发性口腔溃疡
- D.贫血性舌炎
- E.下唇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 A.穿通纤维
- B.沙比纤维(Sharpey fiber)
- C.科尔夫纤维(Korff fiber)
- D.Oxytalan纤维
- E.主纤维
- 87
-
粘液表皮样癌的细胞组成是
- A.表皮样细胞、腺上皮和粘液细胞
- B.表皮样细胞、软骨样细胞和中间细胞
- C.腺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和中间细胞
- D.表皮样细胞、粘液细胞和中间细胞
- E.粘液细胞、软骨样细胞和中间细胞
- 88
-
恒牙萌出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6、1)、2、4、(3、5)、7、8
- B.(6、1)、2、3、5、(4、7)、8
- C.(6、1)、2、3、4、(5、7)、8
- D.(6、1)、2、3、(4、5)、7、8
- E.(6、1)、7、2、3、(5、4)、8
- 89
-
牙乳头可分化形成
- A.成牙骨质细胞
- B.成骨细胞
- C.成纤维细胞
- D.穿通纤维
- E.成釉细胞
- A.Ⅰ型胶原
- B.Ⅱ型胶原
- C.Ⅰ型和Ⅱ型胶原
- D.Ⅲ型胶原
- E.Ⅳ型胶原
- 91
-
Warthin瘤又称
- A.腺样囊腺瘤
- B.乳头状淋巴囊腺瘤
- C.乳头状腺瘤
- D.淋巴样腺瘤
- E.管状腺瘤
- A.传染病
- B.慢性病
- C.急性病
- D.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E.各种疾病
- A.一般对机体无影响
- B.一般生长缓慢
- C.多呈浸润性生长
- D.一般不发生转移
- E.彻底切除后一般不易复发
- A.设计时,制定明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 B.设计时,进行个体或频数配比设计
- C.配比时,选择尽可能多的条件加以匹配
- D.分析时,采用分层分析方法
- E.分析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 A.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 B.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短潜伏期
- C.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
- D.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
- E.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 A.过度角化
- B.过度正角化
- C.过度不全角化
- D.错角化
- E.棘层增生
- 97
-
釉丛的高度为
- A.釉质的全厚
- B.釉质厚度的1/5~1/4
- C.釉梭高度的1/2
- D.釉板高度的1/4
- E.施雷格板高度的1/5
- 98
-
牙龈纤维瘤病的特征是
- A.从不发生在乳牙
- B.不累及附着龈
- C.牙龈增生盖过牙冠2/3
- D.牙龈质地松软
- E.牙龈暗色正常
- A.保护牙槽骨和邻面
- B.咀嚼时排溢食物
- C.食物通过时摩擦牙面
- D.自洁作用
- E.扩展牙龈缘
- A.入院率偏倚
- B.现患病例一新病例偏倚
- C.暴露怀疑偏倚
- D.回忆偏倚
- E.混杂偏倚
- A.传染期
- B.潜伏期
- C.隔离期
- D.非传染期
- E.以上都不对
- A.自然人群
- B.易感人群
- C.健康人群
- D.诊断明确的病例
- E.现正在患流感的人群
- 103
-
唾液不具有下列哪一点性质
- A.粘稠液体
- B.比重较水大
- C.pH范围在6.0~7.9
- D.晨起时多呈弱碱性
- E.渗透压随分泌率变化
- 104
-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A.描述性研究
- B.分析性研究
- C.实验性研究
- D.理论性研究
- E.以上均是
- 105
-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 A.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 B.疾病的病因
- C.疾病的防治措施
- D.流行病研究方法
- E.以上均是
- 106
-
下列哪种不是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
- A.重量法
- B.吸光度法
- C.溶角法
- D.比色法
- E.依咀嚼面积的大小测定
- 107
-
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指
- A.环境
- B.遗传因子
- C.宿主
- D.特异病原体
- E.病原微生物
- 108
-
颏孔的解剖位置在
- A.下颌颏部正中联合处前庭沟底
- B.下颌第一双尖牙根下方
- C.下颌第一磨牙根下方
- D.下颌外支内侧乙状切迹下方1~ 1.5cm处
- E.下颌尖牙根下方
- 109
-
牙根的正确定义是
- A.牙体固定在牙槽窝内的一部分
- B.对牙体起支持作用的部分
- C.被牙骨质所覆盖的牙体部分
- D.被牙体质所覆盖的牙体部分
- E.被牙周膜包裹的牙体部分
- 110
-
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 A.传播途径的特点,传染源是人还是动物
- B.传染源数量的多少及其活动范围,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 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 D.传染源的数量,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预防措施的效果
- E.传染源的数量,传播途径的特点,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
- 111
-
牙周膜神经
- A.来自牙间神经和根尖神经
- B.不伴随血管分布
- C.无定位觉
- D.神经末梢均附着于牙骨质
- E.对压力刺激迟钝
- A.咀嚼运动时保持接触关系
- B.减少侧方运动时干扰
- C.有利于提高咀嚼效能
- D.保护唇颊侧软组织
- E.保护舌
- A.易感期
- B.潜伏期
- C.传染期
- D.临床症状期
- E.病情轻重
- A.6小时内
- B.12小时内
- C.24小时内
- D.36小时内
- E.48小时内
- A.早期发现病人
- B.早期诊断病人
- C.筛查各种高危病人
- D.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说
- E.描述分布,提出病因假说
- 116
-
下列有关舌乳头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丝状乳头司一般感觉
- B.菌状乳头司味觉
- C.轮廓状乳头位于界沟前方
- D.叶状乳头位于舌侧缘后部
- E.舌后1/3舌乳头较少
- 117
-
下列哪块肌肉起于翼突的外板
- A.翼内肌
- B.嚼肌
- C.翼外肌
- D.二腹肌后腹
- E.颞肌
- A.咀嚼功能减退
- B.对牙过长
- C.邻牙倾斜
- D.食物嵌塞
- E.面肌瘫痪
- A.人口流动性较大
- B.人口流动性较小
- C.观察期较短
- D.观察期较长
- E.研究对象数量减小
- A.龈径最大
- B.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 C.近远中径最小
- D.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 E.龈径大于颊舌径
- 121
-
在筛查试验中,漏诊率又称为
- A.假阳性率
- B.假阴性率
- C.阳性预测值
- D.阴性预测值
- E.约登指数
- 122
-
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的主要内容为
- A.接种副反应发生率
- B.接种的安全性
- C.接种的临床效果
- D.接种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 E.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和免疫学效果
- 123
-
乳牙的建,大约在哪个阶段
- A.婴儿第5个月直到第24个月
- B.婴儿第6个月直到第24个月
- C.婴儿第6个月直到第30个月
- D.婴儿第5个月直到第30个月
- E.婴儿第7个月直到第24个月
- 124
-
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
- A.传染源、宿主、传播途径
- B.传染源、传播途径、机体
- C.传染源、传播途径、环境
- D.传染源、传播途径、自然环境
- 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A.正中联合
- B.颏孔区
- C.下颌角
- D.喙突
- E.髁状突颈部
- 126
-
腺源性感染主要发生在
- A.翼颌间隙
- B.眶下间隙
- C.舌下间隙
- D.颌下间隙
- E.嚼肌间隙
- 127
-
阿司匹林的抗栓机制是
- A.抑制磷脂酶A2,使TXA2合成减少
- B.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使TXA2合成减少
- C.抑制TXA2合成酶,使TXA2合成减少
- D.抑制脂氧酶,使TXA2合成减少
- E.激活脂氧酶,使TXA2合成增多
- A.根分叉越多,其支持作用越大
- B.根分叉越宽,其支持作用越强
- C.上颌切牙受向上向前的力,故唇面小于舌面
- D.上颌磨牙舌尖受力最大,故舌根比颊根大
- E.下颌磨牙根横截面呈葫芦形,有利于稳固
- 129
-
流行病学中的偏倚可以分为
- A.住院偏倚,测量偏倚,混杂偏倚
- B.住院偏倚,测量偏倚,信息偏倚
- C.选择偏倚,混杂偏倚,信息偏倚
- D.测量偏倚,混杂偏倚,回忆偏倚
- E.混杂偏倚,住院偏倚,回忆偏倚
- 130
-
呋塞米的利尿作用是由于
- A.抑制肾的稀释功能
- B.抑制肾的浓缩功能
- C.抑制肾的稀释和浓缩功能
- D.对抗醛固酮的作用
- E.阻滞Na+通道,减少Na+的重吸收
- A.为感觉性神经
- B.自棘孔出颅
- C.为运动性神经
- D.支配面部表情肌
- E.支配嚼肌
- 132
-
有机磷引起中毒的机制是
- A.直接兴奋M受体
- B.直接兴奋N受体
- C.持久地抑制磷酸二酯酶
- D.持久地抑制胆碱酯酶
- E.持久地抑制单胺氧化酶
- 133
-
目前临床上多巴胺用于
- A.急性肾衰竭,抗休克
- B.心脏骤停,急性肾衰竭
- C.支气管哮喘,抗休克
- D.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功能不全
- E.支气管哮喘,急性心功能不全
- 134
-
下列哪些间隙属于面侧深区的范围
- A.颞下间隙及翼颌间隙
- B.颞下间隙及翼腭间隙
- C.颞下间隙及咽旁间隙
- D.翼颌间隙及咽旁间隙
- E.翼颌间隙及翼腭间隙
- 135
-
下列哪部分是指牙冠的斜面
- A.组成嵴的各个面
- B.组成牙尖的各个面
- C.构成轴嵴的各个面
- D.构成边缘嵴的各个面
- E.牙冠上斜行的面
- 136
-
牙槽骨新生最易发生在
- A.Ⅲ度根分叉病
- B.三壁骨袋
- C.一壁骨袋
- D.二壁骨袋
- E.环行缺损
- 137
-
控制疟疾临床症状的首选药物是
- A.氯喹
- B.伯氨喹
- C.奎宁
- D.青蒿素
- E.乙胺嘧啶
- A.第一代的头孢氨苄
- B.第一代的头孢唑啉
- C.第三代的头孢他定
- D.第二代的头孢呋辛
- E.第二代的头孢孟多
- 139
-
B淋巴细胞表面的特有受体是
- A.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 B.绵羊红细胞受体
- C.C2受体
- D.IgGPc受体
- E.结合肿瘤细胞的受体
- 140
-
地西泮(安定)的药理作用机制是
- A.不通过受体,直接抑制中枢
- B.诱导生成一种新蛋白质而起作用
- C.作用于苯二氮受体,增加GABA与GABA受体的亲和力
- D.作用于GABA受体,增加体内抑制性递质的作用
- E.以上均不是
- 141
-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
- A.Ⅰ型超敏反应
- B.Ⅱ型超敏反应
- C.Ⅲ型超敏反应
- D.Ⅳ型超敏反应
- E.Ⅰ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
- 142
-
药物出现副反应
- A.与药物选择性高低有关
- B.常发生于剂量过大时
- C.常常可以避免
- D.不是由于药物的效应
- E.通常很严重
- 143
-
容易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注射途径为
- A.静脉>皮下,肌肉>腹腔
- B.静脉>腹腔>皮下,肌肉
- C.腹腔>静脉>皮下,肌肉
- D.皮下,肌肉>腹腔>静脉
- E.腹腔>皮下,肌肉>静脉
- A.继续增加摄入量,血药物浓度也不会再增加
- B.不论给药速度如何,药物消除速度恒定
- C.t1/2是不随给药速度变化的恒定值
- D.药物的消除主要靠肾排泄
- E.药物的消除主要靠肝代谢
- 145
-
同种异型抗原应是
- A.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抗原性不同
- B.同一种属的所有个体分布相同
- C.定义同种类型蛋白的抗原
- D.不能诱导同一种属动物间的免疫应答
- E.在免疫球蛋白中,只限于IgG
- 146
-
血清病引起的原因是
- A.食人变应原
- B.链球菌感染后
- C.注射异种血清
- D.接触有毒植物
- E.供、受血者ABO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 147
-
有关干扰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干扰素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 B.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
- C.干扰素对正常细胞几乎无作用
- D.干扰素有抗肿瘤细胞分裂作用
- E.使用干扰素无副作用
- 148
-
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特点是
- A.以体液和细胞免疫并重
- B.以体液免疫为主
- C.为有菌免疫
- D.不能通过人工主动免疫获得
- E.可引起工型超敏反应
- 149
-
外周免疫器官中,T细胞定位在
- A.法氏囊
- B.脾红髓
- C.肌肉组织
- D.淋巴结副皮质区
- E.胸腺皮质区
- A.色素
- B.细菌素
- C.热原质
- D.抗毒素
- E.抗生素
- 151
-
下列哪一项不是抗生素范畴
- A.可由真菌产生
- B.可由放线菌产生
- C.能抑制或杀伤癌细胞
- D.只对有近缘关系菌有杀伤作用
- E.对微生物有抑制或者杀伤作用
- 152
-
免疫应答的过程应不包括
- A.MΦ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
- 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 C.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 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 E.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 153
-
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是
- A.MΦ
- B.浆细胞
- C.K细胞
- D.T细胞
- E.NK细胞
- A.异种抗原
- B.自身抗原
- C.同种异型抗原
- D.异嗜性抗原
- E.手术时感染的细菌
- 155
-
关于肺炎链球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呈对或呈链状排列
- B.为上呼吸道正常菌群
- C.为革兰阳性球菌
- D.在干燥痰中可生存数月
- E.无荚膜
- A.放线菌
- B.大肠杆菌
- C.结核杆菌
- D.破伤风梭菌
- E.梅毒螺旋体
- A.细菌
- B.衣原体
- C.支原体
- D.立克次体
- E.病毒
- A.伴放线放线杆菌
- B.梭形杆菌与牙龈卟啉单孢菌
- C.梭形杆菌与螺旋体
- D.粘性放线菌与螺旋体
- E.牙龈卟啉单孢菌
- A.有细胞壁但不含肽聚糖
- B.细胞壁化学成分为肽聚糖和几丁质
- C.含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 D.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磷壁酸
- E.无核膜,核质为裸露环状DNA
- 160
-
病毒可通过以下哪种途径在体内传播
- A.胎盘或产道传播
- B.沿神经传播
- C.虫媒传播
- D.水平传播
- E.消化道传播
- 161
-
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是
- A.患恶性肿瘤
- B.病毒感染
- C.外伤
- D.阳光照射
- E.长期大量使用类固醇激素
- 162
-
能产生白细胞毒素的牙周细菌是
- A.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 B.牙龈卟啉单孢菌
- C.核梭杆菌
- D.伴放线放线杆菌
- E.螺旋体
- 163
-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是
- A.广谱及对绿脓杆菌、厌氧菌有效
- B.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 C.耐药性产生快
- D.A+B
- E.A+C
- 164
-
关于解偶联剂,错误的是
- A.可抑制氧化反应
- B.使ATP生成减少
- C.使呼吸加快,耗氧增加
- D.使氧化反应和磷酸化反应脱节
- E.常见的解偶联剂是二硝基酚
- A.均使心室容积减小
- B.均使心率减慢
- C.均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 D.均缓解冠状动脉痉挛
- E.相互拮抗心室压力的改变
- A.长期应用会产生依赖性
- B.酸化尿液会加速苯巴比妥的排泄
- C.长期应用苯巴比妥可加速自身代谢
- D.苯巴比妥的量效曲线比地西泮要陡
- E.大剂量对中枢抑制程度远比苯二氮草类要深
- A.加强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 B.提高机体的抗病力
- C.直接对抗内毒素
- D.抗炎,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制止危重症状发展
- E.使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并促进其游走和吞噬功能
- 168
-
下列可引起二重感染的抗菌药物是
- A.四环素
- B.红霉素
- C.氯霉素
- D.A+B
- E.A+C
- A.1:1000~3000
- B.1:5000
- C.1:10000~30000
- D.1:200000~500000
- E.1:1000000
- 170
-
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 A.肽聚糖
- B.蛋白质
- C.鞭毛
- D.核酸
- E.脂多糖
- A.青霉素
- B.链霉素
- C.先锋霉素V
- D.庆大霉素
- E.甲氧苄青霉素
- 172
-
下列抗绿脓杆菌感染有效药物是
- A.头孢他定
- B.青霉素G
- C.红霉素
- D.阿莫西林
- E.头孢呋辛
- 173
-
下列哪一项不是抗生素范畴
- A.可由真菌产生
- B.可由放线菌产生
- C.能抑制或杀伤癌细胞
- D.只对有近缘关系菌有杀伤作用
- E.对微生物有抑制或者杀伤作用
- 174
-
可导致牙龈增生的药物有
- A.环孢素
- B.青霉素
- C.甲硝唑
- D.四环素
- E.布洛芬
- 175
-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属于
- A.反馈抑制
- B.反竞争性抑制
- C.竞争性抑制
- D.非竞争性抑制
- E.别构抑制
- 176
-
有关干扰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干扰素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 B.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
- C.干扰素对正常细胞几乎无作用
- D.干扰素有抗肿瘤细胞分裂作用
- E.使用干扰素无副作用
- A.B药疗效比A药差
- B.A药强度是B药的100倍
- C.A药毒性比B药小
- D.A药最大效能高于B药
- E.A药作用持续时间比B药短
- 178
-
下列物质中哪个不是第二信使
- A.IP3
- B.Ca2+
- C.cAMP
- D.GMP
- E.DAG
- 179
-
胆固醇不能转变为
- A.雄激素
- B.雌激素
- C.醛固酮
- D.胆色素
- E.维生素D3
- 180
-
生命活动中能量的直接供体是
- A.葡萄糖
- B.脂肪酸
- C.氨基酸
- D.磷酸肌酸
- E.三磷酸腺苷
- A.酮体
- B.葡萄糖
- C.胆固醇
- D.草酰乙酸
- E.二氧化碳和水
- 182
-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 A.蛋白质一级结构改变
- B.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 C.蛋白质水解
- D.辅基的脱落
- E.以上都不是
- A.Poly A
- B.Poly T
- C.Poly U
- D.Poly G
- E.Poly C
- 184
-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 A.氢键
- B.疏水键
- C.盐键
- D.肽键
- E.范德华力
- 185
-
下列哪种是非必需氨基酸
- A.苯丙氨酸
- B.赖氨酸
- C.酪氨酸
- D.亮氨酸
- E.蛋(甲硫)氨酸
- A.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
- B.外源基因与载体的拼接
- C.重组DNA分子导人受体细胞
- D.筛选并无性繁殖含重组分子的受体细胞
- E.表达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 187
-
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嘌呤碱与嘧啶碱
- B.核糖与脱氧核糖
- C.核苷
- D.核苷酸
- E.寡核苷酸
- 188
-
关于管家基因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
- B.在生物个体的几乎各生长阶段持续表达
- C.在一个物种的几乎所有个体中持续表达
- D.在生物个体的某一生长阶段持续表达
- E.在生物个体全生命过程的几乎所有细胞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