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题库考点精编练习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支架式义齿的网状连接体与缺牙区牙槽嵴的关系是:

  • A.牙槽嵴刮除1.0mm
  • B.牙槽嵴刮除0.5mm
  • C.轻轻接触
  • D.离开0.5~1.0mm
  • E.离开1.5~2.0mm
2

固定桥最重要的支持基础是:

  • A.牙周膜
  • B.牙槽骨
  • C.牙龈
  • D.结合上皮
  • E.粘膜
3

以下表述中,错误的是:

  • A.联合卡环有防止食物嵌塞作用
  • B.延伸卡环的卡臂在临近缺隙的基牙上位于倒凹区,起固位作用
  • C.RPI卡环可减小基牙的扭力
  • D.孤立磨牙上的圈形卡环的卡臂尖向近中
  • E.对半卡环有两面三刀个合支托
5

患者右下6缺失三个月,要求固定修复,如果可以固定桥修复,以下基牙数目确定的影响因素中不正确的是:

  • A.患者咀嚼习惯
  • B.邻牙牙槽骨情况
  • C.邻牙牙周膜情况
  • D.咬合情况
  • E.以上都不是
6

义齿制作过程中,填胶后热处理升温过快会导致:

  • A.基托变形
  • B.人工牙变形
  • C.模型变形
  • D.基托塑料聚合不充分
  • E.基托内形成气泡
8

在相同条件下,如果固定桥桥体的厚度减半,则其挠曲变形量变为:

  • A.增加至原来的2倍
  • B.增加至原来的4倍
  • C.增加至原来的6倍
  • D.增加至原来的8倍
  • E.增加至原来的9倍
9

减小游离端义齿人工牙颊舌径的目的是:

  • A.减轻牙槽嵴的负担
  • B.提高咀嚼效率
  • C.增大义齿强度
  • D.防止基托翘动
10

弯制钢丝卡臂进入基牙倒凹的深度为:

  • A.<0.25mm
  • B.0.25~0.5mm
  • C.0.5~0.75mm
  • D.0.75~1.0mm
  • E.>1.0mm
11

缺牙间隙龈距离短,对为天然牙时,人工牙最好选:

  • A.无尖牙
  • B.瓷牙
  • C.烤瓷牙
  • D.金属面牙
  • E.塑料牙
13

后腭杆的宽度约为:

  • A.2mm
  • B.3mm
  • C.5mm
  • D.7mm
  • E.10mm
14

回力卡环可减小基牙直接承受的力:

  • A.过中支托与基托直接相连
  • B.远中支托不与基托直接相连
  • C.近中支托与基托直接相连
  • D.近中支托不与基托直接相连
  • E.无支托与基托相连
16

所谓均凹法就是使可摘局部义齿的共同就位道平等于缺隙两端基牙的:

  • A.牙长轴
  • B.牙长轴交角的分角线
  • C.观测线
  • D.外形高点线
  • E.支点线
17

选择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的原则中错误的是:

  • A.选择健康的牙
  • B.虽有牙体疾病,但已经治疗
  • C.虽有牙周疾病,但已经得到控制
  • D.越近缺隙的牙,效果越好
  • E.选用多个基牙时,彼此越平行越好
18

前后有缺隙的孤立后牙适用:

  • A.杆形卡环
  • B.回力卡环
  • C.联合卡环
  • D.对半卡环
  • E.圈形卡环
20

以下关于双端固定桥固位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要有共同就位道
  • B.两端的固体位固位力要求基本相等
  • C.固位体固位力应与 力大小相适应
  • D.共同就位道应与牙长轴平行
  • E.固位体固位力应与桥体跨度相适应
21

圈形卡环适用于:

  • A.前后均有缺隙的孤立后牙
  • B.下颌尖牙
  • C.游离缺失的末端基牙
  • D.孤立并向近中颊(舌)侧倾斜的最后磨牙
  • E.过长牙
22

有中间基牙的多单位固定桥,近中末端无基牙,其称为:

  • A.双端固定桥
  • B.种植体固定桥
  • C.半固定桥
  • D.复合固定桥
  • E.粘结固定桥
23

基牙的观测线是:

  • A.牙冠解剖外形最突点的连线,不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 B.牙冠解剖外形最突点的连线,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 C.牙冠轴面最突点的连线,不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 D.牙冠轴面最突点的连线,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 E.组织表面最突点面出的连线,不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24

间接固位体所不具备的作用是:

  • A.防止义齿翘动
  • B.防止义齿侧向移动
  • C.防止义齿弹跳
  • D.分散力
  • E.减少基牙所受扭力
25

大连接体不具备的作用是:

  • A.连接局部义齿各部分
  • B.支持和稳定作用
  • C.传导和分散力
  • D.固位作用
  • E.增加义齿强度
26

决定基牙观测线位置的是:

  • A.牙长轴
  • B.外形高点线
  • C.导线
  • D.支点线
  • E.就位道
28

具有二型观测线的基牙:

  • A.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大
  • B.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小
  • C.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小
  • D.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大
  • E.近缺隙侧与远离缺隙侧均无倒凹区
29

衡量一个牙是否为良好基牙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 A.牙槽骨的量
  • B.牙槽骨的密度
  • C.牙周膜面积
  • D.牙根长度
  • E.牙根数目
30

磨牙支托的宽度为:

  • A.其颊舌径1/2
  • B.其颊舌径1/3
  • C.其颊舌径1/4
  • D.其近远中径的1/5
  • E.其近远中径的1/6
31

唾液中所含的缓冲物质为:

  • A.碳酸盐和重碳酸盐
  • B.碳酸盐和氨基酸
  • C.重碳酸盐和尿素
  • D.重碳酸盐、尿素和氨基酸
33

龋病是一种复合因素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是:

  • A.细菌,酸、牙齿状况
  • B.细菌、食物、牙齿状况
  • C.细菌、食物,机体状况
  • D.细菌,食物、机体和牙齿状况以及致病因素滞留时间
34

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理论是:

  • A.化学细菌学说
  • B.蛋白溶解学说
  • C.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 D.细菌-食物-机体和时间四因素理论
36

邻面龋常开始于:

  • A.接触点
  • B.接触点合侧
  • C.牙龈游离龈下
  • D.接触点龈侧
37

龋病的好发部位是:

  • A.磨牙咬合面窝沟
  • B.后牙邻接面
  • C.前牙牙颈部
  • D.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
38

青少年龋患率高峰的年龄是:

  • A.2-5岁
  • B.5-8岁
  • C.6-12岁
  • D.15-26岁
39

龋病的牙位分布特征是:

  • A.颈部多于合面
  • B.下颌多于上颌
  • C.前牙多于后牙
  • D.邻面多于合面
40

目前认为与龋病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菌是:

  • A.乳酸杆菌
  • B.放线菌属
  • C.血链球菌
  • D.变形链球菌
41

空悬釉柱的处理原则是:

  • A.予以去除
  • B.全部保留
  • C.降低高度
  • D.以上都不是
42

36和46牙尖白垩色缺损,最有可能的是:

  • A.中龋
  • B.浅龋
  • C.釉质发育不全
  • D.乳光牙
43

窝洞制备的基本要求是:

  • A.去净龋坏组织
  • B.固位形,抗力形
  • C.少切割牙体组织
  • D.保护牙髓
  • E.以上都是
44

在银汞合金充填中使用固位钉:

  • A.应与牙齿长轴相平行
  • B.应放置尽可能远离牙髓处
  • C.应与牙齿表面相平行
  • D.数量越多越好
45

蠕变值高的银汞合金:

  • A.在遇到温度变化时易于膨胀
  • B.在遇到温度变化时易于收缩
  • C.易于产生充填物边缘缺陷
  • D.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46

牙本质湿粘接能提高粘接强度的主要原因是:

  • A.能够与管间牙本质粘接
  • B.能够与管周牙本质粘接
  • C.形成树脂突与牙本质小管嵌合
  • D.与牙本质中膨松的胶原纤维网形成杂化层
48

便于观察复合树脂充填窝洞情况应首选

  • A.瓷粉
  • B.二氧化硅
  • C.硅酸铝锂
  • D.钡、锶玻璃粉
49

有利于改善复合树脂热膨胀系数应首选

  • A.瓷粉
  • B.二氧化硅
  • C.硅酸铝锂
  • D.钡、锶玻璃粉
50

固位钉所在部位牙本质内外侧厚度不少于:

  • A.固位钉直径的一倍左右
  • B.固位钉直径的二倍左右
  • C.固位钉直径的三倍左右
  • D.无固定要求能容纳固位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