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鳃弓
- 8
-
限制板
- 9
-
融合
- 10
-
球间牙本质
- 11
-
味蕾
- A.丝状乳头
- B.菌状乳头
- C.轮廓乳头
- D.叶状乳头
- E.舌根淋巴组织
- A.丝状乳头
- B.菌状乳头
- C.轮廓乳头
- D.叶状乳头
- E.舌根淋巴组织
- A.丝状乳头
- B.菌状乳头
- C.轮廓乳头
- D.叶状乳头
- E.舌根淋巴组织
- 15
-
牙本质由什么发育而成
- A.成釉器
- B.牙乳头
- C.牙囊内层
- D.牙囊中间部分
- E.牙囊外层
- 16
-
牙骨质由什么发育而成
- A.成釉器
- B.牙乳头
- C.牙囊内层
- D.牙囊中间部分
- E.牙囊外层
- 17
-
牙髓由什么发育而成
- A.成釉器
- B.牙乳头
- C.牙囊内层
- D.牙囊中间部分
- E.牙囊外层
- 18
-
牙周膜由什么发育而成
- A.成釉器
- B.牙乳头
- C.牙囊内层
- D.牙囊中间部分
- E.牙囊外层
- 19
-
釉质由什么发育而成
- A.成釉器
- B.牙乳头
- C.牙囊内层
- D.牙囊中间部分
- E.牙囊外层
- A.缩余釉上皮
- B.牙板残余上皮
- C.牙周膜内的上皮剩余
- D.成釉器的中间层上皮
- E.从瘘道口长入的口腔上皮
- A.腺泡萎缩、消失
- B.导管增生
- C.导管上皮呈鳞状上皮化生
- D.导管上皮增生形成肌上皮岛
- E.胶原纤维增生
- 22
-
穿通纤维是
- A.牙髓中的纤维伸入牙本质中的部分
- B.牙周膜的胶原纤维埋入牙骨质的部分
- C.牙周膜的胶原纤维埋入釉质中的部分
- D.牙周膜的胶原纤维埋入牙槽骨的部分
- E.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的胶原纤维
- A.<2mm
- B.0.5--3.0mm
- C.3.1--4.0mm
- D.4.1--5.0mm
- E.>5.1mm
- 24
-
托姆斯颗粒层位于
- A.冠部罩牙本质内侧
- B.冠部髓周牙本质内侧
- C.根部髓周牙本质内侧
- D.根部透明层内侧
- E.根部牙骨质外侧
- A.釉板和釉丛
- B.生长线
- C.釉质表面积大
- D.釉梭
- E.釉柱排列方向
- 26
-
下颌骨体部的骨化中心位于
- A.下颌神经出颅处
- B.下牙槽神经与舌神经所形成的夹角下方
- C.切牙神经和颏神经所形成的夹角下方
- D.切牙神经的末端附近
- E.颏神经的末端附近
- 27
-
口腔粘膜上皮中没有:
- A.基底层
- B.棘层
- C.粒层
- D.透明层
- E.角化层
- A.腭腺
- B.味腺
- C.颌下腺
- D.舌下腺
- E.舌后腺
- 29
-
决定牙齿形状的是:
- A.成釉器
- B.牙乳头
- C.牙囊
- D.成釉细胞
- E.星网状层细胞
- A.釉质
- B.牙本质
- C.牙骨质
- D.牙髓
- E.牙周膜
- A.施雷格板
- B.雷丘斯线
- C.新生线
- D.欧文线
- E.冯.埃布纳线
- A.胚胎第4周
- B.胚胎第8周
- C.胎儿第3个月
- D.胎儿第6个月
- E.胎儿第8个月
- 33
-
成釉细胞来自于
- A.内釉上皮
- B.外釉上皮
- C.釉小皮
- D.缩余釉上皮
- E.星网状层
- A.牙板的残留部分
- B.缩余釉上皮的残留部分
- C.上皮根鞘的残留部分
- D.成釉器的星网层和中间层细胞演变而成
- E.口腔上皮伸入的部分
- 35
-
最先形成的牙体组织是:
- A.釉质
- B.牙本质
- C.牙骨质
- D.牙髓
- E.牙周膜
- A.骨细胞
- B.成骨细胞
- C.破骨细胞
- D.巨噬细胞
- E.嗜中性白细胞
- A.成牙本质细胞层、多细胞层、无细胞层、髓核
- B.多细胞层、成牙本质细胞层、无细胞层、 髓核
- C.无细胞层、多细胞层、成牙本质细胞层、 髓核
- D.成牙本质细胞层、无细胞层、多细胞层、 髓核
- E.无细胞层、成牙本质细胞层、多细胞层、 髓核
- A.原发性牙本质
- B.继发性牙本质
- C.修复性牙本质
- D.球间牙本质
- E.透明牙本质
- A.釉丛
- B.釉板
- C.釉梭
- D.釉柱
- E.施雷格线
- 40
-
绞釉是指釉柱
- A.近表面1/2较直,而内1/2弯曲
- B.近表面1/3较直,而内2/3弯曲
- C.近表面2/3较直,而内1/3弯曲
- D.近表面1/4较直,而内3/4弯曲
- E.近表面3/4较直,而内1/4弯曲
- 41
-
构成牙齿主体的是:
- A.釉质
- B.牙本质
- C.牙骨质
- D.牙髓
- E.牙周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