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牙本质发育不全症
- 10
-
龈谷
- 11
-
欧文线
- 12
-
继发性牙本质
- 13
-
属牙周炎进展期的病理变化
- A.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 B.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
- C.大量B淋巴细胞浸润
- D.破骨细胞活跃
- E.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增生
- 14
-
绞釉
- 15
-
属牙周炎修复期的病理变化
- A.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 B.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
- C.大量B淋巴细胞浸润
- D.破骨细胞活跃
- E.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增生
- 16
-
属牙周炎始发期的病理变化
- A.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 B.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
- C.大量B淋巴细胞浸润
- D.破骨细胞活跃
- E.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增生
- 17
-
面部突起开始联合的时间
- A.胚胎第5周
- B.胚胎第6周
- C.胚胎第7周
- D.胚胎第8周
- E.胚胎第9周
- A.胚胎第5周
- B.胚胎第6周
- C.胚胎第7周
- D.胚胎第8周
- E.胚胎第9周
- 19
-
胚胎初具人形的时间
- A.胚胎第5周
- B.胚胎第6周
- C.胚胎第7周
- D.胚胎第8周
- E.胚胎第9周
- A.牙板
- B.缩余釉上皮
- C.上皮根鞘
- D.釉小皮
- E.星网状层
- 21
-
形成Serre's腺的是
- A.牙板
- B.缩余釉上皮
- C.上皮根鞘
- D.釉小皮
- E.星网状层
- A.角化程度
- B.细胞的多形性
- C.细胞分裂活性
- D.细胞核的多形性
- E.糜烂和溃疡形成
- A.粘液表皮样癌
- B.腺泡细胞癌
- C.上皮肌上皮癌
- D.腺样囊性癌
- E.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 24
-
牙周膜中不含
- A.成纤维细胞
- B.牙骨质细胞
- C.上皮剩余
- D.破骨细胞
- E.成骨细胞
- 25
-
穿通纤维是
- A.牙髓中的纤维伸入牙本质中的部分
- B.牙周膜的胶原纤维埋入牙骨质的部分
- C.牙周膜的胶原纤维埋入釉质中的部分
- D.牙周膜的胶原纤维埋入牙槽骨的部分
- E.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的胶原纤维
- 26
-
关于四环素牙不正确的是
- A.四环素在牙本质中沉积的量比釉质多
- B.四环素在牙本质中沿生长线沉积
- C.四环素在釉质中沿生长线沉积
- D.牙变色程度与服用四环素时间和剂量有关
- E.四环素可导致釉质发育不全
- A.釉板和釉丛
- B.生长线
- C.釉质表面积大
- D.釉梭
- E.釉柱排列方向
- 28
-
口腔粘膜上皮中没有,
- A.基底层
- B.棘层
- C.粒层
- D.透明层
- E.角化层
- A.氟使釉质晶体结构变的更稳定
- B.绞釉的排列方式可增加釉质的抗剪切强度
- C.乳牙酸蚀处理时应延长时间
- D.牙合面部点隙裂沟常成为龋的始发部位
- E.釉质中无细胞和血液循环,牙髓坏死对釉质代谢无影响
- 30
-
可见到角质栓的疾病是:
- A.扁平苔藓
- B.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 C.白斑
- D.天疱疮
- E.念珠菌病
- A.釉质
- B.牙本质
- C.牙骨质
- D.牙髓
- E.牙周膜
- A.死骨形成
- B.溃疡形成
- C.表面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
- D.腺泡壁溶解消失,黏液外溢
- E.腺上皮被鳞状细胞团取代
- A.白斑
- B.扁平苔藓
- C.念珠菌病
- D.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 E.良性粘膜类天疱疮
- A.腮腺组织内经常出现小的淋巴结
- B.腮腺淋巴结内出现导管和腺泡样结构
- C.涎腺经常发生慢性炎症
- D.颌下腺导管周围常伴有弥散淋巴组织
- E.颈上区淋巴结髓质内可含有涎腺组织
- 35
-
唇裂是由于
- A.球状突和下颌突未联合
- B.球状突和侧鼻突未联合
- C.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
- D.中鼻突突和侧鼻突未联合
- E.上颌突和侧鼻突未联合
- A.牙板的残留部分
- B.缩余釉上皮的残留部分
- C.上皮根鞘的残留部分
- D.成釉器的星网层和中间层细胞演变而成
- E.口腔上皮伸入的部分
- A.牙周袋袋壁上皮
- B.经瘘道长入的上皮
- C.Malassez上皮剩余
- D.呼吸道上皮
- E.牙板上皮剩余
- 38
-
颜面部发育初具人形的时间
- A.胚胎第3-4周
- B.胚胎第5-6周
- C.胚胎第7-8周
- D.胚胎第9-10周
- E.胚胎第11-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