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公卫助理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3(练习卷)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确定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是( )。

  • A.关联强度
  • B.因先于果
  • C.关联重复出现
  • D.病因与疾病分布一致
  • E.存在剂量反映关系
2

方差分析中,组内变异反映的是( )。

  • A.抽样误差
  • B.系统误差
  • C.测量误差!
  • D.个体差异
  • E.个人差异和测量误差
3

关于抽样误差,下列除哪者外,都是错误的( )。

  • A.因抽样引起,其大小不变
  • B.观察例数n太少引起,加大n可望消除
  • C.未遵循随机引起,注意随机可以避免
  • D.由个体变异引起,不可避免
  • E.不可避免,大小不变
4

异烟肼引起的哪种不良反应可用维生素B6防治( )。

  • A.肝损害;
  • B.过敏反应
  • C.消化道反应
  • D.白细胞减少!
  • E.周围神经炎
5

缩宫素用于哪种宫缩乏力患者的催产( )。

  • A.胎位不正
  • B.头盆不称
  • C.前置胎盘
  • D.剖宫产史
  • E.以上都不是
6

对水肿患者能利尿而对尿崩症患者能抗利尿的药物是( )。

  • A.呋塞米
  • B.布美他尼
  • C.螺内酯
  • D.氨苯蝶啶
  • E.氢氯噻嗪
7

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最强的是( )。

  • A.西米替丁
  • B.雷尼替丁
  • C.奥美拉唑
  • D.哌仑西平
  • E.丙谷胺
8

乳酸性酸中毒可发生于( )。

  • A.食物中乳类过多
  • B.食物中淀粉过多
  • C.食物中脂肪过多
  • D.组织供氧充足
  • E.组织严重缺氧
9

地西泮与巴比妥类比较,最突出的不同点是有明显的( )。

  • A.镇静、催眠作用
  • B.抗癫痫作用
  • C.抗惊厥作用
  • D.全身麻醉作用
  • E.抗焦虑作用
10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是( )。

  • A.NaHCO3
  • B.Na2HPO4
  • C.KHCO3
  • D.K2HPO4
  • E.乳酸钠
11

下列物质能抑制呼吸过程的磷酸化作用,而不影响氧化作用的是( )。

  • A.鱼藤酮
  • B.抗霉素A
  • C.2,4-二硝基酚
  • D.氰化物
  • E.二硫基丙醇
12

在尿素生成过程中,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是在肝细胞的( )。

  • A.微粒体中
  • B.线粒体中
  • C.溶酶体中
  • D.胞液中
  • E.内质网中
14

酶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部位是( )。

  • A.辅酶
  • B.辅基
  • C.辅助因子
  • D.酶蛋白
  • E.活性中心
16

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是酶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 B.是辅助因子结合的部位
  • C.是非竞争性抑制剂结合的部位
  • D.具有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
17

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的方式是( )。

  • A.兴奋的抑制
  • B.正反馈和负反馈
  • C.身体反射和内脏反射
  • D.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 E.神经内分泌调节和神经免疫调节
18

可使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减弱的是( )。

  • A.循环血量增加
  • B.由直立状态突然卧倒
  • C.动脉血压急骤升高
  • D.心搏出量增加
  • E.急性大失血
19

关于吸收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

  • A.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
  • B.葡萄糖、氨基酸属主动吸收
  • C.小肠吸收量多于其分泌量;
  • D.Fe3+比Fe2+容易吸收
  • E.结肠、直肠有吸收水的作用
20

对心肌收缩性的说明,错误的是( )。

  • A.易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 B.呈“全”或“无”式收缩
  • C.左右心房同步收缩
  • D.左右心室同步收缩
  • E.对细胞外Ca2+浓度依赖性大
21

与心搏出量呈反变的关系的是( )。

  • A.静脉回心血量
  • B.射血后残剩血量
  • C.心室肌收缩能力
  • D.大动脉血压
  • E.心率
22

对心肌生理特性的说明,错误的是( )。

  • A.窦房结自律性最高
  • B.房室交界传导最慢
  • C.心肌有效不应期较长
  • D.心室肌强直收缩而射血
  • E.心肌收缩对细胞外Ca2+依赖性大)
24

对心动周期的下述说明中,错误的是( )。

  • A.时程与心率呈反变
  • B.心舒期长于缩期?
  • C.室缩期长于房缩期
  • D.房舒期长于室舒期
  • E.房室同步收缩舒张
25

表示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包括

  • A.季节性、周期性、流行、大流行
  • B.流行、暴发、季节性、散发
  • C.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 D.季节性、流行、暴发、长期变动
  • E.暴发、流行、大流行、长期变动
26

一次成功接种可产生较长期免疫力的生物制品是

  • A.灭活疫苗
  • B.类毒素
  • C.抗毒素
  • D.免疫球蛋白
  • E.减毒活疫苗
27

病死率的定义是

  • A.某人群中死于某病的患者频率
  • B.每10万人口中因某病死亡的频率
  • C.患某病的住院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 D.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值
  • E.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
28

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 A.描述疾病分布特征,寻找病因线索
  • B.探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及其差别,并验证病因假说
  • C.探讨干预措施在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效果及差别,评价干预效果
  • D.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检验病因假说
  • E.描述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特征,进行临床比较
29

现况调查的目的不包括

  • A.查明当前某地某种疾病的流行强度
  • B.查明该病在该地区的分布特点
  • C.早期发现病人,以利于早期治疗
  • D.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 E.确定该病的病因
30

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是

  • A.患某病的人群
  • B.健康人群
  • C.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 D.患某病且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 E.未患某病而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31

在临床试验中,不能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是

  • A.能从试验中受益的人
  • B.具备某病特征的老年人和孕妇
  • C.依从性好的人
  • D.某种欲研究疾病的患者
  • E.住院病人
32

实验性研究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故须慎重考虑

  • A.研究对象的职业
  • B.研究对象的性别
  • C.研究对象的样本量
  • D.医德问题
  • E.研究工作的持续时间
33

混淆因素的作用是

  • A.使暴露因素与研究结果之间的关联减弱
  • B.使暴露因素与研究结果之间的关联增强
  • C.使暴露因素与研究结果之间的关联增强或减弱
  • D.使暴露因素与研究结果之间的关联无关
  • E.以上均不对
34

流行病学实验的终点事件是指

  • A.研究对象痊愈
  • B.研究对象死亡
  • C.研究对象退出
  • D.研究对象失访
  • E.已患疾病痊愈、致残或死于所研究的疾病
35

假阴性率也称为

  • A.灵敏度
  • B.特异度
  • C.漏诊率
  • D.误诊率
  • E.约登指数
36

比值比主要应用于

  • A.生态学研究
  • B.横断面研究
  • C.队列研究
  • D.实验研究
  • E.病例对照研究
37

试验的特异度愈高,则

  • A.阳性预测值愈高
  • B.阳性预测值愈低
  • C.阴性预测值愈高
  • D.阴性预测值愈低
  • E.灵敏度愈高
38

进行病因推断时,下列哪一条不加考虑

  • A.联系的强度
  • B.剂量反应关系
  • C.对联系进行统计学检验所得P值的大小
  • D.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
  • E.研究中病因的量与发病率的量有相关关系
39

疾病监测的目的是

  • A.预防和控制疾病
  • B.收集和分析健康资料
  • C.确定致病因素
  • D.向卫生官员报告某人群某疾病的流行状况
  • E.以上均是
40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A.肠出血
  • B.中毒性心肌炎
  • C.肺炎
  • D.肠穿孔
  • E.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