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内毒素和活茵对肠黏膜的协同作用
- B.毒素阻止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 C.神经冲动传导受阻
- D.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 E.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
- A.注射大剂量美蓝
- B.口服或注射小剂量美蓝
- C.阿托品
- D.硫代硫酸钠
- E.肾上腺皮质激素
- A.肉毒梭菌中毒
- B.亚硝酸盐中毒
- C.沙门菌食物中毒
- D.真菌毒素中毒
- E.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 A.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 B.头痛、皮肤潮红、呼吸困难
- C.眼睛红肿、流泪、咽喉痛
- D.呼吸急促、咳嗽、呕吐
- E.恶心、呕吐、眼睛红肿
- A.血常规检查
- B.血清免疫学检查
- C.心电图
- D.裂隙灯检查
- E.脑电图
- A.S02、NoX、醛类
- B.硫酸盐、03、醛类
- C.03醛类、过氧酰基硝酸酯
- D.硝酸盐、S02、过氧酰基硝酸酯
- E.03硝酸盐、硫酸盐
- A.高气温、高气湿
- B.木尘种类
- C.高频电磁场
- D.微波辐射
- E.电离辐射
- A.80%
- B.20%
- C.60%
- D.40%
- E.30%
- A.80%
- B.20%
- C.60%
- D.40%
- E.30%
- 10
-
试验的特异度是
- A.80%
- B.20%
- C.60%
- D.40%
- E.30%
- A.维生素B1
- B.烟酸
- C.维生素C
- D.维生素A
- E.维生素D
- A.80%
- B.20%
- C.60%
- D.40%
- E.30%
- 13
-
牛奶中含量较多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素B1
- B.烟酸
- C.维生素C
- D.维生素A
- E.维生素D
- A.维生素B1
- B.烟酸
- C.维生素C
- D.维生素A
- E.维生素D
- A.总体目标
- B.过程目标
- C.教育目标
- D.行为目标
- E.健康目标
- A.总体目标
- B.过程目标
- C.教育目标
- D.行为目标
- E.健康目标
- A.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 B.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 C.病因、宿主、环境三要素保持动态平衡
- D.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增加
- E.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增加
- A.总体目标
- B.过程目标
- C.教育目标
- D.行为目标
- E.健康目标
- A.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 B.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 C.病因、宿主、环境三要素保持动态平衡
- D.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增加
- E.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增加
- A.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 B.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 C.病因、宿主、环境三要素保持动态平衡
- D.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增加
- E.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增加
- A.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 B.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 C.病因、宿主、环境三要素保持动态平衡
- D.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增加
- E.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增加
- 22
-
维生素A缺乏可表现为
- A.夜盲症
- B.脂溢性皮炎
- C.牙龈出血
- D.多发性神经炎
- E.贫血
- 23
-
维生素B1缺乏可表现为
- A.夜盲症
- B.脂溢性皮炎
- C.牙龈出血
- D.多发性神经炎
- E.贫血
- 24
-
维生素B2缺乏可表现为
- A.夜盲症
- B.脂溢性皮炎
- C.牙龈出血
- D.多发性神经炎
- E.贫血
- A.自然因素
- B.社会因素
- C.生活方式因素
- D.生物学因素
- E.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 A.自然因素
- B.社会因素
- C.生活方式因素
- D.生物学因素
- E.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 27
-
用于结合反应的物质是
- A.结合胆红素
- B.胆红素定量试验
- C.血浆蛋白电泳
- D.血清谷丙转氨酶
- E.葡萄糖醛酸
- A.自然因素
- B.社会因素
- C.生活方式因素
- D.生物学因素
- E.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 29
-
用于鉴别黄疸性质的是
- A.结合胆红素
- B.胆红素定量试验
- C.血浆蛋白电泳
- D.血清谷丙转氨酶
- E.葡萄糖醛酸
- A.结合胆红素
- B.胆红素定量试验
- C.血浆蛋白电泳
- D.血清谷丙转氨酶
- E.葡萄糖醛酸
- A.结合胆红素
- B.胆红素定量试验
- C.血浆蛋白电泳
- D.血清谷丙转氨酶
- E.葡萄糖醛酸
- A.M型受体
- B.Nt型受体
- C.M型受体
- D.α型受体
- E.β型受体
- A.M型受体
- B.Nt型受体
- C.M型受体
- D.α型受体
- E.β型受体
- 34
-
专题小组讨论是指
- A.事先设计好问卷,逐条询问被调查者的方法
- B.提出要了解的主要问题,然后与知情者交谈。问卷并非事先设计好的
- C.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自由和自愿的讨论
- D.将被调查者集中起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完成问卷
- E.通过对事件或研究的行为进行直接的观察来收集数据
- A.M型受体
- B.Nt型受体
- C.M型受体
- D.α型受体
- E.β型受体
- 36
-
半结构和非结构式访谈是指
- A.事先设计好问卷,逐条询问被调查者的方法
- B.提出要了解的主要问题,然后与知情者交谈。问卷并非事先设计好的
- C.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自由和自愿的讨论
- D.将被调查者集中起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完成问卷
- E.通过对事件或研究的行为进行直接的观察来收集数据
- 37
-
三硝基甲苯可致
- A.晶体损伤
- B.肺损伤
- C.皮肤损伤
- D.高铁血红蛋白形成
- E.膀胱癌
- 38
-
结构式访谈是指
- A.事先设计好问卷,逐条询问被调查者的方法
- B.提出要了解的主要问题,然后与知情者交谈。问卷并非事先设计好的
- C.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自由和自愿的讨论
- D.将被调查者集中起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完成问卷
- E.通过对事件或研究的行为进行直接的观察来收集数据
- 39
-
苯胺可致
- A.晶体损伤
- B.肺损伤
- C.皮肤损伤
- D.高铁血红蛋白形成
- E.膀胱癌
- 40
-
B一萘胺和联苯胺可致
- A.晶体损伤
- B.肺损伤
- C.皮肤损伤
- D.高铁血红蛋白形成
- E.膀胱癌
- A.现况研究
- B.病例对照研究
- C.队列研究
- D.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E.分析性研究
- A.现况研究
- B.病例对照研究
- C.队列研究
- D.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E.分析性研究
- A.现况研究
- B.病例对照研究
- C.队列研究
- D.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E.分析性研究
- A.现况研究
- B.病例对照研究
- C.队列研究
- D.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E.分析性研究
- A.疾病状态
- B.无症状疾病状态
- C.亚临床疾病状态
- D.亚健康状态
- E.健康状态
- A.多血质
- B.黏液质
- C.胆汁质
- D.抑郁质
- E.以上均不是
- A.健康型
- B.自创性危险因素型
- C.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
- D.一般性危险因素型
- E.容易改变的危险因素型
- A.临床观察法
- B.实验法
- C.主观观察法
- D.自然观察法
- E.控制观察法
- A.相互协作和监督
- B.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和发挥优势
- C.救死扶伤,实现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 D.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 E.护师必须服从医师
- A.化妆品本身的化学刺激作用和使用者本身的特异体质
- B.化妆品合有的变应原物质和使用者的皮肤状况
- C.使用者本身的特异体质和皮肤状况
- D.化妆品含有的变应原物质和使用者本身的特异体质
- E.化妆品本身的化学刺激作用和使用者的皮肤状况
- A.1年
- B.2年
- C.3年
- D.4年
- E.5年
- A.7日内
- B.15日内
- C.30日内
- D.45日内
- E.60日内
- A.定额抽样
- B.雪球抽样
- C.整群抽样
- D.方便抽样
- E.立意抽样
- A.65岁及以上人口/总人口数X l00%
- B.60岁及以上人口/总人口数×l00%
- C.60岁及以上人口/15—59岁人l2"数×l00%
- D.65岁及以上人口/l5—64岁人l2'数×l00%
- E.65岁及以上人口/14岁及以下人口数×l00%
- A.B(a)P
- B.食品防腐剂
- C.二甲基亚硝胺
- D.黄曲霉毒素
- E.RHA
- A.维生素PP
- B.维生素B1
- C.维生素B2
- D.维生素B12
- E.维生素B6
- A.贫血
- B.子宫功能性出血
- C.汽油中毒
- D.汞中毒
- E.苯中毒
- A.保持呼吸道通畅
- B.积极防治肺水肿
- C.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和眼部
- D.高压氧治疗
- E.阿托品
- A.镍工肺癌
- B.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 C.氯乙烯所致肺癌
- D.联苯胺所致白血病
- E.铍所致肺癌
- A.350/400=87.5%
- B.300/400=75.0%
- C.100/400=25.0%
- D.100/300=33.3%
- E.50/400=12.5%
- A.职业病
- B.全身振动病
- C.职业性下背痛
- D.骨质增生
- E.风湿病
- A.5.0
- B.4.0
- C.2.0
- D.2.5
- E.10.0
- A.0.71
- B.3
- C.3.5
- D.6
- E.0.28
- A.计数资料
- B.计量资料
- C.等级资料
- D.名义性资料
- E.以上均不是
- A.0.27
- B.0.30
- C.0.40
- D.0.20
- E.0.10
- A.广泛存在
- B.联合作用明显
- C.特异性弱
- D.致病作用强烈
- E.潜伏期长
- A.信度高,效度可能不高
- B.效度高,信度可能不高
- C.信度高,效度可能高
- D.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
- E.信度不高,效度一定不高
- A.正确评估计划执行者的技能
- B.建立专家小组,保证计划执行的质量
- C.建立完整的资料收集和保存体系
- D.项目执行人员的技能培训
- E.经费使用情况
- A.历史性因素
- B.统计回归因素
- C.偏倚因素
- D.测试因素
- E.成熟因素
- A.生物学因素
- B.卫生服务因素
- C.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 D.环境因素
- E.社会经济因素
- A.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
- B.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 C.解除病人的痛苦
- D.必要时限制病人的自主权
- E.防病治病
- A.研究职业道德现象的科学
- B.研究政治道德现象的科学
- C.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
- D.研究婚姻家庭道德现象的科学
- E.研究社会公德的科学
- A.使临床诊断质量不断提高
- B.使医学目的及其道德本质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实现
- C.使临床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 D.对医疗人员的医德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 E.使医务人员必须面对许多新的医德问题
- A.急性病人
- B.绝症病人
- C.慢性病人
- D.重症病人
- E.精神病人
- A.共同维护病人利益和社会公益
- B.服从上级领导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D.开展正当竞争
- E.以上都不是
- 76
-
医德良心对每个医务人员有
- A.教育作用
- B.自我评价作用
- C.舆论作用
- D.评价作用
- E.督促作用
- 77
-
MMPI是
- A.智力测验
- B.洛夏墨迹测验
- C.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 D.艾森克人格问卷
- E.主题统觉测验
- A.尊重患者自主
- B.不伤害患者自尊
- C.保护患者隐私
- D.医患双方平等
- E.人权高于一切
- 79
-
人本疗法认为不适当的是
- A.告诉患者如何决定
- B.积极倾听患者表达
- C.设身处地理解患者
- D.建立良好的医惠关系
- E.真诚和谐
- A.物质要素
- B.人道要素
- C.知识要素
- D.功利要素
- E.技术要素
- A.0—150
- B.150~300
- C.300-450
- D.450~900
- E.600~750
- A.标准化原则
- B.保密性原则
- C.客观性原则
- D.统一性原则
- E.以上都不是
- 83
-
卡特尔对人格的分型是根据
- A.人的体型
- B.人的长相
- C.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 D.因素分析的方法
- E.临床实践经验
- A.知识、态度、信仰和信念的变化情况
- B.人体健康状况有无改变及改变程度
- C.首先考虑三个“W”和两个“H”
- D.提高生活质量
- E.提高健康水平
- A.决定卫生政策、经济制度、行为生活方式
- B.决定卫生政策、经济制度、文化教育
- C.决定分配制度、卫生政策及影响人的行为
- D.决定经济制度、道德观念、婚姻家庭
- E.决定法律制度、道德观念及文化教育
- A.权重系数来调整生存年数
- B.权重系数来调整期望寿命
- C.生命质量来调整期望寿命
- D.生命质量来调整生存年数
- E.生命数量来调整期望寿命
- 87
-
哪项是反映疾病频度的指标
- A.残疾率
- B.病死率
- C.发病率和患病率
- D.治愈率
- E.期间患病率
- A.重点考虑倾向因素
- B.重点考虑促成因素
- C.重点考虑强化因素
- D.重点考虑加强因素
- E.其他方面
- 89
-
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 A.细茼、病毒、寄生虫和自身免疫
- B.自然环境、家庭状况、医疗水平和个体免疫水平
- C.环境、生物、行为生活方式和卫生服务
- D.公共场所卫生、个人心理卫生、社会行为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
- E.宿主、环境、病因、行为
- A.主动求医型
- B.被动求医型
- C.强制求医型
- D.自觉求医型
- E.以上都不是
- A.由血站自主决定
- B.必须用于临床
- C.由卫生行政部门决定
- D.在保证临床用血的前提下,可以出售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 E.在保证临床用血的前提下,可以出售给单采血浆站
- A.肠道吸收糖减少
- B.糖原分解能力降低
- C.糖异生减少
- D.脂肪动员减少
- E.合成脂肪增加
- A.谷类
- B.蔬菜和水果类
- C.鱼、禽、肉、蛋类
- D.奶类
- E.水果类
- A.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与结合型相同
- B.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大于结合型
- C.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小于结合型
- D.结晶型致纤维化作用小于非结晶型
- E.以上全对
- 95
-
以下哪个属于社会学指标
- A.自杀率
- B.青少年犯罪率
- C.GNP
- D.期望寿命
- E.老少比例
- A.残疾人
- B.孕产妇
- C.青少年
- D.中老年
- E.整个人群
- A.胎儿发育诊查
- B.对孕妇进行精神病诊查
- C.对孕妇进行传染病诊查
- D.胎儿先天性缺陷诊断
- E.对孕妇其他疾病诊查
- 98
-
对河豚毒素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神经毒素
- B.毒性大
- C.耐热,煮沸、日晒均不被破坏
- D.耐盐
- E.耐碱
- A.渗透压
- B.湿度
- C.pH
- D.组织酶
- E.微生物
- A.维生素B、维生素B12、维生素B1
- B.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 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
- 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K
- E.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
- A.平均需要量
- B.推荐摄入量
- C.适宜摄入量
- D.最低需要量
- E.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 A.维生素C
- B.钙
- C.必需脂肪酸
- D.碳水化合物
- E.蛋白质
- A.玉米胚
- B.高粱胚
- C.大米胚
- D.小麦胚
- E.大麦胚
- A.生物价
- B.净利用率
- C.功效比值
- D.氨基酸评分
- E.以上都是
- 105
-
职业性致癌因素最常见的是
- A.生产性毒物和各种物理因素
- B.物理性致癌因素和某些生产过程
- C.化学性致癌物和某些生产过程
- D.生物性致癌物和某些生产过程
- E.药物和某些生产过程
- 106
-
急性汞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 A.发热、口腔炎、消化道症状
- B.贫血、腹痛、口腔炎
- C.易兴奋、震颤、口腔炎
- D.周围神经炎、皮疹、贫血
- E.以上都不是
- A.<2μm
- B.<3μm
- C.<4μm
- D.<5μm
- E.<7μm
- A.听觉器官疾病
- B.高血压病
- C.心血管疾病
- D.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 E.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
- A.呼吸道和皮肤
- B.皮肤
- C.消化道
- D.黏膜
- E.呼吸道
- A.降低
- B.提高
- C.改变
- D.不变
- E.丧失
- A.LC0
- B.LC50
- C.LCl00
- D.MLC
- E.以上均是
- A.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 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 C.光变应性皮炎
- D.痤疮
- E.脂溢性皮炎
- 113
-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
- A.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健康的各种职业因素
- B.劳动过程中所有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
- C.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
- D.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
- E.以上都不是
- 114
-
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
- A.慢性砷中毒
- B.慢性镉中毒
- C.慢性铅中毒
- D.慢性硒中毒
- E.慢性汞中毒
- 115
-
有机前体物常是指
- A.水中的有机物
- B.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有机物
- C.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 D.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化合物
- E.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无机物
- A.气温高,气湿低,风速大,无逆温
- B.气温低,气湿高,风速小,有逆温
- C.有湍流,大气稳定度小
- D.紫外线强烈,出现反气旋
- E.夏秋季节,午后至日落以前
- A.流行病学上安全
- B.对人体健康无害
- C.保证一定的自净能力
- D.应考虑经济技术的可行性
- E.感官形状良好
- 118
-
化学致畸作用的基本特征
- A.致畸作用具有生物敏感期
- B.其剂量一反应关系属于有阈值关系
- C.致畸性存在种属差异
- D.致畸物可通过胎盘转运和转化
- E.A+B+C+D
- A.合理营养
- B.积极治疗疾病
- C.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 D.积极锻炼身体
- E.主动获取健康知识
- 120
-
所谓疫苗的“双盲”实验是指
- A.试验组接受疫苗,而对照组接受安慰剂
- B.观察者与受试者都不知道疫苗的性质
- C.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何人接受疫苗、何人接受安慰剂
- D.试验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谁是观察者
- E.对照组不知道谁是实验组
- A.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 B.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 C.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
- D.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E.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的,亦不用追究刑事责任
- 122
-
下列哪一项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 A.是从因到果的研究
- B.适用于罕见病的病因研究
- C.可计算疾病的发病率
- D.不需调查对象的回忆就可获得暴露资料
- E.只能进行一种病因的研究
- A.危险因素
- B.保护因素
- C.混杂因素
- D.无关因素
- E.以上均不是
- A.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相对稳定
- B.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病程相对稳定
- C.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患病率相对稳定
- D.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对稳定
- E.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当地人口数相对稳定
- A.失访偏倚
- B.选择偏移
- C.信息偏移
- D.混杂偏移
- E.回忆偏倚
- 126
-
实验研究中,设立均衡对照的目的是
- A.使对比组间实验因素的影响尽量一致,提高组间的可比性
- B.使对比组间非实验因素的影响尽量一致.提高组问的可比性
- C.使对比组问实验对象的影响尽量一致.提高纽间的可比性
- D.减少系统误差
- E.减少抽样误差
- A.联系的程度愈大,成为因果关系的可能性愈大
- B.屡试不爽和特异性
- C.疾病的空问和时间分布与研究中的病因分布相一致
- D.研究中的病因的量与发病率的量有相关关系
- E.时间上先果后因
- A.确定首发病例时间
- B.追踪传染源
- C.隔离传染源
- D.迅速查明暴发因素
- E.以上都不是
- A.条图
- B.普通线图
- C.半对数线图
- D.直方图
- E.百分比构成图
- 130
-
动态数列的常用分析指标有
- A.相对比、率及构成比
- B.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平均发展速度
- C.定基比、环率比和频指标
- D.绝对增长量和构成比
- E.以上均对
- A.均数与标准差
- B.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
- C.维拉帕米
- D.硝酸异山梨酯
- E.普萘洛尔
- A.去甲肾上腺素
- B.尼可刹米
- C.维生素B12
- D.氢化可的松
- E.葡萄糖酸钙
- 133
-
统计资料的类型包括
- A.频数分布资料和等级分类资料
- B.多项分类资料和二项分类资料
- C.正态分布资料和频数分布资料
- D.数值变量资料和等级资料
- E.数值变量资料和分类变量资料
- A.呋塞米
- B.螺内酯
- C.氨苯蝶啶
- D.阿米洛利
- E.50%葡萄糖溶液
- 135
-
强心苷对下列心衰疗效最好
- A.甲亢引起的心衰
- B.风湿性心瓣膜病引起的心衰
- C.心肌炎引起的一心衰
- D.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
- E.缩窄性心包炎引起的心衰
- 136
-
不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的药物
- A.硝酸甘油
- B.硝苯地平
- C.全距与中位数
- D.均数与变异系数
- E.采用频数表
- 137
-
降钙素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是
- A.使尿钙、尿磷增加;血钙、血磷降低
- B.使尿钙、尿磷减少;血钙、血磷升高
- C.使尿钙减少,尿磷升高
- D.促进溶骨作用
- E.使血钙减少,血磷升高
- 138
-
血浆内存在的主要缓冲对是
- A.KHC03/H2C03
- B.KHb02/HHb02
- C.Na2HP04/NaH2P04
- D.KHh/HHb
- E.NaHC03/H2C03
- A.因子X的激活过程
- B.凝血酶激活过程
- C.凝血速度快慢
- D.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 E.是否有血小板的参与
- 140
-
副作用通常是在何种剂量时发生的
- A.最小有效量
- B.治疗量
- C.最小中毒量
- D.极量
- E.半数有效量
- 141
-
脂肪酸合成过程中乙酰CoA来自
- A.三羧酸循环
- B.柠檬酸循环
- C.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 D.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 E.乳酸葡萄糖循环
- A.C02
- B.5一磷酸核糖
- C.谷氨酰胺
- D.天冬氨酸
- E.以上各种
- A.辅酶
- B.激酶
- C.酶原
- D.同工酶
- E.水解酶
- A.5.6
- B.6.8
- C.7.4
- D.8.2
- E.8.6
- A.是胆碱受体的一种
- B.可以与乙酰胆碱结合
- C.可以与毒蕈碱结合
- D.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
- E.阿托品是M胆碱受体的阻断剂
- A.生长素
- B.甲状腺激素
- C.胰岛素
- D.盐皮质激素
- E.雄激素
- 147
-
下面哪项不是内脏痛的特点
- A.缓慢持久
- B.定位清楚
- C.对切割刺激不敏感
- D.常伴有牵涉痛
- E.可以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 A.心室收缩末期的容积或压力
- B.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压力
- C.等容收缩期心房客积或压力
- D.等容舒张期心房客积或压力
- E.心室舒张末期的动脉压力
- A.吸气初
- B.吸气末
- C.呼气初
- D.呼气末
- E.停止呼吸时
- 150
-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主要是
- A.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
- B.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 C.维持血管内外电解质的含量
- D.使水分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 E.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交换,维持血容量
- A.由K+外流所致,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
- B.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
- C.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数值是不相同的
- D.是指细胞安静时,膜内外电位差
- E.是指细胞安静时,膜外的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