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卫生资格主治医师考试冲刺(心血管内科) 精选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下列哪项处理不正确

  • A.平卧位,抬高双下肢,以保证患者的回心血量
  • B.给予镇静剂
  • C.给予利尿剂
  • D.给予镇静剂及利尿剂
  • E.给予硝酸酯类药物
3

如果心电图示Q-T间期0.86s,T波宽大,U波明显,诊断为长Q-T间期综合征,推测其晕厥原因为

  • A.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B.窦性静止
  • C.三度房室阻滞
  • D.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E.尖端扭转性心动过速
5

高血压患者,伴变异型心绞痛,最佳降压药为

  • A.利尿剂
  • B.β-受体阻滞剂
  • C.α1受体阻滞剂
  • D.ACEI
  • E.钙离子拮抗剂
6

高血压患者,伴2型糖尿病,尿蛋白(++),最佳降压药为

  • A.利尿剂
  • B.β-受体阻滞剂
  • C.钙离子拮抗剂
  • D.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E.5-羟色胺类
7

缺少下列哪项就不能诊断恶性高血压

  • A.DBP>12.9kPa(130mmHg)
  • B.中度高血压可急剧发展为恶性高血压
  • C.重度高血压可急剧发展为恶性高血压
  • D.眼底可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
  • E.眼底无乳头水肿
8

降压药吲达帕胺不具有下列哪一种药理作用

  • A.有血管扩张作用
  • B.有利尿作用
  • C.有轻度钙拮抗作用
  • D.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作用
  • E.有轻度的排钾作用
9

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

  • A.BP≥140/90mmHg
  • B.BP≥150/90mmHg
  • C.BP≥160/90mmHg
  • D.BP≥160/95mmHg
  • E.BP≥165/95mmHg
10

治疗高血压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可引起

  • A.低钾、低钠、高镁血症
  • B.低钠、低钙、低尿素血症
  • C.低钠、低钙、高尿素血症
  • D.低钠、高钾、低镁血症
  • E.低钠、低钾、低镁血症
11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中部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而舒张压不高,主要因为

  • A.大动脉弹性减退
  • B.小动脉阻力增加
  • C.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D.合并肾动脉狭窄
  • E.水钠潴留
12

高血压联合用药的原则应是

  • A.当第一种药物效果不满意时,可加用第二种药
  • B.第1~3天用第一种药,第4天应加用第二种药
  • C.同类药物的两种药物合用可以增效
  • D.为了有效,不论何种高血压,首先考虑两种药合用
  • E.首先用两种不同类药物,如无效需加用第三种药
13

在高血压的心脏并发症中首先出现的是

  • A.心绞痛
  • B.心律不齐
  • C.左心室肥厚
  • D.左心室扩大
  • E.心力衰竭
14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

  • A.SBP≥140mmHg和DBP<90mmHg
  • B.SBP≥140~160mmHg
  • C.SBP≥160mmHg或DBP≤90mmHg
  • D.SBP≥160mmHg和DBP≤90mmHg
  • E.SBP≥172.5mmHg
15

高血压脑病时最常见的症状是

  • A.一时性脑缺血
  • B.意识丧失、抽搐
  • C.脑出血
  • D.偏瘫、失语
  • E.头痛、头晕
16

下列疾病中,除哪一种外均常导致症状性高血压

  • A.急性肾炎
  • B.急性肾盂肾炎
  • C.主动脉缩窄
  • D.嗜铬细胞瘤
  • E.肾动脉狭窄
17

下列哪些不属于继发性高血压

  • A.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
  • B.嗜铬细胞瘤
  • C.醛固酮增多症
  • D.皮质醇增多症
  • E.急进型高血压
18

高血压伴有低血钾首先应考虑

  • A.皮质醇增多症
  • B.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
  • C.嗜铬细胞瘤
  • D.继发性慢性肾炎的高血压
  • E.肾动脉狭窄
20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下述哪些是不对的

  • A.除危重病例外,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
  • B.大多数病人需要长期用药
  • C.血压降至正常时即可停药
  • D.首选第一线降压药物
  • E.根据个性化原则选用降压药物
21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制定和修改的新的正常人血压标准为

  • A.Bp<20/80mmHg
  • B.Bp<30/85mmHg
  • C.Bp<39/89mmHg
  • D.Bp<40/90mmHg
  • E.Bp<160/90mmHg
22

一旦确定为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

  • A.胸外按压
  • B.人工呼吸
  • C.电复律
  • D.捶击复律
  • E.利多卡因静注
23

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的发生机制是

  • A.心脏停搏
  • B.心室纤颤
  • C.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 D.缓慢无效的心室逸搏
  • E.电机械分离
24

心脏性猝死的时间定义为

  • A.症状出现1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
  • B.症状出现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
  • C.症状出现12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
  • D.症状出现24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
  • E.症状出现48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
25

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的病因是

  • A.瓣膜性心脏病
  • B.缩窄性心包炎
  • C.先天性心脏病
  • D.冠心病
  • E.心肌病
26

人工心脏起搏的作用机制是

  • A.替代心脏的自律性与兴奋性
  • B.替代心脏的自律性与传导性
  • C.替代心脏的兴奋性与传导性
  • D.替代心脏的自律性与收缩性
  • E.替代心脏的兴奋性与收缩性
27

非同步电复律适用于

  • A.心房扑动
  • B.心房颤动
  • C.心室纤颤
  • D.室上性心动过速
  • E.室性心动过速
28

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是

  • A.利多卡因
  • B.维拉帕米
  • C.普萘洛尔
  • D.普罗帕酮
  • E.莫雷西嗪
29

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是

  • A.奎尼丁
  • B.胺碘酮
  • C.美西律
  • D.普罗帕酮
  • E.普鲁卡因胺
30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适用范围不包括

  • A.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 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C.室性心动过速
  • D.心房扑动
  • E.心室扑动
31

关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下列哪种阐述是错误的

  • A.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少或消除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B.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 C.小剂量胺碘酮可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 D.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 E.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促心律失常作用
32

左前分支阻滞的心电图特点是

  • A.QRs波群时限小于0.12s,电轴左偏超过-45°,Ⅰ、aVL导联QRS波群呈rS型,Ⅱ、Ⅲ、aVF导联呈qR型
  • B.ORS波群时限小于0.12s,电轴左偏超过-45°,Ⅰ、aVL导联QRS波群呈qR型,Ⅱ、Ⅲ、aVF导联呈rS型
  • C.QgS波群时限小于0.12s,电轴左偏超过-45°,Ⅰ、aVL导联QRs波群呈Rs型,Ⅱ、Ⅲ、aVF导联呈Qr型
  • D.QRS波群时限小于0.12s,电轴左偏超过-45°,Ⅰ、aVL导联QRS波群呈rS型,Ⅱ、Ⅲ、aVF导联呈Rs型
  • E.QgS波群时限小于0.12s,电轴左偏超过-45°,Ⅰ、aVL导联QRs波群呈qR型,Ⅱ、Ⅲ、aVF导联呈QS型
33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是

  • A.QRS波群时限≥0.12s,V1~2导联QRS波群呈rsR'型,V5~6导联S波增宽变深
  • B.QRS波群时限≥0.12s,V1~2导联QRS波群呈rS型,V5~6导联S波增宽变深
  • C.QRS波群时限≥0.12s,V1~2导联QRS波群呈rsR′型,V5~6导联R波增宽伴有切迹
  • D.QRS波群时限≥0.12s,V1~2导联QgS波群呈rS型,V5~6导联R波增宽伴有切迹
  • E.QRS波群时限≥0.12s,V1~2导联QRs波群R波增宽伴有切迹,V5~6导联QRS波群呈rSR′型
34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点是

  • A.QRS波群时限≥0.12s,V1~2导联QRS波群呈rSR′型,V5~6导联S波增宽变深
  • B.QRs波群时限≥0.12s,V1~2导联QRS波群呈rS型,V5~6导联S波增宽变深
  • C.QRS波群时限≥0.12s,V1~2导联QRS波群呈rSR′型,V5~6导联R波增宽伴有切迹
  • D.QRs波群时限≥0.12s,V1~2导联QgS波群呈rS型,V5~6导联R波增宽伴有切迹
  • E.QUS波群时限≥0.12s,V1~2导联QRS波群R波增宽伴有切迹,V5~6导联QRS波群呈rSR′型
35

关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下列哪项观点是错误的

  • A.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 B.心房率慢于心室率
  • C.心房节律可为异位心房节律
  • D.心室节律的QRS波群可正常
  • E.心室节律的QRS波群宽大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