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专业知识传染病学专项试题及答案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该值班医生在治疗休克时应用最多的液体可能是

  • A.全血
  • B.低分子右旋糖酐
  • C.10%葡萄糖液
  • D.0.9%氯化钠
  • E.平衡盐液
2

该患者的临床分型有可能是

  • A.轻型
  • B.中型
  • C.重型
  • D.脑病型
  • E.非典型性
3

急诊医生不需做下列哪项检查

  • A.化验血、尿常规、大便常规
  • B.骨穿检查
  • C.血型检查
  • D.电解质
  • E.血气分析
4

医生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A.感染性休克
  • B.流行性出血热
  • C.中毒性菌痢
  •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E.血液系统疾病
5

乙型脑炎病毒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 A.属虫媒病毒
  • B.其基因组结构为单股DNA
  • C.该病毒引起的乙脑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 D.病毒抗原稳定
  • E.为嗜神经病毒
7

乙型脑炎在我国的发病季节主要在

  • A.冬春季节
  • B.夏季
  • C.7、8、9三个月
  • D.9、10、11三个月
  • E.夏秋季节
8

出血热少尿期应用人工肾透析的目的不包括

  • A.预防肺水肿
  • B.去除尿素氮
  • C.降低血容量
  • D.纠正电解质紊乱
  • E.改善肾脏功能
9

出血热发热期应用激素的作用不包括

  • A.抗炎症反应
  • B.减少渗出
  • C.改善中毒症状
  • D.抗病毒
  • E.降低血管的通透性
10

出血热休克血管活性物质应用于

  • A.尽早应用
  • B.收缩压低于40mmHg
  • C.在扩容、纠酸后血压仍不稳定者
  • D.输入平衡盐1500ml后
  • E.禁止应用
11

出血热患者早期发生低血压休克时的补液疗法是

  • A.以全血为主,扩充血容量
  • B.以晶体为主,快速输入,同时给予胶体液
  • C.防治DIC
  • D.应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
  • E.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2

多尿期的治疗原则

  • A.移行期禁用利尿剂
  • B.每天液体量(静脉和口服)与尿量相同
  • C.每天液体量(静脉和口服)为尿量加  1000ml
  • D.量出而入,适当限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E.加强抗感染
13

胸腺素

  • A.促进肝细胞增殖
  • B.特异性抑制HBV-DNA多聚酶活性
  • C.具有抗病毒活性,免疫调节活性
  • D.杀死并清除血液内的病毒
  • E.诱导T细胞的分化成熟,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B细胞的抗体应答
14

流行性出血热导泻疗法应用于

  • A.多尿期
  • B.消化道出血患者排除积血
  • C.少尿第2天
  • D.利尿效果不好时
  • E.预防高血容量综合征和高血钾
15

贺普丁

  • A.促进肝细胞增殖
  • B.特异性抑制HBV-DNA多聚酶活性
  • C.具有抗病毒活性,免疫调节活性
  • D.杀死并清除血液内的病毒
  • E.诱导T细胞的分化成熟,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B细胞的抗体应答
16

梗阻性黄疸

  • A.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阴性
  • B.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阳性
  • C.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
  • D.总胆红素升高
  • E.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兼有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17

干扰素

  • A.促进肝细胞增殖
  • B.特异性抑制HBV-DNA多聚酶活性
  • C.具有抗病毒活性,免疫调节活性
  • D.杀死并清除血液内的病毒
  • E.诱导T细胞的分化成熟,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B细胞的抗体应答
18

肝细胞性黄疸

  • A.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阴性
  • B.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阳性
  • C.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
  • D.总胆红素升高
  • E.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兼有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19

溶血性黄疸

  • A.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阴性
  • B.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阳性
  • C.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
  • D.总胆红素升高
  • E.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兼有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20

丙型肝炎

  • A.潜伏期为7~21天,平均14天
  • B.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30天
  • C.潜伏期为10~70天,平均40天
  • D.潜伏期为15~150天,平均50天
  • E.潜伏期为30~180天,平均70天
21

乙型肝炎

  • A.潜伏期为7~21天,平均14天
  • B.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30天
  • C.潜伏期为10~70天,平均40天
  • D.潜伏期为15~150天,平均50天
  • E.潜伏期为30~180天,平均70天
22

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可能为现症感染,也可能为病毒携带者

  • A.乙肝五项为HBsAg、HBeAg、anti-HBc阳性
  • B.anti-HBs、anti-HBe、anti-HBc阳性,HBV-DNA阴性
  • C.anti-HBs阳性
  • D.anti-HAVIgM阴性,anti-HAVIgG阳性
  • E.HBsAg、anti-HBc阳性,anti-HCV阳性
23

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 A.乙肝五项为HBsAg、HBeAg、anti-HBc阳性
  • B.anti-HBs、anti-HBe、anti-HBc阳性,HBV-DNA阴性
  • C.anti-HBs阳性
  • D.anti-HAVIgM阴性,anti-HAVIgG阳性
  • E.HBsAg、anti-HBc阳性,anti-HCV阳性
24

甲型肝炎

  • A.潜伏期为7~21天,平均14天
  • B.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30天
  • C.潜伏期为10~70天,平均40天
  • D.潜伏期为15~150天,平均50天
  • E.潜伏期为30~180天,平均70天
25

既往感染甲型肝炎,获得了特异性免疫力

  • A.乙肝五项为HBsAg、HBeAg、anti-HBc阳性
  • B.anti-HBs、anti-HBe、anti-HBc阳性,HBV-DNA阴性
  • C.anti-HBs阳性
  • D.anti-HAVIgM阴性,anti-HAVIgG阳性
  • E.HBsAg、anti-HBc阳性,anti-HCV阳性
26

接种过乙肝疫苗

  • A.乙肝五项为HBsAg、HBeAg、anti-HBc阳性
  • B.anti-HBs、anti-HBe、anti-HBc阳性,HBV-DNA阴性
  • C.anti-HBs阳性
  • D.anti-HAVIgM阴性,anti-HAVIgG阳性
  • E.HBsAg、anti-HBc阳性,anti-HCV阳性
27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

  • A.anti-HEV阳性
  • B.抗核抗体(ANA)阳性
  • C.anti-HCV阳性
  • D.HBsAg阳性
  • E.anti-HAVIgM阳性
28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

  • A.anti-HEV阳性
  • B.抗核抗体(ANA)阳性
  • C.anti-HCV阳性
  • D.HBsAg阳性
  • E.anti-HAVIgM阳性
29

甲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

  • A.anti-HEV阳性
  • B.抗核抗体(ANA)阳性
  • C.anti-HCV阳性
  • D.HBsAg阳性
  • E.anti-HAVIgM阳性
30

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抗体最早出现的日期

  • A.第1病日
  • B.第2病日
  • C.第3~4病日
  • D.第7病日
  • E.第10病日
31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原则中的“三早一就”不包括

  • A.早发现
  • B.早休息
  • C.早诊断
  • D.早治疗
  • E.就近治疗
32

流行性出血热的并发症不包括

  • A.早期低血压休克
  • B.消化道出血
  • C.ARDS
  • D.肾脏自发性破裂
  • E.血压升高,颅内出血
33

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

  • A.流行病学资料
  • B.明显的“三红,三痛”
  • C.低血压休克
  • D.典型的五期经过
  • E.综合临床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
34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的原因可除外

  • A.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
  • B.肾间质水肿和出血
  • C.下尿路阻塞,尿液排出障碍
  • D.尿蛋白和管型阻塞肾小管
  • E.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