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乙肝疫苗
- B.转移因子
- C.白喉类毒素
- D.白破联合疫苗
- E.白喉抗毒素
- A.放置宫内节育器
- B.口服避孕药
- C.避孕工具
- D.皮下埋植缓释剂
- E.外用杀精剂
- A.促使某行为动机得以实现的因素
- B.诱发某行为的因素
- C.激励某行为的因素
- D.减弱某行为的因素
- E.预警某行为的因素
- A.全科医生能掌握眼科技能
- B.眼底镜检查简便有价值
- C.可以通过眼底镜观察病人的玻璃体情况
- D.有助于高血压病的诊治
- E.眼底血管情况反映全身小动脉情况
- A.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
- B.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需要为导向
- C.以老年人为重点、人的健康为导向
- D.以高危人群和重点保健人群为重点对象
- E.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
- A.能独立完成功能活动,无困难
- B.不能独立完成IADL(操作性日常生活活动),能无困难完成ADL(最基本活动能力)
- C.不能独立完成IADL(操作性日常生活活动)及3项以上的ADL(最基本活动能力)项目
- D.不能独立完成IADL(操作性日常生活活动)及2~3项的ADL(最基本活动能力)项目
- E.不能独立完成IADL(操作性日常生活活动)及ADL(最基本活动能力)中1~2项
- A.能独立完成功能活动,无困难
- B.不能独立完成IADL(操作性日常生活活动),能无困难完成ADL(最基本活动能力)
- C.不能独立完成IADL(操作性日常生活活动)及3项以上的ADL(最基本活动能力)项目
- D.不能独立完成IADL(操作性日常生活活动)及2~3项的ADL(最基本活动能力)项目
- E.不能独立完成IADL(操作性日常生活活动)及ADL(最基本活动能力)中1~2项
- 8
-
探亲避孕药是
- A.避孕药1、2、0号
- B.复方甲基炔诺酮全量片
- C.抗孕53号
- D.皮下埋植剂
- E.安宫黄体酮避孕针
- A.风疹病毒
- B.巨细胞病毒
- C.弓形虫
- D.梅毒螺旋体
- E.乙肝病毒
- 10
-
短效避孕药是
- A.避孕药1、2、0号
- B.复方甲基炔诺酮全量片
- C.抗孕53号
- D.皮下埋植剂
- E.安宫黄体酮避孕针
- 11
-
每年应定期查体4次的是
- A.从出生到不满2岁
- B.从出生到不满1岁
- C.1岁到不满3岁
- D.2岁到不满3岁
- E.3岁到7岁
- 12
-
哪种病原微生物经飞沫传播
- A.风疹病毒
- B.巨细胞病毒
- C.弓形虫
- D.梅毒螺旋体
- E.乙肝病毒
- 13
-
每年应定期查体2次的是
- A.从出生到不满2岁
- B.从出生到不满1岁
- C.1岁到不满3岁
- D.2岁到不满3岁
- E.3岁到7岁
- A.社区每户居民有3~5份健康教育资料
- B.60%的吸烟者懂得吸烟的危害,但是还没有戒烟
- C.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
- D.高血压病死率下降10%
- E.高血压病人降低治疗费用
- A.社区每户居民有3~5份健康教育资料
- B.60%的吸烟者懂得吸烟的危害,但是还没有戒烟
- C.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
- D.高血压病死率下降10%
- E.高血压病人降低治疗费用
- A.发病率
- B.患病率
- C.疾病别死亡率
- D.病死率
- E.死亡率
- A.发病率
- B.患病率
- C.疾病别死亡率
- D.病死率
- E.死亡率
- A.现况研究
- B.筛检
- C.疾病监测
- D.病例对照研究
- E.实验研究
- A.现况研究
- B.筛检
- C.疾病监测
- D.病例对照研究
- E.实验研究
- A.儿童系统保健覆盖率
- B.卫生人力结构和分布
- C.每医生日门诊量
- D.社区人群慢性病现患率
- E.卫生服务公平性
- A.群体预防
- B.临床期预防
- C.第三级预防
- D.第二级预防
- E.第一级预防
- A.儿童系统保健覆盖率
- B.卫生人力结构和分布
- C.每医生日门诊量
- D.社区人群慢性病现患率
- E.卫生服务公平性
- A.主观资料
- B.客观资料
- C.病情流程表
- D.评估
- E.计划
- A.群体预防
- B.临床期预防
- C.第三级预防
- D.第二级预防
- E.第一级预防
- A.主观资料
- B.客观资料
- C.病情流程表
- D.评估
- E.计划
- A.有利于患者的原则
- B.尊重患者自主性原则
- C.知情同意原则
- D.公正原则
- E.讲真话和保密原则
- A.有利于患者的原则
- B.尊重患者自主性原则
- C.知情同意原则
- D.公正原则
- E.讲真话和保密原则
- A.用药过于复杂
- B.经济因素
- C.医患关系不良
- D.家庭支持不力
- E.病人知识问题
- 29
-
这项检查限定的时间段是
- A.孕早期
- B.孕中期
- C.孕末期
- D.孕早、中期
- E.孕中、晚期
- A.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 B.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
- C.胎儿胎盘功能测定
- D.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 E.妊娠糖尿病筛查
- A.磺胺药过敏者
- B.免疫缺陷症
- C.对牛乳或乳制品过敏
- D.免疫功能低下者
- E.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
- 32
-
男,42岁,高血压患者,商人。因头晕、头痛来诊,血压170/100mmHg。接受诊疗后服药3天症状消失,随即自行停药,且不愿改变其烟酒嗜好,认为头不晕不痛就没有病了
该病人的行为违背了下列哪项病人义务
- A.真实地提供病史
- B.尊重医务人员
- C.关心自己疾病对他人的影响
- D.避免使自己罹患疾病
- E.改变工作环境
- A.400~600U/d
- B.700~900U/d
- C.800~1 000U/d
- D.5 000~10 000U/d
- E.10 000~20 000U/d
- A.温水冲服
- B.热水冲服
- C.冷开水冲服
- D.奶水冲服
- E.果汁冲服
- A.停止戒烟,治疗疾病
- B.恢复原吸烟量
- C.少量吸烟
- D.少量吸烟,并对症治疗
- E.继续戒烟,并对症治疗
- A.生长发育过快
- B.受其他疾病影响
- C.喂养不当
- D.接受紫外线照射过多
- E.维生素D摄入不足
- A.促成因素
- B.强化因素
- C.反馈因素
- D.信息因素
- E.倾向因素
- A.条图
- B.线图
- C.直方图
- D.百分构成图
- E.散点图
- A.自我控制行为
- B.毒瘾行为
- C.成瘾行为
- D.自我行为
- E.过激行为
- A.处理因素
- B.受试对象
- C.试验效应
- D.诊断标准
- E.效果指标
- 41
-
对照组则应
- A.与试验组接受同样的处理
- B.与试验组具有可比性
- C.比试验组观察时间长
- D.比试验组观察例数少
- E.比试验组要求严格
- A.条图
- B.线图
- C.直方图
- D.百分构成图
- E.散点图
- A.社区宣传摄入低盐、低脂饮食
- B.及时治疗脑出血半身不遂
- C.社区宣传不吸烟、少饮酒
- D.治疗高血压脑病
- E.对35岁以上门诊首诊患者常规测量血压
- A.进行社区居民冠心病筛查
- B.宣传减少饮食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 C.加强病例报告制度
- D.及早发现心电图改变
- E.降低冠心病病死率
- A.青春期、生育期和更年期的生活质量
- B.妇女、儿童和老年的生活质量
- C.病人、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D.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和晚年的生活质量
- E.生命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的生活质量
- A.健康人群
- B.亚健康人群
- C.高危人群
- D.重点保健人群
- E.全人群
- A.抚养和赡养
- B.满足生殖和性需要
- C.赋予成员地位
- D.经济功能
- E.满足情感需要
- 48
-
B与C的关系是
- A.关系很亲密
- B.已经分居
- C.正在闹离婚
- D.属于同居关系
- E.关系不和睦
- 49
-
A与B、C与D的关系是
- A.A与B离婚,C与D不睦
- B.A与B同居,C与D离婚
- C.A与B同居,C与D不睦
- D.A与B不睦,C与D同居
- E.A与B离婚,C与D无关
- A.单亲家庭
- B.联合家庭
- C.主干家庭
- D.核心家庭
- E.单身家庭
- A.立即导尿,一次排空膀胱
- B.留置导尿管
- C.做尿培养
- D.应用抗生素
- E.适量多饮水
- A.立即上宫内节育器
- B.口服妈富隆
- C.口服米非司酮
- D.注射避孕针
- E.用外用杀精剂
- A.2005年3月23日
- B.2005年3月22日
- C.2005年2月26日
- D.2005年3月26日
- E.2005年3月24日
- A.冷敷,避免局部反应扩大
- B.热敷,促进局部吸收
- C.给予抗生素治疗
- D.给予抗过敏治疗
- E.给予激素治疗
- A.绝经中期
- B.绝经期
- C.绝经过渡期
- D.绝经前期
- E.绝经期闭经
- A.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
- B.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流感疫苗
- C.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
- D.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甲肝疫苗
- E.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
- A.正常儿
- B.足月儿
- C.低体重儿
- D.早产儿
- E.极低体重儿
- A.人际传播
- B.大众传播
- C.组织传播
- D.自我传播
- E.交流传播
- A.标准差
- B.变异系数
- C.极差
- D.百分位数
- E.四分位数间距
- A.政策策略
- B.环境策略
- C.社会策略
- D.组织策略
- E.健康教育策略
- A.传播渠道
- B.大众传播
- C.信息的载体
- D.受传者
- E.传播者
- A.中位数
- B.平均数
- C.相对数
- D.均数
- E.几何均数
- A.男性因在外就餐机会多发病机会就高
- B.男性病人比例高于女性病人
- C.男性发病率高
- D.男性患病率高
- E.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 A.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 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u检验
- C.配对设计的t检验
- D.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 E.两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 A.观察法
- B.深入访谈法
- C.信访法
- D.选题小组讨论法
- E.定量调查法
- A.机械性沟通
- B.情感性沟通
- C.清晰性沟通
- D.直接性沟通
- E.间接性沟通
- A.散发
- B.流行
- C.大流行
- D.暴发
- E.一般
- A.单纯随机抽样
- B.系统抽样
- C.整群抽样
- D.分层抽样
- E.多级抽样
- 69
-
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
- A.信息传播
- B.行为干预
- C.社会动员
- D.大众传播
- E.人际传播
- A.经济支持
- B.医疗处理
- C.爱的支持
- D.结构支持
- E.信息支持
- A.临床表现不典型
- B.首发症状常为情绪低落或抑郁
- C.思维活动表现少言寡语、自责自罪感
- D.躯体症状常多于精神症状
- E.精神症状常多于躯体症状
- A.骨密度低于同年龄骨峰值的2.5个标准差
- B.骨密度低于同性别骨峰值的2.5个标准差
- C.骨密度低于同性别、同部位骨峰值的2.5个标准差
- D.骨密度低于同性别、同年龄骨峰值的2.5个标准差
- E.骨密度低于同年龄、同部位骨峰值的2.5个标准差
- A.环境因素
- B.生物因素
- C.气候条件
- D.遗传因素
- E.化学、物理因素
- A.55~65岁
- B.60~69岁
- C.60~65岁
- D.65~70岁
- E.65~75岁
- A.性腺萎缩功能下降
- B.器官实质细胞减少
- C.器官储备功能下降
- D.肾功能减退,体液量下降
- E.自由基堆积,细胞活力降低
- A.10%
- B.15%
- C.20%
- D.25%
- E.30%
- A.1针
- B.2针
- C.3针
- D.4针
- E.5针
- A.儿童的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 B.儿童体格增长的规律是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 C.生长发育遵循由下到上,由远到近的规律生长
- D.个体间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差异
- E.脑的发育在生后头两年最快
- A.年龄×8+80(cm)
- B.年龄×7+70(cm)
- C.年龄×10-70(cm)
- D.年龄×5+80(cm)
- E.年龄×6+100(cm)
- A.启发式教育
- B.示范性教育
- C.预警式教育
- D.矫正性教育
- E.从众性教育
- A.健康教育就是健康促进
- B.健康促进发展成了健康教育
- C.健康教育包括健康促进
- D.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发展
- E.健康教育比健康促进意义更广泛
- A.促成因素
- B.强化因素
- C.反馈因素
- D.信息因素
- E.倾向因素
- A.1个月
- B.4个月
- C.6个月
- D.12个月
- E.24个月
- A.CV(变异系数)
- B.S(标准差)
- C.SE(标准误)
- D.R(极差)
- E.Q(四分位数间距)
- 85
-
卫生宣传的特点是
- A.针对性强
- B.知识双向传播
- C.知识单向传播
- D.通过健康政策提高健康水平
- E.营造健康环境
- 86
-
普查的优点是
- A.适用于患病率低的疾病
- B.适用于诊断技术复杂的疾病
- C.调查质量容易控制
- D.确定调查对象比较简单
- E.漏查容易发现
- A.描述性研究
- B.分析性研究
- C.实验性研究
- D.理论性研究
- E.宣传性研究
- A.供给决定需求
- B.供给是需求实现的基础
- C.供给的特殊性对需求产生影响
- D.需求是供给的前提
- E.两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
- A.制定和执行的工作规划和措施,是否符合国家的卫生方针、政策和任务
- B.制定的卫生规划和措施中的各种问题是否明确、肯定,并给予重视
- C.根据实际执行的活动与计划比较,将实际活动的结果与预期比较,评价进展状况
- D.是否能用比较小的资源获取较大的成果
- E.既定目标是否达到,有关居民团体是否满意
- A.健康促进、社区康复、治愈疾病、预防保健
- B.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合理治疗、社区康复
- C.健康促进、满足需求、社区康复、预防保健
- D.健康促进、疾病治疗、预防保健、社区急救
- E.健康促进、预防保健、临终关怀、社区康复
- A.对病人提供周期性健康检查
- B.为适宜对象联系免疫接种
- C.在居委会定期开展健康教育
- D.对病人提供营养指导
- E.对病人发放相应的教育宣传品
- A.1岁
- B.2岁
- C.1~2岁
- D.2~3岁
- E.3~4岁
- A.社区组织现状
- B.自然与人文环境状况
- C.家庭病床的病史记录
- D.居民人口学方面资料
- E.社区卫生服务的情况
- A.角色弹性良好
- B.分享权威型
- C.机械性沟通
- D.家庭四世同堂
- E.家庭价值观
- A.具有自信心、自控力和决断力
- B.喜欢与人交往,热爱生活,兴趣广泛
- C.敢于和善于独立承担责任、控制局面
- D.个性刻板,不喜欢与人沟通
- E.知识技能兼顾现代医学与相关人文科学
- A.高血压
- B.红斑狼疮
- C.屈光不正
- D.糖尿病
- E.宫颈癌
- A.核心家庭
- B.主干家庭
- C.联合家庭
- D.传统家庭
- E.混合家庭
- A.家庭访视是全科医生工作中的最主要内容
- B.全科医生要走访社区内所有住户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 C.家庭全体成员的疾病和健康都由全科医生处理
- D.全科医生应利用家庭资源进行健康与疾病的管理
- E.全科医生在接诊病人时首先应了解并记录其家庭情况
- 99
-
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以门诊为主体的照顾
- B.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照顾
- C.提供以急诊室和病房为主的服务
- D.为服务对象协调各种医疗资源
- E.提供使社区群众易于利用的服务
- 100
-
全科医学是
- A.由西方国家通科医生创立的基层医疗服务
- B.由美国家庭医生独创的新学科
- C.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
- D.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 E.内、外、儿、妇等各门临床学科的综合体